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能领悟按游览顺序来叙述的写作方法。重点难点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2.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13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叶圣陶2�4月14日,我在浙(zhè)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3[①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chéng)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4[②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途中所见到的风光,描写得很细致,说明作者游览时的心情很愉悦。1知识点详解☜23①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自然地生长,所以花儿显示出了它的本性姿态,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因此作者才这样说,同时作者也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4②看到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感到一片明艳。�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③一路上溪流声为什么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5段导读: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在途中见到的溪流,听到的溪声,烘托出作者浓浓的游兴。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罗店来到双龙洞口。奠定了感情基调。�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6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洞口和外洞的特点。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更清晰。�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tún)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7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shāo)微抬起一点儿,[④“稍微”“一点儿”说明了什么?运用假设句是为了说明什么?]准会撞破额(é)角,擦伤鼻子。[⑤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孔隙的?]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过孔隙时真切地感受了孔隙的小。�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wān)蜒(yán)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8[⑥“即使”一词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内洞的景象,写出了“双龙洞”名称的来源。5③精彩句解析:因为溪流随着山势在变化:溪流宽了,流得缓了,调子就低了;溪流窄了,流得急了,调子就高了。67④“稍微”“一点儿”十分准确地说明了孔隙的小,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⑤先写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8⑥“即使”这个关联词起强调作用,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足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做什么了。�在洞里走了一转[zhuàn],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段导读: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内洞的大,用“十来进房子”做比,突出了内洞的大。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具体写了游双龙洞外洞、孔隙和内洞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9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出了双龙洞,与前面进洞的内容相照应。[⑦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层次,明确写作顺序。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师生搜集有关溶洞知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江南山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们知道吗,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也不同寻常,请你们把搜集的有关溶洞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出示投影:老师搜集的溶洞景观图片)老师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很多奇妙的景观。这神奇的溶洞就如同童话世界里的迷宫……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三汇报交流1.生字。字音:孔隙.(xì)走了一转.(zhuàn)即.使(jí)字形:重点记忆“簇、臀、擦、蜿蜒”。2.新词。石钟乳:又名“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具有同心圆状结构,形如钟乳,所以称“石钟乳”。石笋: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洞顶的水滴在洞底,水分蒸发,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由少积多,由下向上增长,形如笋状,所以叫石笋。进:平房的一宅之内有几排,一排为一进。3.课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去双龙洞途中所见到的风光,及双龙洞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课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介绍的。9⑦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四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小组讨论分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也可分为六部分。分三部分见前面“课文详解”,分六部分见下面: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4月14日,“我”游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介绍了路上的风光。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洞口和外洞。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由外洞过孔隙到内洞。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写内洞。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出洞。五分段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1.驾驭课堂要灵活,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质疑,借助学生的提问进行讲解,通过互动提高学习效率。2.抓住教学契机让学生展开想象,可让学生找一找句中的反义词,想想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2.进一步体会作者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课后第3题的幻灯片。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顺序。)作者分别介绍了哪些地方?(沿途风光、洞口、外洞、孔隙、内洞。)二浏览课文,整体把握内容请你迅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或自己的话概括每一处景物的特点。沿途风光——明艳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石笋三细读课文,体会特点,感悟写法1.你喜欢哪一处景物?请认真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处的景物特点写具体的。2.反复读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体会好在哪儿。四小组交流小组互相交流作者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及他当时的心情。五集体汇报老师重点引导:1.写途中风光,以色彩描写来突出山里景色的明艳;写溪流抓住溪流的变化来突出小溪的欢快,衬托作者愉快的心情。出示句子: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从句子中体会出,小溪依山而变,形变,速变,声也变,变化多,变化快,使人愉快。引导学生想象小溪的样子,读出小溪的欢快及喜悦之情。2.外洞:运用打比方和列举数字来说明外洞的宽敞。3.孔隙:先写大小(容下一只小船),再写小船的进出,最后写作者乘船过孔隙。出示句子: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体会孔隙窄小,只能平躺,一动不动,受“挤压”的感觉十分强烈。请一个学生读这一部分,其他学生闭上眼睛随作者一起体会过孔隙的感觉。4.内洞:感觉昏暗,随着灯光看到双龙,其次是石笋、石钟乳。出示句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体会这些天然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就很值得欣赏;突出洞内石钟乳、石笋自然天成的独特之美。读句子体会、想象其美景。六回顾全文,引导发现同学们,我们随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尽情地领略了双龙洞的风光,也感受到了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可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介绍双龙洞时还有一条暗含的线索,知道是什么吗?对,是以溪流为线索。迎着溪流——从洞口流出——外洞从孔隙流出——内洞,靠右边流,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这样的线索,好像把我们带到溪流边,我们的脚步随溪流而移动,我们也好像亲临了双龙洞,这又是一处作者的独到之处。七精彩复述,升华情感1.给你两分钟准备,练习复述你最喜欢的部分,以导游的身份讲述。2.请同学们讲解所看到的景点,要吸引游客。八总结全文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分别从内容、写法、情感上谈。)2.老师小结:金华的双龙洞的确别具特色,特别是那一路的溪流,那只能容一只小船进出的孔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机会我们一定也去那里亲身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魅力。1.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让他们说说喜欢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部分要教给学生方法,看看这部分描写了哪些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识记。2.请学生复述课文游览的经过,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3记金华的双龙洞1.看拼音,写词语。江油一淡部依角伤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即.使(jí)孔隙.(xì)走了一转.(zhuàn)一簇.(cù)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至少写五个)氵:浙洞浓淡流扌:据擦扑打把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鲜艳的(红领巾)宽敞的(教室)窄小的(洞穴)蜿蜒的(河流)昏暗的(灯光)漆黑的(傍晚)5.下列各项分别代表哪个成语,用线连起来。1.叶圣陶(1894~1988)字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一起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2.金华“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生动概括了金华的重要位置和雄伟气势。金华素有“小邹鲁”之称,历来为文化礼仪之邦,历史上讲学群起,书院迭兴。金华传统名优特产有金华火腿、东阳木雕、义乌南枣、金丝蜜枣、金华佛手、宣平莲子等。它们有的曾被列为贡品,有的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获奖。3.双龙洞金华双龙洞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这里还有位于中层的冰壶洞和位于高层的朝真洞。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它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