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体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在挫折面前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2.学习作者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分析、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进一步感悟文章主旨。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并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深刻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要勇于拼搏进取,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14顶碗少年作者:赵丽宏2�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yínɡ)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①开篇作者写对人生感悟的目的是什么?]3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人生中有些偶然的事会让人记忆深刻。�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②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③这句话交代了什么要素?]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4[④作者是怎样写杂技精彩的?]段导读:本段概括写精彩的杂技表演让中外观众喝彩。5�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luò)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1知识点讲解☜2①作者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是为了引出下文。3②这句话引出下文,回忆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杂技表演。交代了时间。③这句话交代了看杂技表演的地点。4④通过中外观众的神态侧面间接说明。5⑤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⑤这句话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顶碗少年的?]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6[⑥“摇晃得厉害”是什么原因?]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段导读:本段主要写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7[⑦“微笑”和“不失风度”说明了什么?]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8[⑧从“沉着”“不慌不忙”“依然”等词语可以看出什么?]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9[⑨“屏住气”“目不转睛”说明什么?]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段导读:写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的过程。10�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cuò)了。[⑩作者是怎样写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后的沮丧的?]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1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了少年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6⑥少年站在别的演员身上表演,难度更大了。7⑦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他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8⑧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时的表情的描写,从“沉着”“不慌不忙”“依然”看出他没有受上次表演失败的影响。9⑨这两个词语突出了表演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说明了表演的难度之大。10⑩作者对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的动作、表情进行了描写。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把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11老人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从“微笑”“交给”“抚摩”“摇”可以体会到。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jiǎ),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镇静”和“深深”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本段主要写老人对顶碗少年的鼓励。�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作者为什么特意介绍场子内的安静?]1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段导读:第6、7自然段主要写少年第三次表演成功及观众的反应。13第二段(第2~7自然段):回忆顶碗少年在两次顶碗失败后仍坚持表演,第三次终于获得了成功。�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了“我”无尽的启迪。“镇静”说明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并没有被吓倒,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深深”既表现了少年对观众的歉疚,同时也表现了少年巨大的勇气。12作者写场子里面十分安静,有一些胆子小的女观众已经不敢再继续看少年表演了。可见现场的气氛非常压抑,少年的压力就更大了。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勇于拼搏的赞叹。13省略了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的人生启示——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这句话与文章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梗概,理清文章的结构。2.分析、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以学生自主探讨的形式学习,感知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感悟文章蕴含的“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朗读录音,简介作者资料的录音,本文重点词语解释、重点句及相关问题的投影。一板书课文题目,直接导入1.板书:顶碗少年赵丽宏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课文题目,头脑里自然地就会联想起杂技表演。杂技表演,大多都要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才能让观众得到很有兴致的观赏,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一个顶碗少年的故事。2.简介作者。(播放录音)赵丽宏:著名诗人、散文家。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其散文创作的主旋律是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等。二教学设计1.播放本课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故事中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甲:故事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在表演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但少年不气馁,坚持表演,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乙:作者回忆了多年前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获得了成功。这件事对作者的触动很大。2.自读课文,清除障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还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萦绕:回旋往复;曲折环绕。(2)歉疚:抱歉而内疚。(3)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4)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5)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6)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好。形容受窘或发急。(7)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与姿态。(8)惊心动魄: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3.再读课文,分析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总结段意。)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以回忆的方式总起全文。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地描写顶碗少年面对两次失败,不气馁,依然坚持,在第三次表演时,终于使表演取得了成功,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4.自主探讨,感悟哲理。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自学讨论,交流探究。老师巡视,参与讨论,并适当给予提示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本文一共写了少年几次顶碗表演?失败了几次?少年每次的表情怎样,观众的反应怎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学生甲:顶碗少年有三次表演,失败了两次。学生乙:少年第一次——歉疚、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少年第二次——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少年第三次——轻轻抖、深深地鞠了一躬学生丙:观众第一次——惊呆了观众第二次——屏住气、目不转睛、喧哗观众第三次——暴风雨般的掌声(2)顶碗少年是如何面对两次失败的?结果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感受。)学生甲:顶碗少年在第一次表演失败时,还能镇定,还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他的勇气锐减,缺乏了再次表演的信心;在老者的宽容与鼓励下,少年信心倍增,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使第三次表演成功。学生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的失败,勇敢地面对挫折,在自身的努力和老者的鼓励下,第三次终于稳稳地用头顶了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3)从顶碗少年每次出场的表演,你觉得他的表演怎么样?(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描写进行分析。)学生甲:顶碗少年的表演与柔美的乐曲融为一体,体现出了杂技的优美,柔中带刚,变化无穷,表现出顶碗少年的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学生乙:尽管顶碗少年在前两次的表演中失败了,可是他并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终于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顶碗少年的表演难度很大并且是很精彩、很优美、很成功的。(4)根据上下文的叙述,分析、揣摩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在老者的鼓励下,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词句分析,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学生甲:老者平静的神态给少年带来了镇静,亲切的抚摩给少年带来了赞许和疼爱,低声的话语指明了方向,正是这种宽容与鼓励,给了少年勇气与力量,坚定了少年的信心。(5)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终取得了成功呢?(引导学生体会对老者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学生甲:顶碗少年面对两次失败,依然坚持表演,在自身的努力和老者的鼓励下,终于表演成功了。板书:成功A.客观的原因:老者的鼓励B.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努力(6)结合课文内容,重点理解结尾句,领悟作者受到的启示。(老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探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领悟本文的主旨。)老师小结: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才取得成功的,使观众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感受到了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因此给作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十分耐人寻味,使我们感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有再大的挫折,我们也不能退缩,不能轻易放弃,更不能丧失信心。“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坚持到底,敢于拼搏,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我们就一定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