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正确救护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常见灾难:交通事故、火灾、地震、踩踏伤、中毒、家庭烧烫伤、触电、淹溺灾难发生后,什么时间最危险第一个小时灾难发生后,伤者在什么地点最危险现场灾难引起创伤的特点严重性不可预测危险波及面大急救时面临再受伤害创伤后的三个死亡高峰第一高峰:伤后数分钟死因:脑干损伤、高位颈髓的严重损伤、心脏和大血管的损伤。第二高峰:伤后6~8小时之内死因: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四肢骨折所致的大出血。第三高峰:伤后数天~数周死因:严重创伤后引发的重症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需要急诊手术的伤员,禁止进食和饮水,以免影响手术和麻醉现场急救的处理步骤1.观察环境2.尽早呼叫1203.表明身份4.现场急救详查伤情安抚伤员预防传染正确救护检测伤情初步评估审视能力创伤救护时注意点首先评估环境危险因素:车祸的二次伤害、着火引起爆炸、触电、中毒、传染病、自然灾害、动物伤害、人员伤害等审视自己有无救助能力提倡保己救人危险因素火灾余火带电电线有害物质伤员血液及分泌物自然灾害受损汽车残余弹药其他难以确定的因素先救人后放手不用手摸伤口不用碘酒酒精擦伤口不用水冲洗开放性骨折伤口(除外化学磷烧伤)不取出伤口中的异物不塞回脱出的内脏不轻易确定死亡而停止抢救不轻易搬动伤员现场急救八不原则不相互推诿延误抢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创伤救护四大技术压包塞捆从头包到脚制动转移病人血液量:占自身体重的7-8%功能: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出血种类:内出血(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外出血皮下出血出血判断:5%:(200mL)献一个血;可自动代偿20%:(800mL)面色苍白、肢冷、烦躁、大汗、心率快、血压低或零(休克)40%:死亡休克裤胸以上部位的出血,禁止使用止血方法1指压止血2加压包扎止血包扎前,先检查伤口是否有异物直接压迫间接压迫3填塞止血4止血带止血法(气囊、橡皮、布料)捆····颞浅动脉止血面动脉止血指压止血压迫尺、桡动脉指压止血压迫指动脉止血手法指压止血压迫股动脉指压止血下肢出血时,病人卧位,伤肢高于心脏抬高伤肢大悬带加压包扎止血后要检查肢体远端血液供应三角手挂加压包扎包扎的材料:绷带、三角巾就地取材包扎的目的:止血包扎的要求:速度快、部位准、动作轻、包扎牢、绷带包扎螺旋反折环形回返螺旋绷带的“8”字包扎包扎注意事项1.打结避开伤口、眼睛等。2.包扎后要露出远端肢体末梢观察血运情况。3.敷料要够大够厚,先盖后包,平整保护皮肤。4.乳房下、腋下、两指间、骨隆起部分一定加垫。弹道伤、深部的伤要用棉织品进行填塞止血。填塞止血适用于四肢•因为止血带可能存在副作用,而且很难正确使用,所以在直接压迫无效或无法直接压迫,而且急救者接受过正确使用止血带的培训时,才建议使用止血带,控制肢体出血。•理由:在战场上已大量使用止血带控制出血,所以如果在适当环境下使用并进行适当的培训则一定会起作用。•一般,止血带的有效性部分地取决于止血带的类型,专门设计的止血带比临时准备的效果好。止血带止血(摘自2010心肺复苏指南)止血带绞紧止血压、包、塞、捆抬高伤肢快送医院骨折固定骨折判定:肿疼痛畸形骨摩擦音功能障碍骨折分类: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现场是否骨折?都按骨折处理骨折固定目的骨折的三不原则不冲洗、不上药、不复位骨折固定的作用:减少伤肢移位脱位、止痛减少神经血管受损、止血制动!上臂骨折用夹板固定制动带手、手指及锁骨骨折的固定三角挂骨折固定的材料:健肢健侧夹板就地取材骨折固定方法:下颌骨、上肢(前臂、上臂)大腿、小腿颈椎、胸腰椎骨盆锁骨、肋骨铝芯塑形夹板真空夹板报纸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进阶课程38脊柱受伤的处理原则有时候有表现,如青紫,变形有时没有若怀疑脊柱受伤就按受伤处理在救护及搬运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保持整个脊柱自头颅至骨盆不能有任何相对的移动一套固定方法胸、腰椎骨折的固定可在自然凹位及身旁放置足够软垫固定身体•若伤员清醒,警告伤员不能动•迅速叫救护车,速送医院•固定双手、脚与头部,切勿移动搬运目的:使伤病者脱离危险区尽快转送医院稳定站立,背部及头部挺直,双腿分开以确保稳定,将重量贴近身体。用肩部支撑重量。搬运的正确姿势及技巧背负法扶行法四手坐抬法(杠轿式)双人搬运三手坐抬法前后扶持法用于火灾现场的搬运爬行法拖行法用于大、小腿骨折的病人三人徒手搬运四人徒手搬运法过去用于脊柱骨折的病人脊柱骨折不允许徒手搬运徒手搬运法并不适用于搬运怀疑脊柱受伤的伤病者在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使用器材搬运。例如:铲式担架、脊柱固定板如用普通担架,应加上木板使其坚硬搬运怀疑脊柱受伤的伤病者必须由接受过训练的急救员施行简易担架的制做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进阶课程53Logroll木条式滚动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进阶课程54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进阶课程55自我保护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靠政府、社会和公众的齐心努力,靠国家实力,要靠社会体制、机制的完善。灾害尺度有大有小,救灾力度有强有弱,但受灾对象都是有最小的“我”组成。当灾害来临时,如果你能充分地、积极地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努力做到不受伤害、少受伤害,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这样,您和您的家人就会在突入起来的灾难中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提高公众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变和自我保护意识,即自救与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