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的建造功能在园林中的应用实例——以杭州实习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植物的建造功能在园林中的应用实例——以杭州实习为例内容提要:植物,作为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呈现出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力。植物具有生命力大概也是人们为何热衷于绿色的原因。而植物在景观的布置中,为了达到对空间的限定,成组的被用来营造空间。植物的建造功能对室外环境的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关键字:植物,建造功能,构成空间,景观搭配,背景一、植物的建造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与构筑物在空间中的功能十分的不同。植物具有生命力,也就是说植物围合的自然空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改变。植物与构筑物相比,材质、形态上来说都要柔和的多。二、植物的建造功能在园林中的应用1.构成空间1.1半开敞空间在柳浪闻莺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这样的处理手法,如图1-1。这里就是通过树木的自然的排列修剪来达到模拟水边林缘线,并以此使草坪模拟水系。丰富变化的林缘线正是许多次出现在滨水景观中的场景。利用桂花、红叶石楠、海仙花等不同树形的植物去组合场景。树木将草坪围合形成一个港湾式的空间。视线无法穿过乔灌层,从而起到了扩大心理面积的目的;同时分割空间。同样还有之后的带状游线上的景观,如图1-2。对于带状游线的形态缺点,这样构成能够加大景深。与前面的一样是半开敞空间。在之后还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半开敞空间构成。以此花境为例(图1-3)。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其距离我们过远,而花境却是要人们走近去看的美景。所以这便成了矛盾。在众多乔木烘托出来的空间之中的花境却没有人去看。于是人站在20m开外的地方去看,这里的半开敞空间就出现了问题。许多地方都从构造上看肯定没问题,但人们去观赏的地点却远离了他本应的地方。于是视线距离被拉长,场地的开阔性增加。这些都说明了一点,场地的开阔性要比半开敞空间大,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留给观赏者的距离变大了。1.2林下空间我一直以来都很好奇疏林绿地,而西湖边上好像就有很多(图2-1)。疏林绿地,植被组成除树木以外,林下草本植物以杂类草占优势的草地或山丘。它现在经常被用到在园林中。我觉得不同于覆盖空间的一点就是,它并没有完全的对顶平面进行覆盖。林下空间内,树木为枝下高2M以上或者叶片稀疏,不遮挡视线。植物在这里的建造功能就是利用自身引导视线。乔木的种植,边角最多,间距最小可达两米;而越往草地中心则间距越大,乔木越少。通过这样的一种对节奏的把握,使之顶平面由紧凑变为开朗,通过枝叶围合而成。但是很遗憾,公园管理方不让进入绿地。如若如此,疏林绿地就失去图1-1图1-2图1-3图2-1了最精彩的景观。图2-2中,十分的明显,能够清楚的看到左边的樟树的枝叶是如何去构成景线的。中央草地十分开阔,采光好,而拍摄点就退回到覆盖空间。整体在不断的连续变化着。2.植物与其他景观的搭配植物的空间处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并不是单纯的植物,还时常与水体和建筑相结合。2.1植物与水体图3-1为柳浪闻莺中的一条水系岸边的植物种植。两边的植物限定了视线范围,让视线沿着水系而走。岸边的植物也根据材质的不同错落有致。不同的植物构成了丰富变化的水岸线。其中以一株槭树挺于众灌木之上,成为引导视线之中的着眼点。但过于人工化的水岸设计却使整体变化显得平淡。在长桥溪湿地公园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植物与水体去围合空间的例子。如图3-2便是在水系两旁分别用不同的植物去引导视线的走向。这样不仅能够让水体的边缘处理更加的丰富,还能在立体上多样化。这很像植物构造中的垂直空间。垂直空间是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空间。同样的,这里的处理也运用到了垂直空间的处理方法:两旁的乔木选择圆锥形式。这样处理就把视线中的上、中、下联系在了一起。上,即蓝天白云;中,即天际线与远处水体;下,即水中对景的倒影。植物的建造功能还在在感受水体节奏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窄水面的驳岸种植乔灌木,不仅起到了障景的作用,还使人主观感受到水系的幽深曲折。而在水面的开放性处理(如太子湾公园),则使人能够明显感受到水流速的变化,并去亲近水面。而植物的疏密度以及植物的高度都能够对人们感受水面产生影响。2.2植物与建筑植物的建造功能在与建筑相结合的过程中,建筑往往呈主导地位。因为建筑是硬质的,植物是软质的,人们的主观感受会被建筑所引导。但植物可以被用来完善由建筑构成的空间范围和布局。相近的建筑往往就是通过植物的种植去产生联系,植物在这里就起到了廊道的作用。在苏州也见到了垂直绿化对建筑整体边缘的软化作用。在苏州的刀剪剑博物馆外,大量的运用攀援植物去对墙体进行软化。在立体层面,颜色的不同能使人感受到节奏的不同。而绿色的软质“墙面”更加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2.3植物与地形如图4-1为柳浪闻莺中的一个咖啡馆与外部场地。其主要用地形去围合咖啡馆。而且地形起伏得当,远处能够看到多个层次。植物能够在地形方面起到作用。如果将植物置于凸地形上,便能明显的增加地形凸起部分的高度,同时增强相邻的凹地的空间封闭感。相反的,植物若是被置于凹地或周围斜坡上,它们将减弱和消除最初地形所形成的空间。在这里,乔木被植于内坡角,使在对面形成障景的同时即丰富了空间变化,也减弱了坡角的颓唐感。3.植物作为景观背景林冠线是森林中树木的上部枝叶相互连接成一片所构成的线形。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乔木的林冠线格外重要,尤其是在没有明显高地的时候,它们的构成直接影响人们眺望的感觉。如图4-1,在咖啡馆外是开阔的草坪,草坪需要植物去收住它的开阔性,图2-2图3-1图3-2图4-1使人们在眺望的同时能够感觉到草坪的尺度。而背后的一排圆锥形乔木,则将人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导到了天空中。但这里的问题就是,乔木的林冠线过于单调,没有圆弧状的冠线去配合弥补直线的缺点。而在杭州植物园中见到这组乔木(图4-2)构成的林冠线就十分的漂亮。首先关注的焦点肯定回事那三株圆锥形向上乔木。它正好位于视线的前端,引导整个林冠线。而后则是一片起伏的弧形林冠线。虽然看上去好像连接在一起,实际上有许多的不同,从材质的软硬到树冠的疏密度都不尽相同,多种多样的排列给这样一条横向的线条增添了许多活力。图4-3,远处的林冠线变化就没有那么的起伏不平了,但左右两边仍然具有活力的原因就是其材质的不同,左边为樟树,其枝干明显叶革质暗绿。右边则为旱柳一类,叶翠绿,叶密。这样通过植物本身的枝叶去进行对比,也能构成良好的观景背景。三、总结杭州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做的不仅仅是认植物这么简单。我觉得这次的提升就是从更大的尺度上去配置植物。而我做的这篇植物的建造功能的分析也算是把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植物配置从空间角度去总结。植物的观赏性等等(如前花境)都是要建立在植物能够很好的围合这个空间的基础上的。总结了这些之后,能够更全面的去解释运用到以后植物的种植之中。参考文献:[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薛健绿化空间与景观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图4-2图4-3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