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阳中学课程实施水平汇报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迎接课程实施水平检查汇报肥城市汶阳中学肥城市汶阳中学始建于1986年。2011年随着汶阳镇教育资源整合,原汶阳镇初级中学、汶阳镇高淤中学合并组建成为汶阳中学。学校占地47423平方米,建筑面积18761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各功能室综合楼、学生餐厅等,拥有高标准的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综合探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舞蹈房等。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29人,教职工140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泰安市优秀教师4人、泰山功勋教师、泰山名师各1人、泰山英才、泰山新星10人、泰安市师德标兵1人、省级优质课获得者2人,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42人、市县级优秀教师33人,38名教师获市县级优质课奖、有89名教师获全国、省、市、县级教学论文及科研成果奖,教师学历达标率l00%。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创新教育重大实验基地”“全国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创新性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泰安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泰安市初中教学先进学校”“泰安市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学校崇尚“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学生的安全作为第一考虑,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第一选择,把社会、家庭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为准则,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大力开展体育艺术等活动,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道路,提出了“博学、严谨、求实、进取”的校训,形成了“文明、团结、敬业、创新”的校风、“尚严、重研、启思、导行”的教风和“勤奋、善思、求真、自强”的学风。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开设1、学习新课程,宣传新理念2、营建新课程氛围,创设新教学环境3、落实课程开设,规范办学行为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开设为使课程实施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我校制定了明晰的新课程理念学习、交流和评价制度。每位教师以参与集体学习和力行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做到有记录、有随想、有感悟、有反思,学校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最新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专题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1、学习新课程宣传新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紧紧围绕“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理念,按照“立德树人、探索求真”的指导思想,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最大程度地体现“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新课程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办学思想,制定了“学校发展十年规划”和“素质教育135规划”,形成了明细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开设2、营建新课程氛围,创设新教学环境我校严格按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综合)设置课程。开齐了国家课程科目,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与音体美等课程,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地方课程的开设都能够符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全部课程设有专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开设3、落实课程开设,规范办学行为学校课程以“立足乡土,辐射拓展”为主要内容,以“教师主导、学生实践”为主要方式,以“弹性课时、活动体验”为实施策略,形成了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符合地域文化与学生实际的学校课程实施特色。学校先后开发了《学习方法指导》、《西方文化撷英》、《膏石溢彩》、《美在指缝间》、《沃野芳华》《河岔口鸭蛋》、《花语》等学校课程,其中《河岔口鸭蛋》、《花语》分获第二届和第三届泰安市校本课程评选一等奖,我校于2009年、2010年获得泰安市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目前《德馨园》、《乡韵觅踪》已开发完成,其中,《德馨园》已作为传统文化礼仪教育教材正在教学中应用。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开设3、落实课程开设,规范办学行为二、优化课程资源1、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2、升级办学条件,发挥最大效能3、延伸社区活动,深挖社区资源一是建立起以教学为中心的常规管理运行机制,层层相连、级级保障,采取年级周查、教导处月查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督促各项方案落到实处。深度运行了“三维立体”管理机制,即以德育处抓行为规范、教导处、教科室抓教学管理、教研、科研、名师带动,总务处抓后勤保障服务,使教育教学管理责权明晰高效。二是多元评价。依据各级教学评估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汶阳中学评估考核标准》,采取“六评常规管理机制”即“单项工作阶段评,整体工作综合评,特色工作现场评,常规工作经常评,重点工作重点评,树标创优激励评”的方式来对老师们的常规进行综合评价。三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师考核。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提出了教师动态考核意见,从出勤、工作态度、工作突绩到学生管理等方面记录下教师工作的全过程,每位教师工作中的点滴成绩,都要在考核得以体现,从而使教师的考核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管理系统,发挥其激励、引导作用。二、优化课程资源1、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学校图书室藏书已达20余万册,配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美术室、劳技室、书法室、史地教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电教室之外,还建成了校园宽带网,学校广播站,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各种能力的需要。二、优化课程资源2、升级办学条件,发挥最大效能本学期我校以中央专项公益金资助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和申报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为契机,社团建设与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体育艺术“2+1”相结合,与争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相结合,本着“德育为先,突出特长,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按照“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的原则,沿着“国家课程规范化,地方课程常态化,学校课程活动化,学生活动人本化”的思路,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二、优化课程资源2、升级办学条件,发挥最大效能我校制定了社团建设和活动实施方案以及针对不同社团成员和指导教师的评价方案及课外活动管理规定,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成立了军乐队、合唱队、校园广播之声、海燕文学社等20余个社团组织,全校每位教职工根据自身特长都选择了一个社团担任辅导教师,还从社会上聘请了六位有专业特长的人士担任社团校外辅导员,并随时聘请相关学生家长来校参观指导。在校委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每个社团以年级为组织单位,以虚拟班级为组织形式在每周的二、三、四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活动每学期集中验收、展示一次。二、优化课程资源2、升级办学条件,发挥最大效能学校在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突出加强艺术类、体育类、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建设。近几年,我校每一个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与瑞泰化工有限公司、聚源石膏集团、沟西村蔬菜基地达成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每周,都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基地去活动。学期初与全体教师签订《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各级课程的开展,各种制度、措施的落实,规范了办学行为,使学校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真诚合作的教育教学氛围。二、优化课程资源3、延伸社区活动,深挖社区资源“阳光行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队二、优化课程资源3、延伸社区活动,深挖社区资源三、深化课程实施1、以研促教,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2.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磨练技能,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以“教科室(名师工作室)—教研组(备课组)—班级协作组(教师个人)”组成的教学研究管理主线,统领全校研究工作。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理念,以校本研究为主平台,以教学实践中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以实践中的真问题为突破口,将课题研究,根植于课堂研究,促成了研究的校本化、常态化,使课题研究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教学成果。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下发了汶中【2011】07号文《关于开展“一科一品”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对该项工作进行规划督促,现在全校共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17项,已结题的有9项。三、深化课程实施1、以研促教,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我校每一个教研组都确定了自身的研究主题,运行了每周为期半天的“三段式零距离”教学研究机制,即围绕观课、议课、集体备课三段展开,并适时开展了名师展示课、同课异构和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定期在全校氛围内组织教育专题论坛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功能,在网校上进行思维碰撞和共商共研活动。三、深化课程实施1、以研促教,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近三年有200余篇论文被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近400余篇各级优秀论文奖,有15项课题在“十一·五”期间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十二·五”又有两项国家级课题立项,三项在省教科所立项,五项在市教科所立项。教科室为了使课题研究经常化,及时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创办了学校刊物《海燕》、《汶中教研》,为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开辟了新园地。三、深化课程实施教学围绕“高效课堂”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为了将新理念渗入课堂,我校初步探索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名师工程”与“青蓝工程”,开展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使课堂教学有了可喜的变化。三、深化课程实施2.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班班通”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安装和应用,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使老师们充分掌握和熟练应用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我们沿着“培训——实践——督查——展评”的流程,围绕班班通的使用、教学课件制作、远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线办公等内容开展了培训竞赛系列活动,逐渐使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普及到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并以年级备课组为评选基本单位,每位参与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设计制作一件精品课件,要求符合课程理念,符合教学实际,有实用性,图文并茂,音画协调,并要求将相应教案和设计思路进行说明。所收录的课件被收录于学校资源库,每一位教师都可登录访问。三、深化课程实施3、磨练技能,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营造高雅的德育教育氛围3、培养集体就餐习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1、形成了“一引二导四评价”的德育教育系列方式4、强化体育锻炼,确保阳光活动。“一引”即氛围引领,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勇、”为主题的“立德之路”,结合以上主题分别在各年级确定了“习惯养成”、“诚信做人”、“自信成功”等主题教育内容。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形成了“一引二导四评价”的德育教育系列“二导”即活动引导和学科教学引导。(1)、开展德育活动。每个年级定期开展有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2)、学科渗透。老师们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融入“树人为本”的思想,抛弃单纯的知识传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学校整体德育要求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目标价值取向。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形成了“一引二导四评价”的德育教育系列四评价即自评、生评、师评、家评自评:每节课、每次活动后,学生都要对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找到进步点和改进点,促进学生日省其身,主动参与学校三好学生申报。生评:每周的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根据一周来的同伴表现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从助人、习惯、劳动、卫生、特长等方面设计评价表。师评:每月,教师依据学生自评、生评的结果和自身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发现挖掘潜能、促进个性特长发展、找到学生发生的积极进步的变化、设置温馨提示语。家评:每月,以家校联谊书的形式,班主任收集整理家长对学生近期的发展变化评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