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印象派绘画和中国的写意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印象派绘画和中国的写意画西方印象派的艺术家们,企图无止境地跟踪和捕捉自然的瞬息变化。正如印象派这个词所表明的,他们渴望记录对自然的印象,首先是不断飞逝的光和色的印象。这其实是不可能真正完全做到的,而且对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来说也并不必要。但在这过程中,却培养印象派的艺术家极为敏锐的感觉。马蒂斯就说过:“印象主义画家莫奈、特别是西斯莱,有着灵敏而激动的感觉”《画家的札记》。。他们发展了艺术家的主观的感觉能力,在艺术与现实关系问题上,主要是在表现自然的范围内,往前推进了,特别是显示了在艺术创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中国自元明以来,长达几百年里,山水画有着极大的发展,其时间绵延之长,画家之多,题材分布之广(山水花鸟、草木虫鱼),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艺术家们也培养出对自然的极敏锐、纤细的感觉,也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这是连外国人也为之惊叹的。记得一位叫作阿尔巴托夫的苏联艺术史家,便曾经惊异于中国艺术家对自然的敏锐的感觉。中国的写意画和欧洲的印象派走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写意画的画家们并不去追求自然的稍纵即逝的、瞬息的变化,而且,一般地他们并不特别关心光和色的变化。他们看重的是意境、韵致,他们使用色彩的时候往往更关心的是“色韵”,是这种色韵是否传达出艺术家对自然的真实的感受。他们往往不管使用的色彩是否符合对象的自然色,以至例如用朱色来写竹、写兰,也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合理。但在艺术效果上西方的印象派作品和中国的写意画却往往接近。二者实际上都强调了自然给人的主观印象,他们都并不只看重外表的形似,这使得他们的优秀作品都贯注生气,都以气韵取胜。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但莫奈晚年的巨作《睡莲》,单从复制的片断来看,便知道和中国习见的写意花卉是颇为接近的。中国的许许多多写意画家的创作都使我们相信,他们对反映的对象,对自然,是十分尊重的。“师造化”,是一切优秀的中国画家也包括写意画家的共同观念。只知道师古人,亦步亦趋地追随古人的画家大都并不出色。我们只要随便翻翻那些竹谱兰谱之类,使会惊异于他们对这些自然物的四时变化观察得那样深入精微。中国优秀的写意画家从不颠倒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象现在西方现代派中不少艺术家那样,任意违反人的视觉经验,破坏视觉形象的完整而任由艺术家的主观随意性的驰骋,这种做法,不见于中国的优秀的写意画家。中国写意画家诚然强调表现自己的个性,个人独特的感觉、情绪,但他们总是在真实地反映对象这个前提下这样做的。他们并不追求脱离客观的自然的自由。张璪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流传得很广,影响也很大的。这就是一种把主客观关系统一起来,既把客观的“造化”提到首位同时又把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主体性提到突出的地位,这是一种异常深刻的艺术辩证法。张璪是唐代人,可见,这个思想出现已经一千多年了。明代的一个山水画家王履还说过:“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在这里,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说得也很清楚、准确。艺术家不能不服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感情和情绪(也可以说,“主观”、“内省”),但这种情绪又是来源于,也服从于自己的感官所接触的客观自然的。总共只有十个字,便把艺术创作的主客观关表达得又完整又深刻。王履在中国并不算是一个大画家,但从这里更可以看到中国画,包括中国的写意山水花鸟画,在累代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创造出成熟的经验,并且,能够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可以肯定,写意,或者说,对现实如意的反映比起如实的反映来,主观的因素是更突出的,但是,如果艺术家的主观不是主观的随意性,而是归根到底来自现实,并且忠于现实的,如果主观表现在对生活的更高的概括,表现在艺术家寄予自己更多的真实的感情,情绪,那么,人们可以说,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艺术会是更高的真实的。“画尽意在”、“画外有情”、“笔简意饶”,或者“笔越简而气越壮,景越少而意越长”也是中国画论中常见的话,这种在西方罕见的言论是和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的艺术家在对待艺术和现实的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深刻的辩证法是分开的。都多用于八大山人的作品,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他的画,特别是晚年的,有不少其实只是外界存在物给他的一种幻觉,一种对于对象的想象和幻想的反映。也就是说,它是从生活、从对象幻化出来的,他笔下的石头往往只见一个平面,质感、立体感却谈不上,他的鱼鸟的眼睛不少时候变成方的,而且“白眼看人”。但这些地方,却又正好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感情、情绪:这个明代宗室的后裔在明亡后的孤傲、寂寞的感情、情绪。完全可以肯定,八大山人其实是认真观察过,对待自己反映的对象是十分投入的,而且他的确有很高的概括力。在许许多多写意画家中,能够有象他那样,善于用极简括、极洗炼、极纯熟的笔墨,概括他所感受到的对象的特征,是很少的。在他的画幅里,不少时候只有一两个花朵,或者一两片叶子,几株残荷,加上一石一鸟,却往往比别人满幅繁花茂林更多画意,更能引起人们无尽的想象。近代的虚谷的山水,陈师曾的笺谱,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往往都包含着作者的幻觉,并不是现实主义的如实反映,但它给人真实的感觉,却往往超过有些如实反映之作。陈师曾的笺谱受到鲁迅高度的评价,说是“才华蓬勃、笔简意饶”。鲁迅亲手编选的《北平笺谱》,所选陈氏的作品最多。陈师曾在这些似乎漫不经心的作品里,几根线条,便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画意无穷耐人寻味的山水。但如果光从形来看,那应该说,中国不少写意画家,包括八大山人和陈师曾在内,往往是所谓脱略形迹的。只是和西方现代派的许多画家不同,他们并不根本破坏物象的形,而是做到形似仍然可以从意中得之。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