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整理古文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àn今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用千里马来称呼他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马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饲养;材通才才能(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祗:通只只是古今异义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安: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等: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食:古义:通饲喂养例:食之不能尽其材今义:吃策: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2.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驱使执策而临之:马鞭(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自《木兰诗》)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5.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动词6.虽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7.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8.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9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识别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辱--辱没骈-两马并驾称--称为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才美--才能美貌见--显现出来见通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是--这种作代词策之--驱使(执)策--打马的鞭子道--方法尽--竭尽材--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拿着临--面对着知--识别了解虚词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或--有时其--代千里马安--怎么(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受屈辱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特殊句式1.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介词结构后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点明中心)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不知马也可不写)(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4.点明中心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主题归纳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思想感情(中心)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来这里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浏览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是简陋的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了人们的景仰)孔子说:什么简陋的呢?一词多义1.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古今异义: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鸿:古义(大渊博)今义(书信)丝、竹:古义(管、弦乐器)今义(丝丝绸;竹竹子)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苔痕上阶绿绿名词作动词使......变青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动用法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劳使人劳累①用于主谓之间不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②表往来种作(《桃花源记》)3.是: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4.名:①出名:有仙则名②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活板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译文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毕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通假字1.活板板同版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3.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仅仅只有4.文理有疏密文同纹词类活用:1.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2.火烧令坚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3.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4.用讫再火令药熔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5.则以纸帖之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一词多义1.为(1)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2)皆为板本动词是(3)又为活板动词发明(4)每字为一印动词刻(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6)未为简易动词算是(7)极为神速动词是(8)每韵为一帖动词归为(9)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10)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被动用法2.以(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3)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连接两个分句表目的翻译为用来(5)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介词用3.其(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的(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他的4.之(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这;代指铁板(3)持就火炀之代指铁板(4)更互用之代指两块铁板(5)则以纸帖之代指不用的字模(6)旋刻之代指奇字(7)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8)以手拂之代指字模5.帖(1)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2)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6.就(1)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2)瞬息可就完成7.若(1)不若燔土如像(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8.火(1)以草火烧名词作状语火(2)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9.印(1)每字为一印名词字模(2)欲印动词印刷(3)其印自落名词字模10.自(1)已自布字另外(2)其印自落自己11.已(1)已自布字已经(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古今异义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冒:涂盖敷上今常用义为:向外透冒失冒充等)2、一板已自布字(自:另外今常用义为:自己从等)3、文理有疏密(文理:木材的纹理质地今指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4、药稍熔(药: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药品)5、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核舟记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篛(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