ERP发展历程ERP从20世纪40年代产生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它是由美国GartnerGroup咨询公司首先提出的,它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开始提出订货点方法(OrderPointMethod)到现在,ERP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Ⅰ阶段——订货点方法(OrderPointMethod):最开始的库存管理,它是一种以统计方式来控制库存,即当实际库存降低到顶点或不低于安全库存时,按规定的订货数量提出订货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按照物料真正需求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第Ⅱ阶段——时段式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MRP):60年代中出现的一种管理技术与方法。是一个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系统,在需要的时间里得到恰好需要得物料数量。缺陷MRP(物料需求)计划,出现到成功应用,只局限于物料的管理,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第Ⅲ阶段——闭环式物料需求计划,或简称闭环式MRP:在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闭环MRP理论认为,只有在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和执行控制。在物料需求计划执行之前,要由能力需求计划核算企业的工作中心的生产能力和需求负荷之间的平衡情况。第Ⅳ阶段——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MRP)将其简称为MRPII:以闭环MRP为核心,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是对一个企业的所有资源编制计划并进行监控与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第Ⅴ阶段——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或简称ERP:将企业的“三流”资源,即物流资源、资金流资源和信息流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从而使企业能更加灵活、“柔性”地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在ERP的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各阶段具有“向上兼容性”,即第Ⅱ阶段与第Ⅰ阶段的关系是:时段式MRP包含了订货点方法的所有功能,时段式MRP是订货点方法的提升和扩展。同样,第Ⅲ阶段与第Ⅱ阶段的关系、第Ⅳ阶段与第Ⅲ阶段的关系、第Ⅴ阶段与第Ⅳ阶段的关系也如此。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ERP系统支持都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各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以上是对ERP发展历程及其管理思想的论述。相信ERP将会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同步完善更新,从而为企业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