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德育精品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张军设计构思《白杨礼赞》是我校语文校本教材中一篇咏物抒怀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准确、凝练、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白杨树。借这一不平凡的形象,作者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本文语言准确、形象,值得细细品味。尤其是四个反问句构成的排比句,反复出现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更是情感充沛,富有感染力。在与白杨树的对话中,中职学生联想的天空更广阔,对生活的解读更丰富,对人生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德育目标1.感知白杨不平凡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激发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精神和意志的热情。2.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德育手段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文本为载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特色设计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设置情境,架设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当前社会人们的目光更多投注于物质世界,而忽略精神追求,学生身上也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不关注,感情的淡漠,稍遇挫折就轻言放弃等特点。本文白杨所象征的精神:朴质、坚强、力求上进,正是当前中职学生乃至社会所需要的精神。所以,以文本为载体,把学生带入那段特定的岁月中,利用视频材料、图片资料、富有激情的语言,唤醒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真正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是设计的一个重点。2.深情朗读,感受白杨精神与作者情感本文作者因处于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目睹北方广大抗日军民之坚强、团结,饱蘸深情写下礼赞之文,是可谓有感而发。同时本文善用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文笔优美。因此,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白杨精神,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在读中品味语言之优美是又一要点。朗读贯穿学习之始终,教师之指导贯穿读之始终,让读成为与品、赏、悟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3.拓展延伸,构建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平台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在课外,因此在设计时还注重让课文成为范例,向课外延伸,积累优美诗句,推荐美文阅读、比较,调动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对咏物抒怀类散文的鉴赏能力,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导语: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韵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燃烧的是奔放,“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流淌的是愁苦。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走到黄土高原上,走进白杨树的生命世界。2.板书课题及作者。【设计意图】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富有语文味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二、预习展示1.学生展示预习中积累到的字词。2.教师展示重点字词,并共同学习。毡.子zhān坦荡如砥.dǐ刹.那chà恹恹..欲睡yānyān不折不挠.náo倔.强挺立jué虬.枝qiú楠.木nán秀颀.qí倦怠..juàndài锤炼妙手偶得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3.学生介绍茅盾,教师组织学生补充及相机展示茅盾相关资料。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长大。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设计意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体现语文课堂“平等对话”的内涵。三、走进文本,亲近白杨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树?请你用这样的句子形式向大家介绍白杨树:这是一种的树,你看:“”。(如:这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你看:“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是一种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树,你看:“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相机展示白杨树图片,有感情地朗读)归纳白杨树的特征:朴质、坚强、力求上进。【设计意图】找准文本的切入口,以固定的句式,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朗读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体现语文课堂的特色。四、了解背景,理解象征意义1.看到白杨树,作者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寻找作者的思想轨迹,明确作者由此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联想到了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联想到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你能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谈一谈吗?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从1939年到1941年已先后发动两次反共高潮。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4.让我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播放《亮剑》片段。(片头曲视频)展示《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一段话:“我们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3推荐学生激情朗诵。(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与剧情相一致之处,进而明确: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写了这篇文章,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4.小结:我们走进了那段烽火连天但激情澎湃的岁月,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坚强、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更感受到了广大的抗日军民身上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不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这样的白杨树,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对它,你有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认识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5.有感情地朗读第七段。【设计意图】用《亮剑》片头视频、主人公经典语句,和学生一起进入文章创作背景,成功跨越学生理解的障碍。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变机械式的记忆变为主动构建,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体现了语文学习天地的广阔性。五、激情诵读,产生共鸣1.浏览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作者最强烈的礼赞之情?划出这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诵,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请你用这样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你的情感发现:我从“”中读出了作者最强烈的礼赞之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例如:我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读出了作者最强烈的礼赞之情,这句话点明了礼赞的对象,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到领起的作用。【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学生能更感性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赏读中,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情感的脉络。同时,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体现语文教学的灵动、开放。2.用心品读,学会鉴赏【设计意图】该环节教师示范阅读第三、第七段,引导学生懂得美的内容要用美的语言,美的形式去表现,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品读课文。六、展开联想,拓展延伸1.回到今天,和平年代的我们依然在经受着重重考验,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吗?那么,白杨树还在我们身边吗?你能根据白杨精神,展开联想,完成以下填空吗?:“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因为他们。”(例如: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抗震救灾中坚强、团结、永不言弃的广大解放军战士?因为他们最平凡,他们在灾难中只有一个名字——军人,然而他们最不平凡,暴雨不怕,余震不怕,泥石流不怕,他们用坚强、团结、永不言弃创造了一个个神话。)在学生回答后展示战士们抗震救灾的图片。2.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白杨屹立依旧,白杨精神屹立依旧。课文中的白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引导学生学习和继承革命者的精神和意志,鞭策自己努力学习。)4【设计意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白杨展开联想,联想到己,联想到人,联想到社会和民族,并用仿句的形式,辅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这才是“大语文”的教学观。七、欣赏歌曲,回味白杨1.欣赏歌曲《小白杨》2.小结:我们总是将柔情赋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将崇敬给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翠竹。今天,我们走上黄土高原,走进了白杨树的生命,它是平凡的,它又是极不平凡的,他的坚强、质朴、力求上进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除了礼赞,我还能用什么来表达我的情感?八、搭建平台,课后拓展1.积累描写树的诗句三句以上。2.有感情地朗诵第七段并背诵。3.推荐阅读《美丽的白桦林》《西风胡杨》。【设计意图】在诗中进入新课,在诗中结束新课,整节课诗意流淌,学生徜徉其中,语文味道浓浓郁郁。以课文为范例,推荐阅读文章,旨在为学生构建语文学习平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咏物抒怀类散文的能力。九、板书设计朴质坚强白杨礼赞白杨不平凡礼赞象团结茅盾征力求上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抗日军民案例反思教研组老师一致认为拓展延伸板块“展开联想,仿写句子”这一环节难度有些大,学生若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这一设计就是失败的。还有一处值得商榷的就是推荐阅读《三千年胡杨》,这一作业有意义,但是学生是否主动阅读,就为“有意义”打了一个问号。如何落实这一阅读作业,就为老师教学工作的后续提出了挑战。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