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就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和生活过程,主要是人的社会生活。是人进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历程。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同其它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性质,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标志。人的属性是人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与人的本质密切相关。人者,仁也。——孔丘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荀况有仁、义、礼、智四端者谓之人。——孟轲人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人是能制造劳动工具的动物。——富兰克林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实体的东西。——费尔巴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科学说明。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发展变化的;第二,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第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之物,具有自然属性;人同时更是社会存在物,还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人只能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中,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活资料。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人们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2.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主要回答“为谁活着”和“怎样做人”的问题。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人生目的的功能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2.人生目的的类型为人民服务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实用主义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卡尔·马克思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它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生态度主要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1.有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乐观自信积极进取2.无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消极悲观享乐实惠愤世嫉俗极端利己3.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四、用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1.高尚的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列宁提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概括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其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再次,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最高层次: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层次: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争取多做贡献;基本要求:诚实劳动,有偿服务。2.反对拜金主义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人生观。《蠢事大全》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商人请唐伯虎写对联,唐挥毫一幅:“生意如春意财源如水源”“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堆出堆进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3.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4.反对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1.价值观价值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主体需要是价值关系存在的前提,客体满足需要的属性是价值关系形成的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和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评判的尺度和准则。在人的价值里,人既是这个价值关系的主体,又是这个价值关系的客体。人的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2.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它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问题的基础,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1.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自我价值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满足的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人生价值应该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2.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内容。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价值就越大;反之,人生价值就越小。人生价值评判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3.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评价是人生价值观的基础。要掌握客观、公正的评价尺度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第一,坚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以社会价值为本。社会价值决定自我价值。社会越发展、越进步,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也越充分。第二,坚持创造与享用相统一,以创造为先。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奋斗中,才能创造价值;只有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创造中,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第三,坚持贡献社会与完善自身相统一,以贡献社会为重。贡献等于获取,社会将停滞不前;贡献小于获取,社会就要倒退;只有贡献大于获取,社会才能发展。第四,坚持义务与权利相统一,以尽义务为荣。世界上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每个人都有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义务,同时也因此而具有了满足自己一定需求的权利。第五,坚持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相统一,以精神追求为尚。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但金钱绝不是万能的;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却是万万不行的。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上,既要坚持“五个统一”,又要坚持“五个第一”。“五个统一”是两点论,“五个第一”是重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才是唯物辩证法。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首先,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大学生应该珍惜机遇,在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中实现人生价值。其次,人生价值目标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首先,客观地认识自己。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其次,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人的能力具有积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再次,立足现实作贡献。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过程。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合。包括了自我身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等等。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1.身心和谐的意义作为大学生群体来说,“身心健康”既要有健康的生理,又要有良好的心理。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身环境。2.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适时进行心理调整;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1.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实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端正态度(目中有人,善解人意);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对方为中心);有效沟通。2.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平等原则:一视同仁诚信原则:诚实信守宽容原则:与人为善互助原则:关心帮助3.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客观地评价自己、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合作。真正伟大的力量是合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泛,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在现代社会,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即使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也无法在工作中施展。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能够增强竞争的实力;合作也离不开竞争,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更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帮助。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个人与社会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1.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有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又具有社会性,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的洗礼,才能获得发展和完善的条件。2.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需要,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个人的需要满足,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的是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4.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是统一的。但是二者不能简单对应。在道德要求上,不能把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作为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先决条件。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展需要和谐,和谐促进发展。和谐始自人的内心。我们要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确立和谐态度,维护和谐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