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麦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2.认识本课的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的语言,积累词语。教学课时一课时124*麦哨作者:陈益2�“呜卟(bǔ),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yìng],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段导读:这两个自然段点明了主题,指出孩子们那和谐的哨声。�湖畔(pàn),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dōu)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3[①写孩子的脸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了孩子们在田间割草的情形。�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jiá);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4[②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g)起了丰满的穗(suì)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5[③“擎”字好在哪里?]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描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在即的景象。1知识点详解☜23①这个比喻句把“孩子们的脸”比作“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产生了一种意境美,写出了孩子们面容的稚嫩、可爱、美好。4②精彩句解析: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五彩缤纷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字里行间也透露着一种丰收的喜悦。5③与“举、托”等字相比,“擎”字更显出了果实的丰满,突出了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表现了丰收的喜悦。�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6[④写“天然的运动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máo)茅针”来。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guǒ)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剥(bāo)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jiáo)嚼,吮(shǔn)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qìn)肺(fèi)腑(fǔ)!�“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7那欢快的哨声在撩(liáo)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⑤孩子们吹着麦哨,为什么这么高兴?]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描述了孩子们在田间玩耍,吹麦哨的情景。轻柔的音乐带。一自读提示,导入新课1.由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①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②要求:了解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出喜欢的理由。2.乡村儿童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当你看到题目《麦哨》时,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吹麦哨的样子,那动听的声音,孩子们在麦田边玩耍游戏的情景……)快来读读课文,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质疑。三小组交流,体会情境1.交流字音。2.谈谈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交流疑问。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汇报交流,深入体会1.字音。剥.开(bāo)黑白相间.(jiàn)吮.吮(shǔn)6④这句话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这样的运动场是农村特有的,是城市运动场无法比拟的,也表明作者为乡村孩子们有这样“天然的运动场”而感到由衷的高兴。7⑤乡村的孩子们生活在田园之中,他们是如此贴近大自然,他们开心地、无拘无束地在田野中玩耍、嬉戏。他们的童年是幸福而又快乐的。多音字:和应2.主要内容。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以及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五品读欣赏,体会情趣1.找出你喜欢的部分,反复读读,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喜欢的理由。2.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写湖畔割草的孩子样子非常可爱,脸蛋像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第4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再现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读出这种风光的美好及喜爱之情。)第5自然段:写孩子们在天然运动场活动的欢快、活跃的情景。(读中体会这种情感。)第6自然段:写农村孩子特有的享受,他们识得一种带甜味的茅草,渴了嚼嚼吮吮,那甜美清凉的滋味太美了。(读中再来体会这甘美的享受。)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那欢快、柔美、悠远的哨声好像一直响在我们的身边,那好像就是孩子们的欢笑,就是孩子们幸福快乐的童年。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孩子们欢快、美好的生活,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好,孩子们天真、淳朴、可爱,他们快乐的田园生活让人羡慕。)2.课文在展现孩子们的生活时,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1)开头结尾以麦哨相呼应。(2)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3)色彩描写突出。1.上课前,最好先让学生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淳朴。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更深入。3.课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24*麦哨割草的孩子+丰收的麦田↘↙麦哨声声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用“√”表示。随声附和.(héhè)黑白相间.(jiānjiàn)剥.开(bōbāo)首尾呼应.(yìngyīng)吮.吸(shǔnyǔn)撩.起(liāoliáo)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红扑扑)的脸蛋(金黄)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齐刷刷)的麦芒(雪白)的萝卜花(甘甜清凉)的滋味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间鼓着腮帮,吹着麦哨,奔跑嬉戏的情景;听到了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一声呼,一声应,此起彼落,“呜卟,呜卟,呜……”;想到了乡村孩子们生长在大自然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快乐无忧,充满情趣,让人羡慕。1.柳哨吹柳哨是农家孩子每年春天最大的乐趣。每当柳条刚一吐出鲜嫩的苞芽,村里的孩子们就按捺不住地折柳条拧柳哨了。拧柳哨分为选、拧、抽、剥几个小步骤。柳条要选粗细适中,没有分叉的才行。太粗不容易拧动,太细又容易拧坏树皮。拧的时候要力度适中,分别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捏住柳条,向相反的方向用力一拧,柳皮与柳骨就分离了,然后向下拧,直到整根柳条全部离骨。下一步就是抽了,用牙咬住较粗的一端,将柳骨慢慢地抽出,再用小刀将柳皮的两端割齐。最后一步是剥,用指甲将柳皮一端的上下表皮轻轻剥去半厘米,露出青色的内皮,一个柳哨就做好了。粗长的柳哨声音低沉浑厚,如老牛的哞叫;细短的柳哨清脆尖亮,如响亮的小喇叭。孩子们有时还把几个柳哨并排着一起吹,高低不同的声音混在一起便成了悦耳动听的和弦。2.略读课文的教学①给足自学时间,训练概括能力。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编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②用足“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人教版教材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同时提示了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③选准“感悟点”,做到“粗中有细”。人教版教材的略读课文中有不少文章和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情趣突出,如果深入文字,很容易找出几个“感悟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我们必须明白,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但是略读教学讲究“简”、“略”,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④找准“练笔处”,讲究读写结合。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阅读和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以阅读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略读课文有的故事性强,可读性佳;有的离学生生活很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的情感特别强烈,对学生心灵有很大震动。学生对这些略读课文阅读兴趣一般都比较浓厚,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趁机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样,每一篇都能寻找到“练笔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找准“练笔处”,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练笔中达到统一,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略读课文虽然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但只要我们注意“取舍”,关心教学的质量,同样可以在略读课文中找到值得写的点,同样可以在课堂上腾出让学生练笔的时间,让略读课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