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和要求了解色谱分离的原理及其应用。初步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技能。实验四薄层色谱分离法二色谱基本原理色谱法(Chromatography)亦称色层法、层析法等。色谱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分配)的不同,或其亲和性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作用,从而使各组分分离。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分离混合物:一些结构类似、理化性质也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一般应用化学方法分离很困难,但应用色谱法分离,有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提纯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少量结构类似的杂质,不易除去,可利用色谱法分离以除去杂质,得到纯品。鉴定化合物: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粹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中都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值),所以利用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跟踪化学反应进程:可以利用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观察原料色点的逐步消失,以证明反应完成与否。固定相与流动相固定相:用于与样品发生吸附作用的固定不动的物质。在混合物样品流经固定相的过程中,由于各组分与固定相吸附力的不同,就产生了速度的差异,从而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开。流动相:也称洗脱剂,在色谱过程中起到将吸附在固定相上的样品洗脱的作用。样品和流动相的极性样品的极性:样品与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与样品的极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极性越大的化合物与固定相的吸附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洗脱;反之则越弱,越容易被洗脱。流动相的极性:流动相极性越大,越容易将吸附在固定相上的样品洗脱;反之则越难洗脱。结论:若样品极性越小,或流动相极性越大,样品在固定相上的移动速度则越快。常用洗脱剂的极性顺序乙酸吡啶水醇类(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甲苯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越靠后洗脱能力越低。关于薄层色谱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薄层色谱示意图2.点样软板点样需很轻,否则固定相会粘到点样管下方。一根点样管只能点一种样品,否则有交叉污染。样品点直径应不超过3mm,距离薄层板底部约1cm,样品点之间间距约1~1.5cm,点样干燥后放入广口瓶,展开时薄层板底部浸入展开剂的高度约0.5cm。注意样品点决不能浸到展开剂中。展开剂离薄层板上缘约1cm时应停止走板,取出划线晾干。不可使展开剂走到板的尽头。板取出后要及时标记展开剂前沿,否则展开剂挥发后难以确定。3.展开广口瓶底放一张滤纸广口瓶倒入展开剂的高度约为5mm点样干燥后簿板放入广口瓶,成15°角,盖好瓶盖广口瓶在展开时不能移动展开剂离薄层板上缘约1cm时应停止走板,取出划线晾干量出展开剂和样点移动的距离4.显色及数据记录1)、碘蒸汽法,将展开后的薄层板经风干后放到有碘粒密封的环境中,片刻后,有机物与碘发生反应形成有色物质,达到显色目的。2、紫外光法。分离物本身具有荧光。3、试剂显色。展开后薄层板经风干后。显色剂直接喷上去,被分离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取出薄层板风干。在紫外灯下观察展开物斑点位置,用铅笔标记。计算Rf值。思考题1.展开剂的高度超过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什么影响?2.如何利用Rf值来鉴定化合物?3.为什么极性大的组分要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