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2、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3、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1)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成因: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3)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4、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的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向(纬线方向)、经向和垂直方向递变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6、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7、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8、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9、整差理论: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7、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总的来说,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震活动等地球内营力的作用是造山造海,使地表崎岖不平;而风化、流水、冰川、海浪等地球外营力的作用则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夷平;而地球的内营力皆因板块构造运动而造成的。8、试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状况,气候变化对全球地表有何作用?1)地质时期: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气候一直不停地呈波浪式向前发展,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经历了3次大冰期,2次大间冰期是2)历史时期: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气候仍然有波动,气温的升降起伏就象脉搏跳动一样,相当频繁,只是变化幅度较小而已。实质上,这是地质时期气候冷暖交替变化的继续。冰后期的一万年中,共出现过4次温暖时期和4次寒冷时期。气候波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4个寒冷时期正好相反3)近代气候变化:一个世纪以来,人口剧增,森林锐减,大气污染加重,气候的变动更为频繁24)作用:①冰期与冰川的作用:形成冰川地貌;改造河流水系;生物群落的南北移动②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9、世界有哪些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基本特征主要成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在1000毫米左右)信风带和赤道的气压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降水在2000毫米左右)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动热带沙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终年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差异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差异极地气候南北两极地区终年严寒,降水稀少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10、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A、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B、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既可以表现为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也可以表现为同一个气候型跨越不同的气候带C、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指高山地区,因海拔高度的差异,使气候具有大体上与等高线相平行的带状分布规律。综合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3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1、洋流:洋流亦称海流,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2、风海流: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分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海流,是海流中比较稳定的一种。3、梯度流:指由水面倾斜产生的重力水平分力或静水压力的水平梯度力引起的水流。4、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是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例如:秘鲁附近海区存在明显上升流。5、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海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6、黑潮:不是黑色的潮水,而是日本人给一股来自赤道,颜色深邃的暖流所取的名字。7、论述大陆架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大陆架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话会缓解目前石油日趋紧张的局面.但是,如果开发不当.很容易造成海洋污染,主要危害:①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②由海域至路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③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④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之失去应有价值8、简述海洋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主要来源:陆源与海岸带开发污染、大陆架钻探与深海采矿、海洋倾废、船源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种类: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与赤潮、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特点:污染源多、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和控制难度大。防治措施:①海洋污染调查与监测;②国际社会保护海洋环境的努力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1、工业社会人地关系:整个发展历程虽然短暂,却使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在扩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尤其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从局部上看,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在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都具备了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能力,因而其产生的问题已经或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却由于历史、现实等原因,正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2、信息社会人地关系:信息资源的利用改变了我们队资源的狭隘认识,不仅丰富了资源内海,而且在各种资源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信息社会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系统网络,使网上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对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再生资源的利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步入信息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路程。但这并不能排除发展中国家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4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1、民族: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种族:亦称人种,主要指在生理上和形态外貌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人的群体,这种人的群体具有区域性特征。2、世界城市化问题:①城市贫民问题,主要发生在各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②城市犯罪问题,与城市贫民相联系的就是城市犯罪,低收入和失业是激化社会矛盾的根源,社区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管理的薄弱是滋生犯罪的土壤,因此,大城市犯罪现象相当普遍;③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④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和噪音污染等。3、陆地中纬度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1)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产活动集中的主要基础条件从原料地来看,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世界的铁矿有大部分分布在该地带的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和中国;农业发达,且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这里也较发达。从燃料与动力来源地来看,该地带占有世界70%以上的煤炭地质储量,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6%,中东一些国家更成为世界石油生产中心;水资源丰富,潮汐能、风能也十分丰富。故从总体上看,该地带的燃料、动力资源已成为工业布局的优势条件。从消费地来看,世界人口的大多数集中在占地球面积不到1/3的陆地上,其中亚洲大部、欧洲大部和非洲南部就占世界人口的75%以上。世界的发达国家及主要城市也位于该地带。人口的众多、经济的发达、城市的繁荣等使这里成为工业品的主要消费地。从人力资本集中地来看,这里既有科技实力相当雄厚的发达国家,也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世界工业的发展格局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从交通与区位条件来看,其临海地带的交通与区位条件优越,沿海地带成为世界生产力布局的重心地带。2)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产活动空间格局的演变首先,是以英国一级为主导的世界工业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以前),也就是产业革命时期,或称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其次,为西欧和北美的共同发展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为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的西欧、北美与日本三足鼎立及后来的多极化发展时期。4、“倒金字塔”过程:是指世界经济结构中用于基本物质资料生产的资源(产业部门)已经越来越少,用于产生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多。5、如何认识陆地中纬度地带农业生产活动开发深度的差异。1)陆地中纬度地带主要指陆地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带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带,陆地中纬度地带是全球人地关系程度最深,也是最为复杂的地带。2)陆地中纬度地带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集中地区。在水热土条件及其组合适宜的地区,原始植被基本被破坏殆尽,为人工栽培植被所代替,仅在局部地段或深远山区尚有原始植被保存。3)由于陆地中纬度地带的自然环境主要呈东西向变化,所以在陆地中纬度地带形成了主要以水分状况变化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活动同样存在着与水分条件矛盾和以水分条件的地域分异而导致的地域性差异。56、为什么会形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形成:地理不平衡形成的世界经济的中心地,2)作用是形成了高级的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和从而具有强大的对外作用功能。7、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之间有什么区别?1)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2)世界经济区域化:是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分异现象,它有着自己的地理分布规律。8、知识经济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①知识经济是高素质人才及其创新活动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分布是高素质人才与创新活动的地理分布②集中了高素质人才和拥有充分技术开发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发达地区成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③只是拥有传统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仍然以传统经济为主;④可从地区金融、贸易、信息、高技术制造业和教育科研业的发展情况,大致看出世界上最典型的知识经济地区。第六章亚洲1、进口替代工业化:就是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2、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新一轮混合型战略:在不同产业领域和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互为转移的,表现出“混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