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23页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据考纲编写}必修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要求:识记)(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特点:等级森严,层层分封。(5)作用:拓展疆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宗法制(要求:识记)(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2)作用: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要求:理解)(1)通过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建立君主专制①、皇帝制度A、皇帝独尊B、皇权至上(核心)C、皇位世袭②、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A、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百官),C、太尉(管军务,虚设,由皇帝兼任)(2)、通过郡县制(地方制度)建立中央集权郡县制春秋出现(当时县大于郡),秦始皇时全国推行。(3)、影响(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2)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4)强化专制,激化矛盾,致秦朝短命而亡。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要求:识记)(1)、汉朝①中央:中外朝制,削弱宰相权力,强化皇权②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削弱中央集权。武帝时实现推恩令,强化中央集权。(2)、唐朝①中央:三省六部制A内容:三省即中书省(决策,草诏)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B评价: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强化君权。②地方: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中央集权遭到破坏。(3)、北宋①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A收地方兵权,设禁军。B派文官管理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C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②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设中书门下,最高长官为相。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③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但导致了积贫积弱。第2页共23页(4)、元朝①中央:只设中书省,相权大,威胁皇权②地方:行省制(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选官制度的变化(要求:识记)(1)汉朝实行察举制(重品行)(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重门第)(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重才能,相当对公平,有利于人才选拔,强化君权。)6、明成祖设内阁(要求:识记)内阁有票拟权(无决策权),虽首辅权力较大,但皇权得到强化。7、清雍正设置军机处(要求:识记)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皇权达到顶峰。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运用)(1)积极:①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②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消极:①易激化社会矛盾;②至明清阻碍社会进步(不利于政治民主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束缚思想),使中国落后于西方。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要求:识记)(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2100万银元、开五口、协商关税)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反抗:满族爱国将领海龄率领镇江军民抵抗英军。(2)、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四口(至内陆重庆、沙市)、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最大特点,反应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需要)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反抗: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舰;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4)、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中国人民发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5)、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结果: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巨额赔款、驻军、禁止国人反帝)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中国军民在天津抵抗联军2、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英勇不屈、视死如归、同仇敌忾。(要求:理解)3、侵华日军的罪行(要求:识记)(1)1937.12.13开始的南京大屠杀,12月23日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2)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用活体人做实验(3)潘家峪惨案4、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史实(要求:识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的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发起)是国共合作抗战典范,也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第3页共23页5、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意义)(要求:运用)(1)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天朝田亩制度》(要求:识记)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但绝对的平均主主义难以实现,也具有空想性。2、《资政新篇》(要求:识记)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迫于形势也未实施。3、辛亥革命的过程(要求:识记)(1)武昌起义:标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革命党攻占楚望台军火库。(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3)、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要求:理解)(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5、五四运动(要求:识记)(1)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①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a中心:北京,b主力:学生(主力军),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②第二阶段:6月5日后,a中心:上海,b主力:工人(工人是主力军,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是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6、中共的诞生(要求:识记)(1)历史条件:①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②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④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⑤苏俄的帮助(2)诞生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上海、嘉兴)7、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要求:运用)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国。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要求:识记)(1)、国共第一次合作①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②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③意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1924-1927)的到来(2)、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①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反帝反封建)第4页共23页②成果:基本消灭北洋军阀,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③结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3)、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①南昌起义(1927.8.1,“8.1”为建军节)1927年8月1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③长征(1934—1936)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过程: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1935年1月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党成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4)、全民族的抗战(1937-1945)1937.7.7,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爆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领下,1945年8月中国军民取得抗战的胜利。(5)、解放战争①争取和平的努力——重庆谈判(1945.8)与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春)②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以运动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6,国军攻打中原解放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和重点进攻(国军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③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1947.6,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战略反攻揭开序幕。④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⑤渡江战役(1949.4.21-.4.23),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标志国民政府的覆灭。随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要求:理解)(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要求:识记)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识记)(1)形成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识记)(1)初步确立: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行使代人大职权。(2)职能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第5页共23页(3)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识记)(1)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建立: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3)完善: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要求:识记)(1)1978年,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平反冤假错案(3)加紧立法,修订宪法(1982)(4)至21世纪初,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5)恢复“两会”制度(6)政协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新发展(7)基层民主的发展(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6、依法治国的意义(★)(要求:理解)(1)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要求:理解)(1)一国两制①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②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③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④意义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