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真发展与壮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学年秋季学期东北史课程论文-1-明代女真的发展与壮大摘要:女真一族源远流长,在历史舞台上有过许多辉煌灿烂的时刻,曾两次崛起建立政权。本文主要从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政权后,对东北的经营与管理——羁縻政策与女真族内部统一,看其发展与壮大。羁縻政策的具体体现有:设置羁縻卫所、开通驿路、开设马市等,这些措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女真族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女真一族之所以在明朝强大建立后金,与其内部的统一是分不开的。关键词:羁縻政策敕贡制女真族努尔哈赤辽阔的东北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地,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活跃在这一舞台上,女真族便是其中之一。女真族源远而流长,对其先世我们暂不探讨,本文拟从明朝建立政权之后,在东北地区采取的经营与管理政策对女真一族的发展影响。笔者后学,才疏学浅,文中浅陋错误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一、明对女真的经营与管理儒家经典《周礼》中有:“方千里曰正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副,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①这强调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状态和民族结构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明朝推翻外族元朝的统治,在治理边疆的思想上便是继承了历代封建王朝所提倡的的儒家思想,对东北民族实行了分区而统、分区而治的政策。这种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而具体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羁縻政策,在《史记·司马相如·索隐》中:“羁,马洛头也;縻,牛蚓也。”②明朝对女真族的羁縻政策开始形成于洪武时期,但最后的完善是在永乐宣德时期,主要体现在设置羁縻卫所、实行敕贡制、铺设驿道、开通马市等方面。163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次年便派马云率军渡海到辽东:下辽阳,设置辽都卫指挥使司,“以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吴泉、冯祥为同知,王德为佥事,总辖辽东诸卫军马,修治城池,以治边疆。”③为了动摇和分化北元的势力,洪武年间对北方民族实行“招徕远人”的南迁政策,女真族对此也是进相呼应的。“故元鲸海千户所速哥帖儿、木达哈千户所完者帖木儿、牙兰千户所皂化自女直来归,言辽阳至佛出浑之地三千四百里,自佛出浑至翰朵怜一千里,翰朵怜至托温万户府一百八十里,托温至佛思木隘口一百八十里,佛思木至胡里改一百九十里,胡里改至东浪古隘口一百十里,东浪古隘口至乞列怜一百九十里,自佛出浑至乞列怜皆旧部所之地,愿往谕其民使之来归,诏许之。”④这是明实录中对女真南迁最早的记载,往后陆续南迁的人数增多。“洪武十年,故元海元右丞阿鲁灰归降。”⑤阿鲁灰的归降为①《周礼》卷四,《夏官司马》。转引自张世尊:《明代辽东边疆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第174页。②栾凡:《明代女真文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97页。③孙进己,张璇如等:《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65页。④《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五年二月壬戌。转引自孙进己,张璇如等:《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49页。⑤孙进己,张璇如等:《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66页。2013学年秋季学期东北史课程论文-2-明朝深入招抚女真各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洪武年间还在辽东与北部女真生活之地设置了强大的军事边镇,周围设置诸多羁縻卫所环绕,这些羁縻卫所对内是各民族部落自治自理的,但对外则是受到边镇即中央政府的控制的。但是在洪武年间的这些政策并无制度化,只是处于一个启动实施阶段。永乐时期,从招徕、赏赐、待遇、安置和管理都有了比较具体化的规定,“尔等若能敬训天意,诚心来朝,各立卫分,给印信,分赏赐,俾尔市居本土,自相统属,打围牧放,各安生理,经商买卖,以便往来。”①这就明确概括了明朝对女真的羁縻政策。敕贡制度是明朝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乐时期在东北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卫所,其中大多数为女真族部落。“从永乐元年(1403年)到永乐七年(1409年),七年中,明朝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共设置115个卫所,从永乐七年到正统十三年(1447年)38年中,有新设69个卫,与永乐七年前115个卫相加攻击184个卫,20个所,58个地面城站。”②卫所的各级官员是由朝廷任命的,由朝廷发给他们“诰衣冠带袭衣及钞币”,诰及敕书,今日的委任状;印及官印,行使管理的权柄;冠带袭衣即是官服,在朝贡时必须着装,是不能自制的。明代女真的敕贡制度,对于女真各部的首领来说,是一项政治待遇也是一项经济待遇。从政治待遇上来说,它表达了部落首领与皇帝的特殊关系;从经济待遇来说,则是享受中央王朝历来遵循厚往薄来原则带来的巨大利益,与其说是来朝贡,不如说是来受赏。“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兀良哈头目哈儿兀反等二百三十人来朝贡马,朱棣命礼部钞币、袭衣,并偿其马真,上马每匹钞五十锭,中马四十锭,下马三十锭,每匹布仍与彩布表里一。”③便是最好的证据。在《明实录》中对于辽东各族前来京师朝贡的记载很多,如洪熙元年四月丁卯:“辽东自在等州指挥等官马孙等贡马”、洪熙元年十月葵未:“东宁卫达官指挥佥事答隆哥等来朝贡马及方物”、宣德三年十一月丙寅:“辽东东宁卫指挥佥事赛因塔等来朝贡马及方物”④等。马市的设置是羁縻政策的又一具体体现。明初,由于军事的需求,明廷购买马匹既迫切又量大,把“马政”视为“国家重务”。永乐时期,女真和蒙古各部与辽东的马匹贸易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方式,永乐四年(1406年)为了适应这种贸易的发展,明朝政府在辽东广宁和开原分别设立马市,为各部的贸易提供方便和规范管理,为了各民族商业交往,在选定的地方专门设置了马市交易场所。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多与交易货物范围的扩大,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马市并不是只有马匹的交易,在这个平台上,汉族人可以从女真族那里获得牲畜、渔猎产品,而女真等族则可以获得他们生活必需品,诸如:粮食、布匹、丝织品、铁器等。“累累椎髻捆载多,拗辘车声急如传;胡儿乱妇亦提携,异装异服相徒惊昫;朝廷待夷旧有规,近城廿里开官廛;夷货既入华货随,译使相通作行赅;华得夷货更生殖,夷得华货即欢忭。”从这首诗里便可以看出当时马市的繁荣盛况。⑤此外,为了沟通东北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加强对各族的管理,明廷积极恢复和建立东北水路交通驿站。二、明代的经营管理对女真发展的影响虽然明朝对东北各族实行的羁縻政策,是遵从儒家思想治御四方,是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但羁縻政策对东北女真族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产生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否认的。①李朝实录》太宗四年四月甲戌、五年四月庚寅条。转引自孙进己、张璇如等:《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69页。②张世尊:《明代辽东边疆研究》,吉林人名出版社,第174页。③《明太宗实录》永乐元年十一月丙子。转引自张世尊:《明代辽东边疆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第178页。④张世尊:《明代辽东边疆研究》,吉林人名出版社,第157页。⑤《全辽志》卷六。转引自孙进己,张璇如等:《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第249页。2013学年秋季学期东北史课程论文-3-在政治格局方面来说,羁縻政策促进了女真社会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明朝的羁縻政策是在各族聚居地设置卫所,选拔本部落中有名望、有实力的人来担当卫所的各级官员,由这些官员对当地实现自治自理。但是除此之外,明廷还赋予他们一项特权,即拥有进京朝贡的敕书,依靠这张敕书,使得本就声名显赫的官员在朝贡和马市等交易中便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伴随着经济利益增长的就是其政治实力也在迅速发展壮大。如此一来,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源头便是明廷发出的敕书,面对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诱惑,女真社会内部便开始了表面上为争夺敕书、实际里为争夺政治主动权的争斗。面对这种明争暗斗兴起的势力,明廷不仅不追究他们藐视敕书权威的过失,实际上已默许甚至是有意扶持的,“成化以后陈乞升者,指挥以下仍旧承袭,其都指挥以上至都督有故者,必审其部下,无人犯边,子孙能继志者,许其承袭,否则革去。求升之职,自左右都督以下至都指挥佥事,各递减一级;但曾求升一次者,更不许陈乞;间有能严辑部落,还我卤掠,擒捕犯边夷人,并归我汉人逋逃者,具奏升赏。”①随着强族大部势力日盛,女真内部出现了“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的混乱局面,但是正是这种争斗,逐渐破坏了女真社会内部的血缘政治关系,地域政治取而代之。此外,在明廷羁縻政策的促进下,女真族各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也更加紧密与频繁,从而促进了女真内部的统一。在社会经济方面来说,羁縻政策促进了女真社会落后经济形态的进步与单一经济形态的多元化。明代女真各部生活地域广阔,加之各部的社会与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女真内部存在不同的经济类型:渔猎经济、农耕经济、贸易经济和掠夺经济。羁縻政策首先影响的便是女真的贸易经济,女真族在朝贡时往往携带大量的物产“借贡兴贩,以规厚利”②,虽然明政府对于其在京交易日只有五天,或在在其居住地交易三至五天,但是对于女真的私下交易无法避免与阻止的,他们不仅在京师交易,在沿途就有大量的交易,以换取大量的生活必需品。通过朝贡贸易女真人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女真内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加深了女真与汉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其次,羁縻政策也是推动女真社会由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发展的重大功臣。虽然因地缘优势,靠近汉族居住地的女真部落曾有农耕经验,但女真内部大多数部落对农耕并不熟悉。在羁縻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明政府的招抚、安置,以及女真与辽东地区汉族居民的接触,使得女真内部对农耕逐渐接触了先进的农耕经济,伴随着贸易经济发展传入的铁制工具、农具及种子,更是将女真的农耕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社会文化与生方面,无论是先进的农耕文化的渗透还是贸易经济这条纽带的联系,羁縻政策在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对女真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诸如:从以兽皮为主到搭配丝织品与布的穿衣风格;从以肉食为主到“和米肉做粥”的饮食习惯;从“山幕”、“穴居”到“屋居耕食,不专射猎”③的起居生活等。三、女真的统一与发展明初女真的分布范围很广,《大明一统志》云:“女真,东濒海,西接乌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④当然了,这里的“女真”不是指的一族名称,而是一个族群的泛称。在《山中闻见录》卷9《东人志·女直考》中:“自汤站东抵开原居海西者,为海西女直;①《明实录》弘治六年五月乙亥条。转引自孙进己,张璇如等:《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第238页。②《明神宗实录》卷494,万历四十年四月壬寅。转引自栾凡:《明代女真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07页。③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转引自陈涴:《努尔哈赤与女真社会变革——兼论明代女真族社会形态》,《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02期。④孙进己,张璇如等:《女真史》,吉林文史出版社,第157页。2013学年秋季学期东北史课程论文-4-居建州、毛怜者,为建州女直;极东为“野人”女直。”①可见在明朝时,女真一族逐渐明确的分成了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朝总兵李成梁在征战中误杀努尔哈赤的祖父与外祖父,事后,明廷虽就此事做出道歉,且赠予他30道敕书、30匹马作为补偿,但却扶植起了努尔哈赤的仇人尼堪外兰。面对强大的敌人,势单力薄的努尔哈赤与其他对尼堪外兰不满的小部落结成同盟,开始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征路历程。1585年努尔哈赤将尼堪外兰斩杀,根据“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原则统一了建州女真,将原来百余名士兵、13副铠甲的小部队扩展成了骑兵三四万、步兵四五万的精锐部队。面对强大的海西女真,努尔哈赤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将其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叶赫部四部一一灭亡。1616年时,努尔哈赤在部下的推举下建立后金政权。1619年时将叶赫部灭亡后正式完成了女真部的大统一。努尔哈赤非常重视女真社会内部建设,在部众管理方面,努尔哈赤建立了牛录,这便是之后的八旗制度,它既是一种军事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经济方面,仿汉制,实行经济改革,屯田、征赋、发展手工业生产等,尤其在贸易上,重视与明朝的马市交易,极力维持双方之间的互惠贸易。在文化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满族文字的创造。在明朝初年时,女真一族还是用自己的文字,但是在于明朝、蒙古等交往过程中,女真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