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尼采的认识始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里的一段话,“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想给予,不想获得,但尼采终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课本未对尼采的发疯的原因多作介绍,对他的思想和作品也绝然不提,于是印象中的尼采是个近乎可笑的狂妄自大的疯子。后来偶然读到一句“名言”,“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那么别忘了带上鞭子。”翻查这句名言出自谁人之口,却发现是尼采的杰作。于是对他的印象又增加了一条:仇视女人。及至后来读到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才惊叹他的伟大。不仅是因为他的超前的思想,还因为他的优美的笔触和非凡的文采。后来又了解到尼采非但得到希特勒这种恶魔的狂热崇拜(希特勒曾将尼采引以为德意志民族的骄傲,将尼采的作品赠送给墨索里尼阅读),也引起诸如鲁迅、梁启超、纪伯纶等人的强烈共鸣,还引导了萨特、福柯、海德格尔等人开辟出了存在主义、知识考古等等道路。鲁迅曾在著名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用尼采的思想,而黎巴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纪伯纶的“先知”“先驱者”等散文则完全是模仿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而作(其深度与文采完全不能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同日而语,个人觉得)。可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伟大作品刚问世时近乎无人问津,有位神学博士说,对于这部作品,他一个字也看不懂。尼采也终身不得志,只能说“我来得太早,有些人死后方生”聊以自慰。尼采的著作很多,如《悲剧的诞生》,《快乐的科学》,《一些不合时宜的思考》,《道德的谱系》,《权利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等等,应该说这些书各有千秋,而个人觉得最精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临终遗著《权利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这部书,当然,这部书尚未写完尼采就疯了,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写完——对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文明进行反思、对一切既有价值进行重估无疑是一个非常浩瀚的工程。但即便是留下来的一些断章散片也能给后人非常多的启示和教益,书的含金量并非在于书本的厚薄,尼采的几段话的思想含金量就就抵得上几本优秀的著作。有意思的是,权利意志这本书尼采用多种文字书写,并嘱托妹妹不要发表,这较以前的高调出书是个明显的反差。我想可能是尼采担心里面的内容“无人能懂”,怕此书被人利用。后来也证明尼采的担心并非多余——希特勒就大量地利用了尼采的学说来粉饰自己的政治意图。学术界的专家们对此书当然有许多的研究和解释,但我这里主要想陈述的是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许多人说尼采的哲学太过深奥和晦涩难懂,其实我觉得他的思想非常“人性化”,有非常浓厚的人文情怀,而不象许多思想家专门创造一些貌似高深的概念,然后在玩弄这些概念,创造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理论。另外,我解读的权利意志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由张念东、凌素心翻译的版本,序号是自己所加,原著作上并没有序号。1.人类怎样才能被提升到其显赫状况和权利的顶峰呢。思考这一问题的人首先须要明白,他本人一定要置身于道德之外。因为,从本质看来,道德的目的与此相反,它要阻止或摧毁那种向着显赫方向的发展。因为,实际上这种发展会吸引无数的人为其效力,以致出现一种逆流是自然的。弱者、娇生惯养者、平庸者必然群起抗拒生命和力的光辉,为此,他们必须对自身作出新的估价,借以谴责极度充盈的生命,可能的话,摧毁生命。因此,就道德蓄意制服各类生命而言,它本身就是敌视生命的惯用语。[1888年1月至秋]解读:对于道德,特别是基督教道德,尼采一向颇有微词,认为道德是弱者“自保”并捆绑强者发展的有利工具,强者为自身的发展需要跨越道德的禁区,而这些禁区是弱者所设置。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强者深陷于道德泥潭中,不得不花费宝贵的生命资源与道德作斗争,甚至被道德所扼杀。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就道德蓄意制服各类生命而言,它本身就是敌视生命的惯用语”,但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软控制手段,还是能发挥积极整合作用的,甚至可以说,道德的设置也是出于安抚本能的需要:激发成员荣耀感和成就感,获得安全感等等。关键是社会应将“道德”这一用药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我国封建时代道德的用药量显然有些“超标”,比如三从四德、子不改父道三年者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这些绳索从各个角度对成员进行绑缚,使生命本能受到摧残和戕害,使激情内敛,快感受抑。而今对道德的废黜速度又太快,光靠法律、规范等硬性社会控制手段进行整合容易使人情淡漠,缺乏凝聚力。2.人的内向化。鉴于和平的实现和社会的建立,强大的欲望无法向外发泄,就试图以幻想来保持内心深处的平静,于是内向化应运而生。对敌意、残忍、复仇和暴力的需求下降,即“倒退了”;贪婪和征服处在认识的意愿中;艺术家出现了衰退力和说谎力。因此,欲望变成了人们要与之斗争的怪物。等等。解读:这段话显然很容易被好战分子们利用,以此鼓噪大众打仗是个不错的选择。和平的实现使敌对本能无法直接顺畅发泄,而要寻求其他路线和渠道进行曲线释放,而且欲望也成为了人们要进行降伏的怪物,仿佛欲望是丑陋不堪的。人们正日益学会调整和修饰欲望,使欲望变得理性化、精致化,而尼采认为原生的、粗鄙的欲望才是珍贵的、人性化的,而经过理性和文化调教和驯化的欲望则是不合乎人性的。现如今人们正逐渐通过异化的、虚幻的方式获得欲望的满足,比如网络虚拟游戏、意淫等,人们正逐渐远离大地,听不到大地的声音了。3.等级制:决定价值、指导千年意志的人是最高级的人,他的方法是引导人的最高本性。解读:决定价值、指导千年意志的人无疑是成功的(但未必是最高级的),人都有急切寻求生存价值和生存合理性的冲动,而野心勃勃的人总是试图建构一套价值观和体系,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推广(甚至不惜采用强硬手段),以赢得大众的敬仰和膜拜,使自己能名垂千古、寿与天齐。然而,那些能成功吸引他人习得和浸染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危害他人最深的,价值观的确立者往往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便他的本意是纯洁无私的,但是由于个人的学识有限,其价值观往往有颇多瑕疵,很难人人适用)。而一旦你浸染上一种价值观,想要脱身并不容易,那些冥顽不化的幽灵总会在我们耳边回荡。而且大部分人都认为价值观的确立是件非常严肃之事情,一旦确定就应该“从一而终”,不愿或不敢对价值观进行反思,因此最后往往成为他人的盘中美餐。尼采用生命创建了自鸣得意的权利意志学说,又要求门徒们离他而去,担心他欺骗了他们,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4.这远景式的世界,这对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来说是虚假的世界,就是对于更敏锐的器官来说也是虚假的。但是,假如我们改进我们的器官,那么这个世界的可认识性、概括性、可行性和美感就开始消失了。正如回顾历史的进程,美感就不存在了一样。目的的编排本身就是一种假象。够了,我们了解愈肤浅、愈粗糙,世界也就表现得愈有价值、愈确切、愈美、愈有意义。体察得愈深入,则我们的估价也就下降得愈历害——简直近乎毫无意义!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等于认识到,崇敬真理乃是虚幻假象的结果——认识到,人们更应当去崇敬远远超过了真理的那种创造、简化、成形和虚构之力。“一切都是虚假的!干什么都行!”只有当目光呆滞,希望变得简单时,美的和有价值的东西才会出现:也许本来就是如此。解读:这段话马上令人想起了一些场景:孩子捡起一片美丽的贝壳而奋迅地大叫,或者面对天上成群的大雁而怔怔发呆,又或者在绿草丛中奔跑嬉戏。对无知无识的他们而言,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亲切的。及至后来知识的习得,对事物的构造和运动的认识逐步加深,对周围的一切也不再好奇和惊喜,同时渐渐觉得美感和神秘性消失了。认识越深入、体察越入微,越感觉单调乏味,越感觉生命没有意义。如何从这个怪圈中跳出来?那就要“返璞归真”。首先应该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价值体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认识和真理也是我们自己“虚构”和“编造”的,世界上并没有“自在”的真理和价值。说得明白一点,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瞎编杜撰,因而,不要拘泥于一种价值观和知识体系中无法自拔。对真理的信仰和追求,对生存价值的苦苦寻觅,其实都是人的本能在作怪:希望种族延绵不绝,希望得到安全感和有根感,希望生命永垂不朽。事物其实是“不可认识”的,但我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对其作出“人性化”的定义和解释。既然如此,就不要过分迷信和拘泥于以往沉重的、无人性和生机的认识,而要创造出一些更人性化、更美好,使生存更有诗意更有价值的体系。而要创造,就要首先“清除”以往习得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空空如也,最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一切都是虚假的!干什么都行!”这个真理其实是双面刃:既能使人从沉疴中获得解脱,又使我们的生活失去了可靠的坚实的信仰:因为它告诉我们,我们都得靠谎言活着。一点猜想:宗教为何还能继续生存?因为它提供了一套“坚实的”信仰,尽管这套信仰是如此矛盾重重充满显而易见的谎言,但是好歹它能提供给人一种有根感和归宿,而有根感和归宿是每个人热切寻求的。5.比较高级的人和群畜之人。假如没有半人,那么我们就把前代的伟人奉为半神或完神。因为,宗教的出现证明,人类对人已经不感兴趣了(“女人也不能使我发生兴趣”,用哈姆雷特的话来说),或者纠集一群人,希望他们象议会一样起到专制统治的作用。专制,这是伟人的特性:因为伟人要愚化庸众。解读:这段话令我感兴趣的是最后一句话,即“专制,这是伟人的特性:因为伟人要愚化庸众。”伟人要愚化庸众,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我想说的是:其实伟人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他们其实是被“自我”概念深深奴役着,躁动不安的心时时渴望他人的顶礼膜拜。无权在握时会通过创造学说、艺术作品等软暴力渗透的方式使大众臣服,大权在握时会动用权利使大众对自己俯首称臣。尼采曾说,我们需要谎言而生存,我觉得“自我”概念是人类的最大谎言:没有自我,自我源于善意的虚构,伟人总渴望得到大众的崇拜和膜拜,但其实他们也一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如果对伟人的业绩进行分解,使其各安其位,那会发现真正属于伟人的份额是很少的(偏激一点说就没有)。但是这一谎言应该继续维持,因为水至清则无鱼,这种善意的混淆能催生激情和斗志,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佛教的“无相无我”是个真理,但是这套真理与生存产生了很大冲突,所以它得不到多少人的青睐。一点猜想:“自我”概念是人类存在的重大基石,废黜自我是件异常危险的事情,但是未来总有一些“疯子”会和这个概念殊死搏斗的。6.1.有机的职能不过是基本意志的形式,即权力意志。——再从它分离出来。2.权力意志专门化为谋生图存,谋求财产、工具、奴仆(俯首听命者),谋求当统治者:人体就是例证。——强大的意志指挥软弱的意志。除了为意志而意志之外,根本不存在别的什么因果关系。用机械论是解释不了的。3.一切生物都有思维、情感和欲望。与下列事物不同的欲望是什么,即用某种障碍刺激权力感(比用有节奏的抑制和反抑制来得更强烈)——结果造成波浪起伏的运动。这样说来,一切快乐都包含痛苦,这是不难理解的——假如快乐很大,则此前的痛苦就一定很长,整个生命的弓弦一定绷得很紧。4.精神的职能。塑造意志,同化意志等。解读:“权利意志”是尼采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非但将这一学说应用到了有机界,甚至用到了无机界——比如他对近代物理学的原子(单子)学说就破有微词,认为用原子解释物体的运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如果用权力意志——一物图谋扩大自己的领地、吞噬、侵占战胜对方,这种理论大家才能懂。我觉得机械论在物体的运动上的解释无疑是成功的——事实胜于雄辩,它非但对物体的变化和运动作出了解释,而且能成功预测事物的发展。只是他的解释有些“冷冰冰”,没有人情味,使大家觉得物体的运动与发展是毫无生机的,没有人的情感发挥的空间。针对此,尼采希望在运动中植入权力意志概念,对“无机界”(有机与无机的划分就很成问题,个人觉得)赋予人的光辉和色彩,这种全新的视角有其积极意义。当然也不能将权力意志当成解释世界的唯一正确学说,这是一定要力求避免的,权利意志只是解释世界的一个可选视角,其人情味要比机械论浓厚,机械论也是解释世界的一个可选视角,虽然它的许多如云似雾的概念令人很不舒服,但是它好歹成功解释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音乐、艺术其实也是解释和掌握世界的途径,尽管他们的面比较窄。我们可以创造一些视角,而不要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