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康社会休闲价值观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周玲强范平摘要:我国社会正逐渐步入小康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较大的变革,并对工作、休闲及其相互关系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培养和倡导积极的休闲价值观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倡导的小康社会休闲价值观应该是对我国传统以及西方优秀休闲文化的充分结合、认识到休闲是人们在小康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工作压力下保持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真正体现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出可持续性特质的休闲理念和休闲价值观。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休闲价值观休闲价值观一、我国小康社会休闲价值观现状研究1.理论背景与简要评述(1)小康及小康社会“小康”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话语并流传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当中。随着小康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其含义,也不象儒家典籍描述的那样规范,而是逐步地向人们的基本生活状态转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小康”一词的解释则为: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①。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描绘了儒家理想的社会模式。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所说的小康社会,只不过是一种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和封建私有制基础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时,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创造性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小康社会思想的基础上,反思历史经验教训,立足客观现实国情,放眼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势,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②。2000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次郑重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大作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着眼于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根据国家统计局课题研究组对小康进程的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末全国人民的总体平均生活水平已经跨入小康社会的门槛,有3/4以上的居民初步过上小康生活③。我们在肯定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一伟大历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只是进入了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刚进入小康社会的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休闲及休闲价值观国内外对于“休闲”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休闲一般可以被定义为空闲时间,即除了工作和其他责任之外的时间,这一定义很明显是不完善的。国际休闲研究专家杰弗瑞·戈比从时间、生存状态和行为的角度将休闲定义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Godbey,1985:9)④。我国学者宋瑞在其《国内外休闲研究扫描》一文中指出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地、以自己所喜爱的、认为是有价值的方式,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从活动内容上看,包括了娱乐、游戏、个人爱好、旅游(除商务、会展旅游外)、健身康体以及部分文化消费活动⑤。可见,休闲是一种复杂而非简单的概念和现象,是人的存在过程的一部分。休闲行为不止是寻找快乐,也要寻找生命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说,休闲是对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对休闲价值及价值观的探索也显得必然。价值观,是主体关于客观价值(即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意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价值观划分为各种类型。本文所研究的休闲价值观是以价值观发挥的社会职能为分类标准划分出的一种具体价值观,可以将其定义为人们关于休闲价值的基本观点。由于所联系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不同,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和社会利益不同,不同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因而也有不同的休闲价值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根本利益不同的各阶级、阶层的人,虽然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但仍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利害关系、价值需求,在休闲取向和选择特征等方面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价值需求,也就决定了在休闲价值观上也有某些共同的东西。随着世界范围内阶级的逐步消失,利益屏障、阶级偏见的逐步消除,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将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在休闲价值观上的共识也就会越来越多,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的。2.我国小康社会休闲价值观的基本类型及其相应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前面已经说过,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国外没有小康这个说法,但作为一个描述生活水平的词语,在国际上也有类似的划分。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是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拿国际水平的尺子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反复衡量的结果。如果进行国际上的横向比较,我国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被界定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七十年代左右的生活水准。普拉默曾经对西方社会现当代及之前的价值观进行过总结和比较,对进行我国小康社会休闲价值观的研究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变化中的价值观传统价值观新价值观自我否认的道德观自我充实的道德观较高的生活标准更好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性角色模糊的性角色公认的成功定义个性化的成功定义传统的家庭生活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工业机构的信任自立为工作而生活为生活而工作崇拜英雄崇尚理念扩张主义多元主义爱国主义民族倾向的弱化追求空前的增长对局限性不断强化的认识工业增长信息/服务增长对工业技术的接受技术的导向引自:普拉默Plummer(1989年)普拉默指出,不是每个人都持有新价值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并且生活优越的人更有可能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它们还更有可能赢得年轻人的心。虽然这些新价值观与另一部分人的旧价值观会产生冲突,尽管如此,它们仍将变得更为普及。显然,这些变化的价值观中也有很多是适应我国的国情的。我国小康社会的休闲价值观从思维角度和价值取向出发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休闲价值观和西化休闲价值观。(1)传统休闲价值观我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多年,儒学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对全社会实行思想统治。其中的价值观部分经过不断调整、补充和对非儒学价值观的改造吸收,发展得较为严密、系统、完整。不仅成为当时协调社会关系、指导人们行为的有效手段,也为此后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更不容忽视的是,这种传统价值观中的很多内容,如一些价值倾向、行为准则、评价原则,经过世代沿袭,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深藏于人们的深层意识之中,发生着强大而深刻的作用。传统观念并不一定就是落后观念,它也具有很多优秀的成分,但其往往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较深,凡事都讲究折中,判定是非的标准并不分明。这容易影响现代人对价值的评判,造成价值评判的失衡。我们这里所说的传统休闲价值观主要是以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为价值取向,但并不完全局限在传统思想观念本身,主要表现为中年人的乞求安稳以及老年人的比较保守,尤其在我国农村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具有这种价值观的人仍然会延续传统农业社会所沿袭下来的小农生活习惯,省吃俭用,积攒钱财以备他用,同时约束自己的物质享受,在选择休闲时往往会同时考虑到政治观念、法律观念、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家庭观念、生活观念、消费观念以及为人处世观念等等,同时并不认为休闲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传统休闲价值观的人往往疲于应付日趋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日益加速的社会变化,休闲潜力被大大削弱;另一类人对物质欲望需求的增长使得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从事更多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很多所谓的“休闲活动”其实并不比“工作”省心。他们会很看重预先制定出休闲计划,确立休闲目标,寻找竞争对手,希望掌握特殊的知识和技能来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还要有效地利用时间,以期得到最大的收益。于是会出现的情况就是:一个人总是顾虑他/她是否能把事情做得足够好,却忘记了自己究竟是在工作,还是在休闲。这种对休闲的严肃态度使得很多休闲失去了休闲的真正意义。(2)西化休闲价值观西方现代观念的进入,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次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思潮纷纷来到我国,对认识社会的各种现象提供了种种独特的视角,也影响了我国小康社会新的休闲价值观的形成。西化休闲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年轻一代的追求时尚、贪图享受。小康社会的很多年轻人,可能根本没有攒钱的心态。他们一走入社会,便接受了西方的生活观念,将享乐看成是人生的第一要素。很多西方人平时拼命工作挣钱就是为了好好享受玩乐。在休闲享受上,西方人从不会吝惜钱财。在美国,大多数家庭都没有积蓄的习惯。中国小康社会的年轻人也会认同这种做法,提前透支自己的生活。这种休闲价值观从我国小康社会的国情来看还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导。在多元文化的小康社会,休闲不受约束,而是一个人选择的任何可以使他/她感到快乐的事情;没有普遍被接受的判断休闲行为的道德标准;对休闲价值也会存在争论;而唯一达成的共识就是休闲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可否认的是,西化休闲价值观具有的享乐主义倾向的特征非常明显。二、我国小康社会应该倡导的休闲价值观及其相应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党中央强调我们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这个小康是不健全的,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理想的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增长迅速、物质极大丰富、高度民主自由、人民整体富裕的社会。此时我们所提倡确立的科学休闲价值观应该是:对我国传统以及西方优秀休闲文化的充分结合、认识到休闲是人们在小康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工作压力下保持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真正体现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出可持续性特质的休闲理念和休闲价值观。在深入讨论这一价值观之前,我们必须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标准来判定什么样的休闲才是有价值的。我们无法通过一比一的精确方式断定哪一种休闲活动更有价值,因为真正的休闲超越了功能的范围,超越了能被客观性标准所能判断的领域。每个人必须是自己所做的活动的价值和结果的决定者,因为只有在个人的层次上,才能回答某些休闲活动可能比另外一些休闲活动更有价值的问题;只有当一种活动达到了让人热爱它的一定程度,人们才能对活动做出判断。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回避社会性的常规价值判断标准,要有意识地排除那些会对自身、他人或者环境造成损害的活动;在当休闲变成放纵的行为时,就必须得到限制甚或取消。这些都是我们选择活动时做出价值判断的标准。那么科学休闲价值观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1)应是对我国传统以及西方优秀休闲文化的充分结合。小康社会丰富的休闲方式使得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做出计划选择,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选择休闲娱乐的标准,我们应学会去努力的享受生活。当前我国政府为了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公民享受生活也可谓是殚精竭虑,并也将会继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我们不能放弃传统休闲价值观中的优秀成分,休闲并不是完全不受约束的,如前所述,我们必须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标准来判定什么样的休闲才是有价值的。(2)应认识到休闲是人们在小康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工作压力下保持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从第一位系统研究休闲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休闲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到KRoberts(1999)在《现代社会中的休闲》一书中指出的,“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志……人们的财富——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都越来越取决于其休闲,休闲兴趣和休闲活动正在成为人们整体生活方式的核心”⑥,休闲的必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小康社会现在是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奋斗目标,人作为小康社会发展的活动主体,是小康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动力,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我们所要建立的休闲价值观应体现出的根本价值取向。(3)应真正体现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