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公元前约600年(2500多年前)的希腊。童年时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母亲去世后,他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很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他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就变成一个奴隶。有一天,他梦见了幸运之神和蔼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他很喜欢讲故事,也很聪明。曾经靠机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躲避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后来他把他讲的故事都收集在一本书里。他是谁?伊索《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关于《伊索寓言》寓言的特点寓言,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喻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寓言和童话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它们的故事是虚构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同时都具有教育意义。不同的是:寓言比较短小,语言简练、朴素,重在教训和讽刺,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读《伊索寓言》——钱钟书伊索寓言钱钟书先生(1910-1999),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代表作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和《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鬼·兽》和长篇小说《围城》。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为他以后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间断地对西方新旧文化、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读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是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钱钟书——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在清华读书时,他就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他的博学,使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成了老师的“顾问”。吴密教授就曾推荐他临时代替教授上课,所有课上涉及的文学作品他全都读过。钱钟书还有读字典的兴趣,而且深得其乐,许多大部头的字典、辞典、大百科全书他都挨着字母逐条逐条地读过。每读一书,他都要做读书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供自已写作时连类征引。据杨绛说,她在1973年为钱钟书整理读书笔记时,有整整五大麻袋之多,堆在屋里高高的如一座小山,笔记上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中文、外文,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五大麻袋笔记的内容该有多少!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曾任《毛泽东选集》英文翻译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参加翻译定稿《毛泽东诗词》。钱钟书——当代第一博学鸿儒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曾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狂如此!他架子相当大,不愿拜访别人,更不拜访名人,他曾引杜于皇的话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访!”狂人钱钟书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煌煌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因此他对这些既成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逐渐地自我完善。谦虚的钱钟书《围城》的幽默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短篇小说《猫》中写道:“李太太深知缺少这个丈夫不得;仿佛阿拉伯数码的零号,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了,别人告诉他将要酬谢他钱,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曾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来到中国,给钱钟书打电话,想拜见他,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风趣若是。篇幅不多,而方寸间别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共同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钟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阴。—柯灵《写在人生边上》简评: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字音:fèihàohuán狂吠信而好古衣锦还乡pīchuǎn笨坯延口残喘厌恨:厌恶痛恨。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信而好古:语出《论语》,意思是相信并喜好古代的典章文化。思慕:思念,仰慕。衰朽:衰落、衰老。历程:经历的过程。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衣锦还故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起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成语为衣锦还乡,也说衣锦荣归。高超出世:好极了,好得超过世人的水平。词意卖弄风雅:向别人显示、炫耀自己的(其实并不高明的)文学素养。上流社会:旧时指社会地位高的人们。屈尊下顾:降低了身份来观察民情。屈尊,降低身份俯就。狂吠:狗狂叫。星象:指天空中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古代迷信的人往往借观察星象来推测人事的吉凶。失足:行走时不小心跌倒。下野:执政的人被迫下台。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娇小:娇嫩,小巧。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相安无事: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和争执。整体结构导入读后感总结(1—3段)(4—12段)从两类人、两种关系入手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一一纠正浅薄的见解,表达作者独到之见。全文总结(13段)分析第一部分“比我们年轻的人”分为哪两种?我们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第一种:和我们年龄相差的极多的小辈态度:我们能够容忍,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原因: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第二种:比我们年轻的不多的后生态度:这种人只会惹我们厌恨以至于嫉忌原因: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以此入题,容易理解我们思慕古代,有如大人喜欢小孩子一样。说两类人,目的是说大人与小孩子的关系,第二种人只是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清楚大人对小孩子的喜欢含有卖老(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的成分。作者对下面九个寓言故事的纠正,在第一部分中立下了基调。“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怎么理解?这句话是反语,用于讽刺。现代和古代相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大大进步了。但根据人类进化历程,过去的人们思想比较简单、纯朴、幼稚;而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也远比古代丑恶复杂。在这方面,所谓“进步”,只是越来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进步,以至“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显然是自以为是,缺乏自知之明。“它至少给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三重安慰”都是讽刺(1)“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2)“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是远比古代的人狡猾。(3)我们“进化”了,把人类的早期看做“穷朋友”、“小孩子”,这“进化”,实质上是越来越狡猾。“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是不是反语?为什么?不是反语。是将要对以下九个故事进行独到、深刻的分析,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新的见解。作用是引起下文。成人容忍、爱护、喜欢──小孩子(可以卖老,可以自增尊严)厌恨、嫉忌、反感──同辈人(不可卖老,不能引起别人的尊敬或怜悯)现代人思慕──古代(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现代人喜欢──《伊索寓言》(喜欢它也许是只是喜欢其幼稚,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摆出生活经验分析历史现象导出分析目的小结研读文中的九则寓言故事阅读九则寓言,思考下列问题1复述每一则故事内容2概括每一则故事本身的寓意3根据作者的议论提炼新见解第二部分《蝙蝠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人“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讽刺什么?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趋炎附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讽刺讽刺那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他们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傲视别人,自高自大。第二部分《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作者的议论意在批判什么?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指出,大作家死后成为别人赚钱的资本。这些文章的作者们往往在作家生前与作家并无深交,甚至关系不睦。这些人在作家死后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是以“介绍”为名,行“养活”自己之实。第二部分《狗和自己影子的故事》的原意是什么?讽刺贪得和多疑“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个说法揭示了某种人怎样的劣根性?无自知之明,掩饰缺点和错误的劣根性。有些人没有自知之明,他们从来不能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他们拒绝批评,谁如果批评了他,他会大嚷大闹,反咬别人一口。作者用这则寓言讽刺无自知之明,听不得批评,不能知错就改的人。第二部分《天文学家的故事》原意是什么?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讽刺一些下台或下野人物,不甘心失败,企图东山再起,恢复已失去的天堂。他们羡慕权势,还是一心向上爬。“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第二部分“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讽刺什么?讽刺自己得不到好处,千方百计叫人家也得不到的人。故意否定大家,借以抬高自己的人,他们的手法是把水搅浑,造成人人都有缺点和错误的局面,大家谁都有缺陷,谁都不行,彼此彼此,这种人从中得到了满足。“这个遮羞的方法”是指借攻击和诋毁别人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和丑陋。自己得不到的好处,千方百计让人家也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乌鸦的故事”原意是什么?牛和蛙的故事“牛有我这样大吗?”原意是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讽刺什么?讽刺那些不承认自己有缺陷,硬把自己的缺点说成是优点,聊以自慰,不思进取的人。他们把坏反说成是好,是非不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原意是什么?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贪婪,不要指望阔人能有善心来周济穷人。讽刺有钱人吝啬,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帮助别人。“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讽刺什么?原意是讽刺贪婪,讽刺急于求成。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原意是讽刺狐狸得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