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引言价值观决定着个体的目标追求,而个体在组织内目标实现的程度决定着其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其工作态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价值观第二节态度第三节工作满意度第一节价值观引言价值观代表个体的一系列基本信念和看法,就像一个总指挥,支配着个体的需要、动机乃至行为,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本节主要内容一、什么是价值观二、价值观的分类三、中国当今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四、经营价值观五、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六、价值观对于管理的价值小游戏:新诺亚方舟1.小学教师;2.怀孕妇女;3.足球运动员;4.12岁的少女;5.优秀警察;6.著名作家;7.外科医生;8.年长的和尚;9.有名的演员;10.生病的老人请在左侧10个项目中选择六项作为人类得以延续的种子?选择背后隐藏的价值观1.小学教师2.怀孕妇女3.足球运动员4.12岁的少女5.优秀警察6.著名作家7.外科医生8.年长的和尚9.有名的演员10.生病的老人知识生命运动未来秩序文化健康信仰娱乐道德一、什么是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二)价值观的表现1.价值取向和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2.价值尺度和准则——评价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二、价值观的分类(一)奥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二)罗奇克的价值观调查;(三)格雷夫斯价值观7个等级类型;(一)奥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类型特点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真理审美型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的融合(二)罗奇克的价值观调查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RVS)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每一种类型有18项具体内容。1.终极价值观指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2.工具价值观指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主要表现在道德和能力两个方面。施测时,让被试按其对自身的重要性对两类价值系统分别排列顺序,将最重要的排在第l位,次重要的排在第2位,依此类推,最不重要的排在第18位。终极价值观(18类)工具价值观(18类)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奋发向上)振奋的生活(刺激积极的生活)心胸开阔(开放)成就感(持续的贡献)能干(有能力、有效率)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欢乐(轻松愉快)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爱)清洁(卫生、整洁)平等(兄弟情谊、机会均等)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宽容(谅解他人)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幸福(满足)正直(真诚、诚实)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国家的安全(免遭攻击)智慧(有知识的、善于思考的)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符合逻辑(理性的)救世(救世的、永恒的生活)博爱(温情的、温柔的)自尊(自重)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的)社会承认(尊重、赞赏)礼貌(有礼的、性情好)真诚的友谊(亲密关系)负责(可靠的)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罗奇克的价值观(三)格雷夫斯价值观7个等级类型级别类型特点第一级反应型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作为人类存在,照着自己基本生理需要做出反应,而不顾其他条件,实际等于婴儿第二级部落型依赖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第三级自我中心型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爱挑衅,比较自私,主要服从于权力第四级坚持己见型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第五级玩弄权术型通过戏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第六级社交中心型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第七级存在主义型能高度容忍模糊的意见和不同观点的人,对制度和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强制使用,敢于直言三、中国当今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一)中国当今劳动力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阶段劳动时间现在年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崇拜主义解放初期60-75岁忠诚、爱国、热情、服从崇拜等文化革命主义文革时期45-60岁猜疑、知识系统性不够、明哲保身、压抑、稳重、谨慎、踏实文化精英主义20世纪80年代30-45岁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功负责、健康物质主义20世纪90年代小于30岁灵活、对组织忠诚度减弱、享受、竞争思考、好学、成就独立(二)企业管理者职业价值观1.什么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的作用:(1)提供职业评价的标准;(2)支配职业选择行为;(3)影响对待工作的态度;……小调查:职业的选择(1)公务员;(2)科学家;(3)医生;(4)军人;(5)艺术家;(6)作家;(7)教师;(8)商人;(9)工人;(10)农民;……你会选择那种职业,选择这种职业的首要原因是什么(限用四个字以内的词语或短语概括)?2.中国职业价值观的选择排序(1)自主;(2)进修;(3)升迁;(4)学以致用;(5)环境;(6)待遇;(7)同事;(8)福利;(9)工作时间;(10)休闲——刘广珠(2001)四、经营价值观(一)什么是经营管理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是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三种经营管理价值观:1.利润最大化;2.企业价值最大化;3.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比较方面最大利润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一般目标最大利润满意的利润水平加其他集团的满意利润第二位重要,是一般手段指导思想个人主义、竞争、野心勃勃混合的,既有个人主义又有合作合作政府作用越少越好虽不好但不可避免,有时是必要企业的合作者对职工看法只是一种手段,只有经济的需要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本身就是目的领导方式专权方式开明、专制和民主混合民主、高度的参与式股东作用头等重要主要的,其他集团也需考虑并不比其他集团更重要三种企业经营价值观的比较(二)企业经营价值观的基本观点1.决定企业的目标选择;2.影响甚至决定管理方式;3.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经营价值观;4.随着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企业经营价值观总的发展趋势由利润最大化向价值最大化过渡。五、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一)含义1.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认为个人利益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自由、个人重要性、自我独立美德的一种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2.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群体、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意识。一般东方国家提倡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西方国家则强调个人主义价的值观。(二)分类1.集体主义:垂直集体主义和水平集体主义;2.个人主义:垂直个人主义和水平个人主义;……美国和法国是高垂直个人主义;瑞士和澳大利亚是高水平个人主义的例子;印度和希腊是高垂直集体主义的例子;而以色列集体农场等则是高水平集体主义的例子。六、价值观对管理的意义1.为招聘把关;2.制定企业政策时,要考虑各种群体的价值观;3.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积极树立和培育新的价值观;……第二节态度及其改变引言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是员工正常工作的前提,管理者通过员工态度调查可以掌握员工具体的态度资料,以便可以预测员工的行为。一、什么是态度(一)态度的含义态度是个体对人或事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是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二)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1.工作满意度指个体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2.工作参与测量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对他的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3.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二、态度改变理论想一想假如你和小李是非要好的朋友。一天你不小心当众说出了他一个秘密,小李当即跟你翻脸,并声称要与你绝交,你内心会产生何种体验?如何消除这种体验?主要相关理论(一)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二)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三)凯尔曼的态度变化阶段理论;(四)墨菲的沟通改变态度理论;(五)预言实现改变态度理论态度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强度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一)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1.认知失调的基本要义认知失调:又叫认知不协调或认知不和谐,指个体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在1957年《认知失调论》一书中提出。2.认知失调的基本要素——认知(1)认知是个体对环境、他人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与态度,可分为有关行为的和有关环境的两类。(2)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包括不相关、协调和不协调三种(3)认知失调即为个体感受到的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和谐。认知失调理论研究认知元素间的后两类关系,并且把注意力放在不协调关系上。3.认知不协调程度的决定因素(1)认知对于个人的重要性;(2)不协调认知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不协调程度=不协调认知项目的数量认知项目的重要性协调认知项目的数目认知项目的重要性××4.解决认知不协调的方法(1)改变态度;(2)增加认知;(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4)减少选择感;(5)改变行为;……认知不协调作为一种不愉快的感情体验,具有动机作用。5.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1)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2)不协调因素的可控性;(3)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二)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与O各代表一个人,X是第三者或态度对象。1.主要内容(1)人类普遍地有一种平衡、和谐的心理需要;(2)一认知对象与二个态度对象构成一认知单元,认知主体对两对象的态度通常一致;(3)当认知主体对一单元内两对象看法一致时,其认知体系呈平衡状态;反之则产生不平衡状态;……认知平衡理论原则上与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2.P—O—X间的关系是否平衡的依据: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则关系是平衡的;若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则关系是不平衡的。3.解除不平衡状态的方法(1)接受劝说,改变态度(P-X关系变为“-”);(2)坚持己见,改变对他人的评价(P-O关系变为“-”)(3)认为他人的反对态度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他人还是持赞成态度(擅自将O-X关系变为“+”);……认知平衡理论的用途在于使人们以“最小努力原则”来预计不平衡所产生的效应,使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恢复平衡结构。(三)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论1958年,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三阶段说:1.服从:或盲目模仿,或受群体规范压力产生服从行为2.同化: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行为或新信息;3.内化:将新的观点、情感和意愿纳入自己价值体系内,成为自己态度体系中的一部分;…..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四)墨菲的沟通改变态度理论沟通影响态度过程受以下因素的影响:l.信息发送者的威信;2.接收者原有态度;3.沟通通道和沟通方式的影响;……墨菲通过对黑人态度的研究而提出了沟通改变态度理论。(五)预言实现改变态度理论1.理论内容别人的预见以及由此而采取的对待方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称赞和鼓励会诱发个体上进的动机;经常遭受指责、歧视,会导致个体消极、自暴自弃。员工行为=f(管理者的期望*对待方式)2.理论来源——皮格马利翁效应(1)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也有译“毕(或比)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