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船要行得稳,舵要把得准——探讨文化建设之价值观背景链接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形成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文化强国的指导方针,是近阶段抓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文化强国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背景链接文化软实力铸造发展之魂。而没有灵魂,发展就可能散神,若失去精神,发展最多只能拥有躯壳。“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刺耳却发人深思。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如何彰显、主动权如何体现?背景链接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指标快速攀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落后,病态意识畅行,传统道德受到质疑,价值观沦丧。比如三鹿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故,还有“我爸是李刚”,药家鑫、小悦悦、郭美美、南京老人摔倒(彭宇)等社会事件,正在拷问人们的道德观、道德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对动机有导向作用,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因而构筑正确的价值体系至关重要。杰克·韦尔奇在《赢》中这样谈到:“使命感和价值观是常被谈及却很现实的话题。”“良好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可以让你切身感受到它的实实在在。使命感将指引你往何处前进,而价值观所描述的则是引领你到达目的地的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名词解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160多年来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过种种同情人民的思潮和学说,但历经岁月洗濯,终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反映和代表工人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总是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马克思到邓小平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要坚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江泽民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胡锦涛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内涵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理想。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理想。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都可以认同和追求的共同的理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应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当代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胸怀祖国,在为共同理想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彰显我们存在的意义。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还包括了在不同时期里形成的优良精神。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各种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各种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华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全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境界,同时也规定了社会道德行为的价值标准与评价尺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耻的新的社会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4.社会主义荣辱观小结内容地位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吾省吾身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元化、信息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与碰撞,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唤起了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促进了我们个性的张扬,这一方面为道德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权威性,乃至道德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最快的社会群体,其道德价值取向在纷繁复杂的道德观念的相互激荡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进而还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一、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分化与冲突相关调查和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其竞争意识强,务实,实现自身价值的意愿强烈,道德水准也处于较高层面,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面,主要表现为道德价值观的冲突,即大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时面临着一种矛盾的状态,具体表现如下:1.认知与行为的落差。2.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不平衡。3.群体与个体的冲撞。吾省吾身??????吾省吾身1.认知与行为的落差。某课题组在关于大学生的道德矛盾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问及“在下面观点中,你最为赞同的是”时,学生选择“利己不损人”和“损人利己”两者之和的比例只有22%。但在“在行为上,你认为一般人是”这一问中,选择“利己不损人”和“损人利己”的比例却高达68%。此外,当前部分大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水平远不及其认知水平高。由于身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锋之中,因而当代大学生在进行道德判断和实施道德行为时,常常会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上的落差,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相互矛盾、不统一。吾省吾身尽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是非曲直有较为正确的认识,明白何为“真、善、美”,何为“假、丑、恶”,但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大学生一方面认同作弊行为可耻,应严格禁止;另一方面,又会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而铤而走险,绞尽脑汁想尽并实施各种作弊手段。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面临各种道德价值观选择时会产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困惑,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矛盾非常普遍。吾省吾身2.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不平衡。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磨合是社会转型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正是在双重文化的冲突中,给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平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每个中国人的影响是深入灵魂和浸入骨髓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产生着影响和制约,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也毫无例外地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吾省吾身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的传递和交流也日益密切,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影响也愈来愈大,在中西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也日益体现出时代的特色。中西文化存在着固有的差异和矛盾,当大学生在面临这些差异和矛盾时,必然会导致其内心的矛盾和混乱,体现在道德价值观上,主要表现为迷茫和无所适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正面临着对传统伦理的怀疑和颠覆,而西方的思想又不能全部接受,很难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的冲突局面。因此,我们看到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时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状况的整体特点是多元而混沌的。吾省吾身3.群体与个体的冲撞。大学生本该是最富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群体。但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一方面能以集体、国家利益为重,但同时也十分关注对个人利益追求,他们对自身“利益”、“实惠”的要求已不再隐晦。在道德价值目标选择上,一方面,爱国、正直、自信、上进仍然是当代大学生所首选的优良品质,这充分说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