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理学总结归纳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3.特点:⑴顺浓度差,不耗能;⑵无需膜蛋白帮助;⑶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例子:葡萄糖和氨基酸、核苷酸◇特点:⑴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⑵饱和现象;⑶竞争性抑制。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特点:⑴相对特异性;⑵饱和性;⑶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例子: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电压门控通道)(顺梯度)(三)主动转运:1.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3个Na+出胞,2个K+入胞)2.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⑴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⑵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⑶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这也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原发性主动转运:逆梯度—带电离子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转运的都是小分子物质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RP):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AP):是膜受到有效刺激后,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位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口诀:口诀:静钾外,动钠内静钾外,动钠内记住一句话:记住一句话: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Na+内流,其他的时候都内流,其他的时候都K+K+外流外流口诀:口诀:静钾外,动钠内静钾外,动钠内记住一句话:记住一句话: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除了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Na+内流,其他的时候都内流,其他的时候都K+K+外流外流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极化兴奋兴奋(除)去极化(除)去极化复极化复极化极化极化Na+Na+内流,去极化→兴奋内流,去极化→兴奋ClCl--内流,超极化→抑制内流,超极化→抑制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极化兴奋兴奋(除)去极化(除)去极化复极化复极化极化极化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极化极化兴奋兴奋(除)去极化(除)去极化复极化复极化极化极化Na+Na+内流,去极化→兴奋内流,去极化→兴奋ClCl--内流,超极化→抑制内流,超极化→抑制四、肌细胞的收缩(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与兴奋-收缩偶联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二)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肌丝滑行理论第二节血液一、血细胞的组成、生理特性、功能、及其生成的调节(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一)红细胞生理1.数量:男:4.5~5.5×1012/LHb:120~160g/L红细胞比容:40%~50%女:3.5~5.0×1012/LHb:110~150g/L红细胞比容:37%~48%2.功能:⑴运输O2、CO2⑵缓冲血液pH值3.生理特性:⑴渗透脆性: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正常值: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影响因素: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⑵悬浮稳定性: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m/h。影响因素:血浆成分影响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无关。①白蛋白、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叠连。②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促进红细胞叠连。⑶可塑造变形性: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的特性。影响因素:与表面积/体积呈正相关;与RBC膜弹性呈正相关;与RBC内粘度呈负相关。4.造血:⑴生成原料:铁、蛋白质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⑵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红细胞生成的调节: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⑵雄性激素(二)白细胞生理1.白细胞白细胞数量:(4~10)x109/L2.白细胞分类及功能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衰老的红细胞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嗜碱性粒细胞0~1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0.5~5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过敏反应淋巴细胞20~40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3~8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三)血小板生理:数量:100~300×109/L生理功能: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作用:①维护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时,毛细血管脆性增高;②血小板还可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修复受损血管;③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可被激活,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二、生理性止血过程: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血液凝固止血止血凝血凝血过程: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血液凝固止血止血凝血凝血出血时间:正常1~3min。(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因子◇血液凝固: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回缩释出的液体。◇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比较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启动方式ⅫⅢ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多全部来自血液少组织因子参与速度慢快◇抗凝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⑴抗凝血酶Ⅲ:灭活Ⅱa、Ⅶa、Ⅸa、Ⅹa、Ⅻa(与丝氨酸残基结合)⑵肝素: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2000倍)。⑶蛋白质C:1)灭活因子Ⅴ、Ⅷ2)限制因子Ⅹa与血小板结合3)增强纤溶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第三节循环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类型:1.普通的心肌细胞——工作细胞eg: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eg: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一)心室肌细胞RP、AP及其分期复极化:复极化:主要还是主要还是K+K+外流外流复极化:复极化:主要还是主要还是K+K+外流外流(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⑴自律细胞的特点:4期自动除极。1.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0期机制:Ca2+内流(慢反应自律细胞)3期机制:K+外流4期机制:If①Na+内流的逐渐增强②K+外流的逐渐减弱③两者兼有2.浦肯野细胞:①AP相似:0期机制:Na+内流(快反应自律细胞)②4期会自动除极Na+内流逐渐增多二、心脏的泵血功能静脉→动脉心室在泵血舒﹥收(一)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进行一次收缩和舒张为心跳的一个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如:按心率为75次/min计算,心动周期==0.8秒心动周期:室缩全心舒张期室缩全心舒张期◇心动周期的特点:⑴心房和心室机械活动周期的时间是相等的。⑵舒张期的时间长于收缩期。⑶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于收缩期。⑷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⑸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依靠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70%),而不是心房的收缩(30%)。(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解题技巧:射血期射血期动脉动脉室内压高室内压高静脉静脉房内压低房内压低射血期射血期动脉动脉室内压高室内压高静脉静脉房内压低房内压低心室的泵血过程:◇心泵血过程中的特点:⑴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泵血的原动力;⑵心房—心室、心室—动脉之间的压力差是直接动力;⑶心脏瓣膜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⑷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是压力变化最快的时期;⑸快速射血期,室内压达峰值;⑹快速射血期的中期或稍后,室内压已经低于主动脉内压。(三)心泵功能的评价1.搏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量。≈60~80ml(左=右)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L/min是评价心功能最基本的指标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和血管的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心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内脏运动)自主神经(内脏运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心肌、平滑肌、腺体骨骼肌骨骼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相互平衡制约功能相互平衡制约协调控制机体生理活动协调控制机体生理活动副交感副交感==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心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内脏运动)自主神经(内脏运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心肌、平滑肌、腺体骨骼肌骨骼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相互平衡制约功能相互平衡制约协调控制机体生理活动协调控制机体生理活动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心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内脏运动)自主神经(内脏运动)心肌、平滑肌、腺体心肌、平滑肌、腺体骨骼肌骨骼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相互平衡制约功能相互平衡制约协调控制机体生理活动协调控制机体生理活动副交感副交感==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递质:NE受体β1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递质:Ach受体:M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3.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N纤维:交感神经→NE+全身血管平滑肌αR→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分布密度特点:⑴皮肤血管>骨骼肌>内脏血管>冠脉及脑血管;⑵A>V,微动脉最高;作用:静息状态发放低频冲动,维持血管一定的紧张性。(二)心血管反射(降压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1.意义:维持血压相对稳态2.过程:刺激:血压↑动脉管壁扩张度↑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窦神经、降压神经中枢: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低)心交感N↑、(高)心迷走N↓、交感缩血管N效应器:心、血管(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肾上腺素(E)受体:α、β(β1、β2)作用:①心:β1兴奋强心②血管:α兴奋→血管收缩β2兴奋→血管舒张2.去甲肾上腺素(NE)第四节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换气一、肺通气呼吸运动的形式: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活动受限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形式何时出现呼吸肌参与否浓度与感觉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平衡均匀用力呼吸运动时、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或吸入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吸气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快,费力;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二、反映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年人的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约500ml。2.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00ml,女性约2500ml。肺活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3.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VC)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正常值:1s末:80%;2s末:96%;3s末:99%。4.肺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肺通气量为6000~9000ml。5.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深慢的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是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