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2.认识本课生字。3.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能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教学课时一课时1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2[①从“刚”和“就”两个字可以看出什么?]�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3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护林工人按林务官的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了。�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ng)。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pú)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sào]帚(zh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森林遭了殃。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德国一个林务官新上任就下了一道“打扫”森林的命令,结果森林遭了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4[②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5[③林务官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6[④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为什么给森林带来了灾难?]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fǔ)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能增强土壤(rǎng)的肥力。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1知识点详解☜2①可以看出林务官新官上任,也很想把本职工作做好。34②这是一个设问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5③其实他只是想让森林变得整洁美观。6④林务官破坏了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于是导致了森林的毁灭。了。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7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chěng)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⑤林务官本着好心却做了坏事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森林被毁灭的原因是林务官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lüè)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动的关键(jiàn)。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8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从昆虫身上得到了启示,研制出了各种性能的飞机。�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船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jīng),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流线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设计船体时模仿鲸的形体,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启示,改进了轮船。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从生物身上得到了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9[⑥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总结了全文,点明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森林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的幻灯片。一激情导入科学家探究蝙蝠飞行的奥秘,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请读下面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1.请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看看每篇短文都写了什么内容。7⑤是因为林务官违背了自然的规律。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89⑥重点句解析:这句话是作者发出的感叹,篇末点题,突出了短文的主题。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小组交流四集体汇报重点提示:1.字音:“扫帚”,“扫”是多音字,在这里读sào,“帚”读zhǒu,在词语中,应读轻声。2.字形:腐——府壤——嚷翼——冀鲸——惊3.《“打扫”森林》写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把森林渐渐给毁了。《人类的老师》写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造。五默读课文1.默读课文,画出体会深的词语。2.集体交流。(1)《“打扫”森林》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森林里的动植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读第5自然段,用图表示。森林中动植物联系图林务官新官上任,想做出些成绩,除尽败叶野草,砍矮树,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呢?看图示推理叙述。你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相联系的事物呢?小结:看来自然界的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很好地掌握它们,合理地利用它们,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才不会好心办坏事。(2)《人类的老师》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例子?六抄抄写写1.抄写好句。2.写出自己读后的体会。1.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掌握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随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去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12*大自然的启示1.填上合适的词语。(捕食)害虫(解决)问题(发明)飞机(咬食)树叶(花费)精力(保护)森林2.照样子,写词语。光秃秃美滋滋白花花乐呵呵又宽敞又干净又调皮又可爱又老实又厚道3.按课文内容填空。(1)科学家发现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动的关键,解决了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2)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这种外形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工程师设计船体模仿鲸的形体,解决了轮船航行速度慢的问题。4.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跟同学们交流交流。1.薄壳结构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儿挤,无论怎样用力都不能把鸡蛋挤碎。薄薄的鸡蛋壳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呢?原来,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位。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轻便省料的建筑。人民大会堂的屋顶就采用了这种结构。薄壳结构就是曲面的薄壁结构,按曲面生成的形式分为筒壳、圆顶薄壳、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材料大都采用钢筋和混凝土。壳体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同时又能将承重与围护两种功能融合为一。因薄壳结构容易制作,稳定性好,容易适应建筑功能和造型需要,所以应用较为广泛。2.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爬升时,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大脑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了启示。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大脑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输送到头部,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儿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体表的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会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依照长颈鹿的这层体表厚皮设计的抗荷飞行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比长颈鹿的厚皮还高明一些。3.大自然的启示(1)日本科学家从蚂蚁觅食中受到了启示,他们开发出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觅食的蚂蚁齐心合力搬运食物,从距离最近的“食物源”顺次向“蚁巢”源源不断地输送信息。根据这种新的信息处理方法,人们很可能开发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的计算机。(2)有一种蛇叫响尾蛇,它有一种红外线的眼睛,人类通过这种蛇的眼睛,研制出一种有像响尾蛇眼睛一样的导弹,它的名字叫响尾蛇导弹。响尾蛇导弹和响尾蛇一样,能用“热眼”准确无误地跟踪敌人,直至把敌人摧毁。因为响尾蛇的“热眼”是根据敌人的温度来判断敌人的位置,所以对于飞机、战舰、坦克等,响尾蛇导弹都能准确无误地命中。(3)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