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第二综合实验楼工程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杭州天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十月1目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1第一章工程概况5第二章施工部署8第三章工程地质特征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12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16第五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1第六章施工机械配备32第七章劳动力及材料供应33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36第九章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39第十章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故障及处理43第十一章工程竣工验收及提交资料462专项编制说明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将在先进合理性和技术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力求内容完整、组织严谨、措施得力、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以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工艺,合理的施工组织,和优质的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项目。一、工程质量目标1.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说明文件、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相关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规程,并结合现场供电、供水、交通及周边情况进行仔细研究。我公司将组织管理精英,对工程质量实行三级制的程序管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把好各道工序质量关,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确保本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2.施工工期目标我们将在采取强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前提下,根据施工阶段的客观需求,结合本公司的自身实力,组织一套精干的项目班子,配备强干的技术管理力量,合理配置劳动力、机械设备和现场材料,由工程项目部对人、财、物在现场进行统一调度,实现施工各要素的综合优化管理,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本工程的施工。3.现场管理目标严格执行国家及浙江省关于文明施工、标化样板工地的各项标准及要求。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由专人负责,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达到无伤亡事故、无等级火警事故,标化管理和创文明工程的要求。二、施工技术方案简介3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规模、设计要求、我公司承诺的施工工期和自身综合实力,现将拟定的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方案简介如下:1.钻孔灌注桩工程:采用GPS-10型钻机正循环钻进。本场地浅部有大套粉土层,地层稳定性差,开工前,需从外工地运进性能好的泥浆,其后利用地层自然造浆保护孔壁,按规范要求做好泥浆性能测试。成孔及灌注砼前,采用正循环进行清孔,沉渣厚度及泥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灌砼。2.钢筋笼工程:施工现场设置钢筋笼加工棚,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成品加工。成型的钢筋笼经监理检验合格后,人工运至起吊设备前安设就位。3.混凝土工程:根据施工安排,本工程采用商品砼,每根桩灌注时,皆须在现场随机检查坍落度,并按规范制作砼试块。三、编制依据1.工程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2.现行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J119-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浙江省有关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规程。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J10252-2003钻孔灌注桩结构标准图集2004浙G235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由浙江理工大学第二综合实验楼建设工程位于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具体位置在校园北大门东侧、图书馆东北侧、学生活动中心西面。本项目用地面积为251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1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48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5300平方米。建筑物平面形态呈“L”型,主楼21层、高76.2米,西侧裙房5层、高度18.6米,东南侧裙房为3层、高11.4米,主楼北侧2层裙房高7.8m。其中主楼及西侧裙房、北侧裙房下设设置连通地下室1层。主楼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最大轴力标准值达20000KN,裙房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轴力达3000KN。场地地坪标高为6.5m,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主楼及西侧有地下室的裙房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东南侧裙房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考虑管桩。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本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该工程由杭州千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拟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本次施工的是浙江理工大学第二综合实验楼建设工程项目桩基工程,共计153根桩,Ф700工程桩抗拔桩153根。本工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6.90m。建设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单位:杭州千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杭州天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6⑴全新统人工填土层(mlQ4):①-1层素填土灰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粉土组成,含少量碎石、碎砖,及植物根系。本层分布连续,层厚1.60~5.20米,层顶埋深0.00米,层底标高1.69~5.96米。①-2层塘泥深灰色、黑色,饱和,以含粉土的淤泥质土为主,含少量碎石、碎砖。该层零星分布,本次在勘探孔ZK11、ZK12、ZK1、ZK4、ZK5、ZK20、ZK26有揭示,层厚一般为0.30~0.60m,其中钻孔ZK26处塘泥厚度相对较大,达2.8m。⑵全新统上组冲海积层(al-mQ43):②-1层砂质粉土灰黄、灰色,稍密,湿~很湿,层理发育,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刀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全场局部缺失,层厚0.40~3.00米,层顶埋深1.60~3.90米,层底标高1.28~3.57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7~13击/30cm,平均值N=10.7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3.48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49.80kPa。⑶全新统中组冲海积层(al-mQ42):②-2层砂质粉土灰色,中密,湿,偶夹粉砂,层理发育,含云母碎屑,刀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全场分布,层厚3.00~5.70米,层顶埋深3.50~5.20米,层底标高-3.26~0.17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11~17击/30cm,平均值N=14.2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5.90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105.4kPa。②-3层砂质粉土灰-青灰色,中密,局部夹粉砂,湿,含云母碎屑,层理发育,刀切面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全场分布,层厚6.40~11.30米,层顶埋深6.90~10.30米,层底标高-11.19~-8.04米。测标贯锤击数N=14~23击/30cm,平均值N=18.9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5.10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114.6kPa。7⑷全新统下组海积层(mQ41):③-1层砂质粉土灰、灰褐色,粉土呈稍密状,饱和,具水平层理,层间夹有单层厚度为0.5cm左右的软塑状粘性土,含少量贝壳碎屑。全场分布,层厚5.00~8.40米,层顶埋深15.00~18.20米,层底标高-17.97~-13.44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7~10击/30cm,平均值N=8.7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93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55.40kPa。③-2层砂质粉土:灰色、青灰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湿,层理发育,层间可见少量粘性土薄层,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刀切面稍粗糙,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全场分布,层厚1.10~6.00米,层顶埋深20.40~24.40米,层底标高-22.14~-17.74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9~16击/30cm,平均值N=13.30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4.90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121.0kPa。③-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灰色,流塑-软塑,具层理,层面夹粉土,含少量贝壳碎片,饱和,刀切面较光滑,韧性和干强度高,其中孔深33-35米左右普遍夹有相对富集的粉土、粉砂团块,35米以下则粉土含量减少。全场分布,层厚7.90~13.50米,层顶埋深24.50~28.80米,层底标高-32.25~-29.23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5~6击/30cm,平均值N=5.5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78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77.5kPa。⑸上更新统上组上段海相沉积层(mQ32-2):④-1层中砂灰黄、灰绿色,中密-密实,局部含少量砾,含量在5%左右,粒径在0.5-2.0cm。全场分布,层厚1.30~4.90米,层顶埋深36.10~39.00米,层底标高-34.70~-32.73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45~39击/30cm,平均值N=43.7击/30cm;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12~21击/10cm,平均值16.3击/1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3.45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167.7kPa。④-2层粉质粘土8灰黄,饱和,可塑为主,局部软可塑,含有较多的粉土颗粒,局部相变为粉土,刀切面较粗糙,韧性和干强度中等。全场分布,层厚0.80~5.00米,层顶埋深39.70~41.40米,层底标高-38.94~-34.63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13~16击/30cm,平均值N=14.7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2.19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84.60kPa。⑤层粉质粘土灰色、浅灰绿,软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含少量有机质,具水平层理,层面有粉粒,刀切面较粗糙,韧性和干强度中等。全场分布,层厚0.80~7.70米,层顶埋深41.20~45.70米,层底标高-43.06~-37.53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10~12击/30cm,平均值N=10.8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79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64.30kPa。⑥层粉质粘土青灰、灰黄色,硬可塑,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切面较光滑,韧性和干强度高。局部缺失,层厚0.50~8.20米,层顶埋深45.00~50.10米,层底标高-47.96~-41.43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13~21击/30cm,平均值N=17.0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平均值为3.18MPa,侧壁摩阻力fs平均值133.0kPa。⑦层粉质粘土灰色、灰白、浅灰绿,软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含少量有机质腐殖质,刀切面较光滑,韧性和干强度中等。局部分布,层厚1.50~7.70米,层顶埋深48.50~53.60米,层底标高-50.70~-45.53米。实测标贯锤击数平均值N=14.0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平均值qc=1.97MPa,侧壁摩阻力平均值fs=59.10kPa。⑹上更新统下组冲积层(alQ31):⑧层粉质粘土一般上部为灰黄、灰绿色,底部为黄褐色,硬可塑,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切面较光滑,韧性和干强度高。全区分布,层厚0.40~13.50米,层顶埋深53.00~57.30米,层底标高-61.00~-46.44米,实测标贯锤击数N=19击/30cm,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平均值为3.24MPa,侧壁摩阻力fs平均值173.90kPa。3.2.2前第四系地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钻孔揭露场区前第四系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朝川组9(K1c)地层,基岩岩性主要为⑨层砂砾岩,黄褐色、浅棕红色,基岩强风化深厚,本次勘探深度内均为强风化基岩。⑨-2层强风化砂砾岩黄褐色、浅棕红色,岩芯呈长柱状,矿物成分大部分已风化,整体强度低,锤击声哑,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含少量全风化。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38~50击/10cm,平均值46.90击/10cm。层厚4.80~9.70米,层顶埋深66.30~68.20米,层底标高-69.76~-65.24米,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D2-1~8)。10第二章施工部署一、施工策划根据本工程施工条件和桩位平面布置情况,结合我公司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装备类型和施工经验,采用各工序交叉作业,同步与分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现场施工。同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