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祖父的园子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学会“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1.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17*祖父的园子2�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3[①这些句子写出了昆虫的什么特点?]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介绍园子里的昆虫。�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4[②“明晃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5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③这几句写出了大榆树怎样的特点?]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园子的过去,着重写了自己印象最深的榆树。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突出园子是个大花园。61知识点详解☜23①写出了昆虫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以及蜜蜂的样子和姿态。4②“明晃晃”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通过“明晃晃”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园中事物的喜爱之情。5③重点句解析: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6④表明了“我”的天真可爱,同时也表明祖父对“我”胡闹的宽容。⑤这是该段的总起句,下文的三句话都是围绕它展开的。�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④“有时……反而……”表明了什么?]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大人做事,有时还会帮倒忙。�祖父铲地,我也铲地。[⑤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因为我太小,7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⑥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8[⑦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我”真在劳作吗?]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我”怎样铲地。�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9[⑧祖父的大笑和追问说明了什么?]�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10[⑨“马马虎虎”说明了什么?]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11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⑩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7⑥“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也说明园子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8⑦这句话写“我”怎样铲地,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作,而是“我”童年游戏的内容。9⑧祖父的大笑是在否认“我”的回答,同时,祖父追问的言外之意是说这不是谷子,不能吃。10⑨说明了“我”没有把祖父的话放在心上,“我”的兴趣不在这儿,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还有许多东西在吸引着“我”。11段导读:第13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玩耍、嬉戏时的情景。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12“下雨啰!下雨啰!”[浇水这一平常的举动在孩子眼里就是下雨,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段导读:第14、15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浇水。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模仿祖父做事情。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段导读:第16自然段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大树、土墙都赋予人的情感,使我们感到祖父的园子真美。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13[为什么说“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段导读:第17自然段通过写动植物的自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由快乐。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⑩作者的童年生活很有趣。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12体会到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敢于异想天开,孩子的天真给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13重点句解析: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了出来。有这样美好的感受,是因为作者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来感知世界,所以,才这样无拘无束。14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在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第四部分(第20自然段):写“我”玩儿累了,就睡着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萧红的资料。一介绍作者,揭示题目1.介绍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的北方院落里的花朵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中,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萦梦绕的祖父的园子。2.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倭瓜”中的“倭”字读作wō。“蚌壳”中的“蚌”字读作bànɡ。“水瓢”中的“瓢”字读作piáo。2.再读课文,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归纳学生的发言)(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儿的地方。(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3.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指导。(1)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①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14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和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儿边玩儿。①默读课文第4至第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儿和玩儿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象“我”的心情。学生甲:“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学生乙:“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学生丙:“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学生丁:“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儿还是干活儿?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儿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干活儿,反正都充满了欢乐。)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和倭瓜等。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园子里的那份自由。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我”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的。)4.是啊,这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的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是否感受到了这一点。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几遍。5.小结: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中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作者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四总结全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1.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的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2.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画出哪里表现出了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的写法,用心感受生活的写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1.《呼兰河传》简介。《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七章,前有序后有尾声,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2.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原名张迺莹,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