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课例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望月》课例综述一、课文介绍《望月》是苏教版教材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所产生的独特而丰富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课文第一部分为自然月色,是古今望月诗的自然底色;第二部分为人文月色,是中国月文化的雄厚根基;第三部分为人性本色,是热爱自然的人性美、和谐温馨的人情美的有机结合,是望月诗篇的全新境界。二、所选课例表一:课例序号作者题目发表书刊发表时间1赵源林,成珏望月生情小夜曲《望月》——教学设计与点评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2006年02期2张康桥儿童语文怎么教——《望月教学实录及评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09年10期3张康桥弥散心灵深处的月光——《望月》教学实录《小学青年教师》2006年10S期4祝禧《望月》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年2期5杨树亚《望月》——教学设计与点评《教学与管理》2005年17期6韩珺;《望月》教学设计《小学教学设计》2007年09期7张娟;在诗情画意中感悟、品味、想象——《望月》教学设计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5期8华暖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望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04期9张军,孙洪伟《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04月10赵红伟在诗意的境界放飞幻想——《望月》教学设计教学预案2007年12期11俞晓金引导探究享受课堂——《望月》教学设计时代教育2008年9月表1中的10个教例发表于20世纪都是发表与本世纪的。其中最早的发表2003年,最晚的发表于2009年。二、对各课例“教学内容”的归纳我通过对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及维普中文网等数据库的搜索,筛选出十篇相关的文章,其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评论等。这样就能够较全面的表现出这篇课文的一个全方位的思想路线,接下来,我将针对其中的一两例子做一个具体的分析。来揭示课文的教学思路。表二课例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学内容课例第一学段听儿歌41.念儿歌2.说月亮及感受3.提出月亮的诗歌4.带来几个乐曲片段,并引出主题《望月》交流听儿歌时有关感受让学生自发想象听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月光曲参阅注释,学第2段生试讲倾听读两遍,边读边领会初步引出主题第二学段1.引同学们读课题2.最喜欢哪一段,提出感想3齐读一二自然段说感受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5提问月光的美怎样的跳动6提问什么在动7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齐读生回答月亮的美月光的美生回答生回答学生试读学习课文内容第三段1.一起感受迷人的夜色2.老师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3.让学生分角色朗读4.让学生感受分角色读诗怎么样5.问学生书中人物对话时的感受6.让学生互相激励,读好课文诗句听《月光曲》响起学生听同桌分角色读诗学生回答,点评读的怎样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生鼓掌感受人物对话第四阶段1.让学生体会应在怎样的气氛里吟诗2.提出词语清幽旷远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4.在学生的朗读声中结束课文教学生回答,感受生学习,齐读词语生准备充分,开始朗读对话表三,10个课例教学内容一览表内容课例了解作者了解文体学习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引导想象联系现实感想了解写作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1√√√√√√2√√√√√√3√√√√√√4√√√√5√√√√√√√√√6√√√√√√7√√√√√√8√√√√√√√9√√√√√√10√√√√11√√√√√合计748111175113三、分析与讨论根据表三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绝。(一)首先,这篇课文是选自赵丽宏的散文《望月》,而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大多数教师只是简单的提到赵丽宏,而未对作者有一个详细的介绍,还有对文章体裁的分析也极少提及。这一方面可能跟教学目标有关,教学目标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要求,以至于教师忽略了这方面的知识灌输。(二)教学目标方面对于不同的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不同的,而在同一课时,教学目标大体相同.(1)了解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幻想、敢幻想的兴趣。(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了解写诗的基本格式,并能够运用这种格式描写自己心目中的月亮。(三)教学点评一节语文课,不同的人,教法不同。在小学和初中,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但文学教育到底应占多大比例?具体文章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应该由教师自己掌握。还是统一规定。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应试角度看,统得过死,而从学术角度看,又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也算是当语文教学的一个怪现状。然而,不论是语文教育还是文学教育,都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这不但是思维训练的基本功,而且也是写作的基本功,这也是基本的语文知识应该让学生结合课文经常学习反复练习。这是一节鉴赏课,一节和五年级孩子共同品味、欣赏月色文化的鉴赏课。在陈珏老师的眼里,赵源林老师以温婉细腻的感情,领着孩子们漫步在诗境中品味月色。拂一丝凉风,赏一轮明月,品一首小诗,点点滴滴享受其间,令孩子赏心悦目。不能不说这是一节大气、文气,又充满才气的对诗意追寻的课堂,赵老师和孩子们成功演奏了一段望月生情的小夜曲!课堂大气,的确!定调为一节鉴赏课,这需要一种胆量,一种魄力!这是向一种由于低估孩子能力而平庸梳耙式教学的挑战。老师通观全篇,独特发现了文中藏着三种人———当代成人的代表“我”、古诗人和儿童代表小外甥,三种人看见不同的三种月———“我”眼中的月、古代诗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三种月演绎为一首曼妙的诗———这是一轮多姿、多彩的月,这是一轮多情、多愁的月,这是一轮多趣、多变的月。智慧的发现,流畅的勾勒,具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课堂文气,的确!这是一节追寻诗意、催生诗情的课堂。月中有诗,诗中有月;以诗解文,化文为诗……处处追寻着诗句,处处流淌着诗祝禧提出“文化语文”不是叠床架屋生造概念而是旨在将现在“语文”缺失的本该涵盖的“文化”凸现出来,“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一个个习得、积累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名词,皮尔森说它是一个动词,在语文教育中“文化”应该包括一次次文学审美过程的积累,文学审美是“文化语文”的一个重要内涵。文化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文学的浪漫和文学审美带来的愉悦应该充盈着整个教室。用艺术的情感去靠近语言文本,听到作者的心跳也听到自己的脉息,文学审美是文化语文课堂的艺术性追求。《望月》这一课中,祝禧选取了“月亮”这一意象作为文审美的基点,将诗歌散文中的“月亮”放在一个课堂上让孩子感受这种独有的中国式的“美”。“月亮”在中国文学中有不一般的审美魅力,中国的月亮与美国的月亮就是不一样,中国的月亮代表着故乡,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代表着无数游子的思想之情。而祝禧老师通过诗歌与课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想象,联系实际,将这种感情更加深刻的表现出来。同学们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