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品的国际价值与价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2第三章商品的国际价值与价格*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商品国际价值的形成,影响商品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还分析了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并对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作了一定说明。要求学生弄懂决定国际市场价格的国际价值原理,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不等价交换的原因,为后面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打下扎实的价格理论基础。第一节商品的国际价值一、商品国际价值的形成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基础。在一国范围内,商品的价值量是由该国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不同的国家在资源、技术和劳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别,各国生产同一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各不相同,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里就有不同的国内价值量,但它却不能成为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基础。在国际贸易中,世界性的商品交换使社会劳动具有国际性质。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世界贸易中,商品普遍地展开自己的价值。所以,真正的价值性质,是由国外贸易才发展的,因为国外贸易才把它里面包含的劳动,当作社会的劳动来发展。因此,以国际分工为联系的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是使国内劳动具有世界劳动的价格的最重要条件。在本质上,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在量上,二者却是不同的。国别价值量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国际商品价值量则是由世界劳动力的平均劳动单位决定的,这个平均劳动单位是在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多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者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商品的过别价值以该国货币表示,而国际价值是哦以世界货币,即黄金表示的。二、影响商品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一)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际价值量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后者是随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假如,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扩大了,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随之扩大,反之,则缩短;而劳动生产率又决定了各国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装备水平、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状况、科技发展和应用程度、原材料优劣,以及各种自然条件等。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因为,如果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二)各国商品出口量在总出口量中所占比重某种商品的国际价值总量还取决于各国出口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在世界总出口量中所占的比重。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各国的商品出口量在该商品总出口量中所占份额相等,则单个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各国商品的国内价值量的平均值决定。2.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其出口的商品量同老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出口的商品量在总出口量中所占的份额相近的情况下,商品的国际价值量主要由出口国中具有中等生产条件的国内价值量决定。3.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其出口商品量在该商品的世界市场交易总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占有较少的份额,则商品的国际价值量主要受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出口商品数量及其国内价值所调节,且高于中等生产条件国家的商品的国内价值量。4.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其出口的商品量在该商品的是世界市场交易总量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而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占有较少的份额,则商品的国际价值量主要受劳动生产铝较高的国家的出33口商品数量及其归内价值量所调节,且低于中等生产条件国家的商品的国内价值量。第二节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在国际贸易中与在国内市场上一样,价值规律也是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围绕着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波动程度受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影响。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调节国际分工和各过出口商品生产首先,价值规律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即通过各种方法,发达国家把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纳入其国际分工。在历史上,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廉价的工业品摧垮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民族工业,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分工。在资本主义初期,特别是那些采用了机器技术和蒸汽发动机的工业国家,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其工业品的价值显著低于不发达国家手工劳动制造的手工业品的价值。这样,发达国家就迫使经济不发达国家打开国门,使这些国家的手工业这和农民破产,被迫从事工业国家所需要的农业生产、矿业生产,仅生产几种或一两种原料、是皮或矿产,形成单一经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过程的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方式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利用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发展那些高精尖、用料少、污染轻的资本集约工业,而把用料多、污染重的工业放到第三世界国家。其重要原因是所创造的国际价值量前者远远高于后者,从两者交换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就刺激了新型国际分工的形成。其次,价值规律也调节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发达国家中的产业资本家总是面对界市场,把自己的成本价格同国内和全世界的市场价格相比较。当他的成本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时,无疑会继续生产该种商品;当他的成本价格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时,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成本等于或低于世界市场价格。另外,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生产那些“资本密集”或“知识密集”的产品;资源丰富的国家生产各种“资源密集”型产品,这样,发达国家相互分工和协作,得以从事项目巨大的研究和发展,将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向各个部门内部的分工发展,取得规模经济的效果。二、促进贸易各国改进出口和销售技术既然商品的国际价值取决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较少,即商品的国别价值较低的国家,按照国际价值出售其商品,便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他们甚至可以在国际价值以下来出售商品,不仅可以获利,而且还可以打击竞争对手。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国别劳动消费较多,从而商品国别价值较高的国家,按国际价值出售产品,便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支出。因此,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在竞争中争取主动,贸易各国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加强专业化协作;大量采用新型材料和能源;使交通运输高速化;尽快采用新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的序列自动化;不断改进产品的设计,使之标准化、现代化;提高文化教育质量,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等。以日本为例,日本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大大降低了商品成本冒使其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此外,竞争还迫使各贸易国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在商品的质量、装潢、外形、包装、消费者的现代化需求和趣味、销售条件、交货条件、信贷的提供上下功夫,其结果是改进了国际的交换手段,使之更为现代化。三、加深了世界各国间的不平衡发展首先,加深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发达国家的剥削,劳动生产率低下,工业成品和半成品的生产劳动耗费巨大,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难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影响了资金积累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其产品的劳动耗费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获得较多的利润,从而经济发展得更快。34其次,加深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由于各自的生产状况、原材料供应、流通和需求的核算和对外贸易政策不同,使他们的商品的生产价格不同,竞争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后发达国家贸易地位的重要因素。四、促进了一些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任何一个国家有史以来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除去政治因素,都要考虑其出口商品价格的竞争能力。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艘主张或执行自由贸易政策,一旦其商品竞争能力减弱时,转而拥护保护贸易政策。商品竞争能力弱的国家基本上都拥护或执行保护贸易政策,而在其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提高后,它们又转向鼓吹“自由贸易”政策。价值规律的作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和改变贸易政策的重要基础。第三节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一、不等价交换的含义国际贸易中的等价交换是按照生产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量而进行的,是等值交换,即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到的物化劳动量相当。不等价交换则是不等值交换,如果不按照国际社会必要劳动量进行交换,因而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到的物化劳动量则不相等。但就交换双方来说,总价格与总价值仍然一致,价值自身和剩余价值自身的限界仍然不变。在世界市场上,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与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不等价交换体现出来的。二、不等价交换的形式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国际间等价交换的基础,从总的趋势看,商品世界价格的变动同国际价值量的变动是趋向一致的。从历史上看,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在政治上通过军事暴力、“军援”、“经援”强迫被占领国家和接受“援助”的国家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这是不等价交换形成的政治原因。在经济上,由于国际垄断力量的控制,某些商品的世界价格长期偏离国际价值量,使交易双方从交易中所获得收益同所花劳动量不相适应。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同弱小国家进行贸易时,以抬高本国出口制成品的价格,压低进口初级产品价格的办法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弱小国家,无偿地占有弱小国家的一部分劳动。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实行垄断价格,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不等价交换中民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支持了本国经济的增长。这种不等价交换同时又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同经济发达国家的垄断势力展开斗争,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大国对弱小国家的不等价交换和经济掠夺。它们已先后成立了石油、咖啡、铜、天然橡胶等9个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以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夺回石油定价权,提高了石油的价格。这一斗争极其沉重地打击了发达国家的垄断势力,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不等价交换的内容与计算在计算不等价交换时,应包括如下内容:(1)又价值的相对变化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主要是依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产生的价值变化;(2)由价格的相对变化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主要是计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工业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大宗出口商品(初级产品)之间的交换比价变化;(3)发达国家垄断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内以垄断低价收购出口物资和高价出售物资而进行的中间剥削;(4)由航运和保险费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由于收集统计资料困难,在计算不等价交换时,一般把进出口比价,即贸易条件作为计算不等价交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第四节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指进入世界市场的各种商品的买卖价格。由于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世界市场上,以不同的交易方式成交,往往有不同的买卖价格,究竟以哪种价格作为该商品的国际价格35呢?就大多数商品来说,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代表性的价格,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形成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市场的商品成交交割。例如,某些具有世界市场集散中心的商品在集散地的价格;商品主要输往国(或地区)的当地市场国际贸易成交价格;某些商品主要出口国(或地区)的出口价格;某些重要商品的拍卖价格和投标价等。这种价格通常是以自由外汇表示的,是在不受限制的竞争市场上的商业性的成交价格。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决定商品国际价格的基础,但是由于在国际市场上受供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商品的国际价格并不总是与国际价值量相一致,它随着供求等因素的变化围绕国际价值量而上下波动,通过国际价格国际价值量的偏离,以平均数的规律实现着国际价值量。影响商品国际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一)生产消费生产费用的变动是影响世界价格的重要因素。马克思指出,在发达国家内部,在自由竞争的模式中,价值并不是价格波动的中心,价值的转化形式,即生产价格才是价格波动的中心。特别是对加工工业产品的价格来说,生产费用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如在20世纪中晚期,美国加工工业产品价格中,生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