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及其剩余价值学习重点•1、什么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价值增值过程•4、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5、工资的本质和形式目录•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第四节工资的本质和形式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货币资本?•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资本家为了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1、货币和资本区别(1)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作为普通的货币W----G----W作为资本的货币G----W----G’(2)流通次序不同。W----G----WG----W----G’作为普通的货币:作为资本的货币(3)目的不同作为普通的货币:使用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价值(4)内容不同。W----G----W货币转到另一个人手中。G----W----G’货币又流到它最初的起点。(5)两边的W.G有区别W----G----W两边是不同质的使用价值G----W----G’两边是质同而量不等的货币两种循环都分为W──G,G──W每一阶段上都是W和G的对立2、货币和资本的共同点G----W----G’(G+△G)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两者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m。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G──W──G’(G’=G+△G)综合地反应了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1、资本总公式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相矛盾张三李四总价值80元+W20元40元140元120元W20元140元不等价交换:20元W卖40元3、如何解释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不等价交换是否会产生M?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第188页。三、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的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必须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从今天来看,这个条件可以放宽。卖身•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剥夺农民的土地,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这一过程在15世纪的英国最为典型。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德、法、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海外的贸易和掠夺是另一个重要手段。•除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之外,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破产的小商品生产者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来出卖,也是雇佣工人形成的一个来源。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再生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A、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养育家庭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此外。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具有生产w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创造出比原来劳动力本身更大的价值。劳动力w具有特殊使用价值意义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后者大于前者资本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也是m产生的秘密。意义第二节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一、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劳动力商品被资本家购买以后,就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过程。•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2、劳动产品不归直接生产者工人所有,而是归资本家所有。二、资本价值增值过程1、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即预付资本价值的补偿过程•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他所以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为了说明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的,让我们首先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行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例某纱厂购PM共花12元,其中棉花10斤共10元,纱锭1个2元;雇佣工人1个,劳动力价值3元,相当于工人6小时创造的价值。预付资本GPMA(劳动力价值即工资)3元(相当于工人6小时创造)共预付15元棉花10斤10元纱锭1个2元例某纱厂购PM共花12元,其中棉花10斤共10元,纱锭1个2元;雇佣工人1个,劳动力价值3元,相当于工人6小时创造的价值。预付资本GPMA(劳动力价值即工资)3元(相当于工人6小时创造)共预付15元棉花10斤10元纱锭1个2元如果工人只工作6小时,则10斤纱的价值为:纱的价值=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10+2)+3=15(元)预付资本额=商品的价值无利润•价值形成过程是如何变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呢?•事实上,资本家会延长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使雇佣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即有一个剩余额。•这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也称作价值增殖过程。2、价值增值过程──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例某纱厂购PM共化12元,其中棉花10斤共10元,纱锭1个2元;雇佣工人1个,劳动力价值3元,相当于工人6小时创造的价值。预付资本GPMA(劳动力价值即工资)3元(相当于工人6小时创造)共预付27元棉花20斤20元纱锭2个4元20斤纱的价值=PM转移的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如果工人工作12小时,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20+4)+6=30(元)预付资本额<商品的价值3元即M.有利润:3元•由此可见,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之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大于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那部分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就必须先垫付资本,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劳动力。•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不变资本C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C的实物形态:如机器、设备、工具、厂房、原材料等生产资料。(1)其使用价值的变化(2)其价值的转移一次或分次转移,量不变损耗或转换2、可变资本V可变资本是转化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的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在生产过程以外消费掉了。(1)其使用价值:(2)其价值:思考: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可以创造M吗?劳动,生产商品创造价值重新创造出来。资本家预付资本生产资料PM劳动力ACV预付资本=C+V新产品价值生产资料PM转移的价值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C相当于A的价值VM新产品的价值=C+V+M例1生产1双皮鞋耗费的牛皮10元,鞋钉、鞋绳、油漆、机器耗费等值15元。工人一天工资6元。假定工人1小时的劳动形成1元价值,他每小时制鞋1双。如果工人工作6小时,请指出生产1双皮鞋的C.V分别是多少?如果老板要想获得4元的M,工人应工作几小时?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多少?解:1双皮鞋,预付资本=10+15+C+V=C+V1=26如果工人1天工作6小时,生产6双皮鞋如果工人1天工作12小时,生产12双鞋1双皮鞋,预付资本10+15+C+V=0.5=25.5解: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老板要要得到4元的M.工人应当工作10小时4小时例1生产1双皮鞋耗费的牛皮10元,鞋钉、鞋绳、油漆、机器耗费等值15元。工人一天工资6元。假定工人1小时的劳动形成1元价值,他每小时制鞋1双。请指出生产1双皮鞋的C.V分别是多少?如果老板要想获得4元的M,工人应工作几小时?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多少?某服装厂资本家雇佣工人100人,每天劳动12小时,平均每个工人3小时生产1件上衣,每件上衣耗费PM价值5元,每天每个工人工资3元,工人每小时创造价值0.5元。计算(1)该厂1天消耗资本总共多少?C和V各多少?(2)资本家一天获得多少M?(3)每件上衣的价值是多少?解(1)一天消耗的资本=C+VC=5×4×100=2000V=3×100=300C+V=2300例2某服装厂资本家雇佣工人100人,每天劳动12小时,平均每个工人3小时生产1件上衣,每件上衣耗费PM价值5元,每天每个工人工资3元,工人每小时创造价值0.5元。计算(2)资本家一天获得多少M?(3)每件上衣的价值是多少?解(2)一个工人一天创造的新价值=12=63×100=3006–3=30.5×资本家一天获得的M=一个工人一天创造的M=(3)每件上衣的价值=C+(V+M)=5+0.5×3=6.5例2:M和V的比率,反映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四、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及计算(1)剩余价值率的含义:%100Vm'm%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100'm剩余价值率(2)公式:资本家的总资本为2300元,其中C为2000,V为300元,M为300元。问:其剩余价值率是多少?解:例4%100vm'm=100%%=100300300•2、剩余价值量•∵m=m’v•∴影响m的因素主要有:m’和v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6小时+4小时6小时+4小时+2小时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资本家总是力图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此外,资本家还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工作日的最低界限不能少于或等于必要劳动时间。因此,工人的工作日必须在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受以下两下因素的影响:一是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二是道德的界限(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取决于一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以上两个因素的制约下,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由于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一种自觉的政治力量,资本家凭借饥饿和法律的强制,将工作日延长到现代人难以想像的地步。•例如:•17—19世纪的英国,工作日长达14-16小时,甚至是18小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某些行业,工作日甚至长达20小时。延长劳动时间剥削的图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指:在工作日长短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关键:缩短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4小时4小时+6小时•为什么缩短必要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