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基督徒的价值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课我是谁?——基督徒自我形像的建立经文:创1:26-27;诗8:3-9;彼2:9“形像”一词在今日社会中被普遍使用。政客雇用形像设计师为他“造型”,与个人身份相符;从业人员穿着“制服”来提升团队精神;企业花大金请明星为公司作“形像大使”,提升知名度和效益。不管是个人形像、团队形像或是企业形像,在“名誉”、“品牌”被极度渲染的社会中,“形像”离其本身的意义已差之千里。这种“形像”其实就是一种外在的包装,并不一定是本质的体现。时代赋予人有许多要求,使人活在失衡的状态之中。有人忙忙碌碌,为赚得大把金钱,向世人显示自己是一位强者;有人努力工作,为争得企业高管的位置,向人显示自己的能力;有人到处深造、镀金,拿到文凭、学位,为在事业上得到“增值”。不断地忙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追求,使很多人的自我形像建基于社会的要求之下。这也显示人本身自我形像的缺失,需要由许多外在的“包装”来掩盖。它与神在创世之初所赋予人的形像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在基督里蒙救赎的基督徒,建立活祭的人生需要有健康的自我形像。了解自己在神创造中的地位,明白个人生命的渺小,存着感恩的心面对基督的救恩,活出应有的形像。一、超凡的地位在神造人的时候,神就已经给予人类独特的生命与地位。创世记第一章中,神的创造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从起初“神创造天地”——宇宙之后,将我们的眼光带到“地”上,就集中在人类将来生活的地球。在时间和空间中创造“光”、“空气”、“陆地”、“光体”、“植物”、“动物”。在这个过程中,神在每天的创造中留下“好的”作为小结。到人类被造的时候,神原来那“说有就有,命立就立”的创造改变了,转而采用“言”、“行”并用,甚至将其超越的“形像”放在人的生命当中。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1:26),神行动:“将生气吹入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在神所创造的万物中,只有人具有神的形像,这是有别于其他所有被造物的生命品质。人类有了这个品质,使我们与其他动物有别,使我们在本质上与神相连。从神定意要创造具有自己形像的人类时,就已经明确人类的独特地位:“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这使人不单只在本质上超越动物,更在具体的权责上超越一切生物,因为人是它们的管理者。诗人大卫在默想神在人类身上的奇妙作为时,不禁发出内心的惊叹,说:“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羊牛、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8:3-9)已故著名华人神学家杨牧谷牧师说:“在神造的百物中,只有人是有意识且能与神交通的,他的身体与百物一样,都是属物的,但他里面有神的灵。物是可见的,灵是不可见的,是他里面的灵使他其他被造物分别出来。他被造于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中间,他既有这独特的地位,又与大地同样是被造物,他就有一独特的责任,要好好看守管理伊甸园,使一切被造物同声赞美敬拜神。”在“我是谁”的问题中,基督徒作为一个单纯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是人,是神所创造的,有神形像的人,在本质上超越其他动物;我是人,是一位有权柄、有责任的人,因为神将万物交给人管理。”我想,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份单纯的自信,是永远不被撼动的。在人生命中的独特与美好,永远是我们引以为傲,且为之歌唱的:世界有你会更美好,没有人能像你;神的眼中你是宝贝,在世上你就是唯一;哦你是如此如此特别,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人能取代你;哦你是如此如此特别,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人能取代你。——取自歌曲《你是唯一》二、奇妙的拣选吃过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后,亚当与神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被打破。当亚当听到神的声音时,就自然用一种外来的装饰——无花果树的叶子——来遮掩自己因罪而带来的羞耻,用推卸责任的办法来显示自己的无辜。“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创3:7)的行动本身就是犯罪后人类自我形像缺失的象征。原本的圣洁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却是罪所带来的羞耻。推卸责任背离神在创造时赋予人类责任的实质,本身也是一种变向的遮掩。亚当成为历代罪人的样板,罪是见不得人的,只能成为人的“隐私”。当大卫与乌利亚的妻子通奸之后,大卫为遮掩罪恶,用一系列的罪来补漏。当拿单先知用比喻来指出大卫的罪时,那“伪君子”的形像,相信任何阅读该段历史的人,都会为之瞠目。保罗在其著作中将人类犯罪的本性揭露出来,指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任何外在的“羊皮”、任何“属灵的话语”、任何学位的证明,都不能遮掩人犯罪的本质。在圣洁、公义的神面前,就只有一个结果:“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这使所有世人都必然面临生命的结局,就是死——一种消极的公平。经文在“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之后,给我们加上宝贵的宣告说:“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3:24)经文也在“罪的工价乃是死”的事实之后,带出“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3)的盼望。这一切都出于“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得蒙基督救赎的罪人在面对自我形像形像时,不仅仅是要直面自己犯罪的事实,放下自己一切的“面具”,用真实的自我来面对神。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凭着自己的行为在神面前站立,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说:“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4:13)所以,在神面前,我们需要拿掉一切的“无花果树的叶子”、不要再推卸责任,敞开自己让神进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恢复伊甸时期生命的单纯,用真实的生命面对人生。三、独特的身份生活中,我们常以地位、学历、称号放在自己的名片上,以助自我形像的建立。我们常以学问的多少、财富的积累、地位的高低作为衡量人们成功、失败的标准。然而一切外在的形像都会因时过境迁而改变,它们只能成为人一时骄傲的本钱。所以,“好汉不提当年勇”就成为我们不得不提的劝勉。人的自我形像不能以外在的身份来辅助,而应当建基在神的创造与救赎的定旨上。从神创造的本身来看,上文所指的“神的形像”与超凡地位已经使人认识到自身在所有被造者之上;奇妙的拣选使我们认识自身罪恶,知道自我形像不是建基于个人的行为上,完全在于神的恩典。一切蒙神拯救的基督徒,在基督的救赎里恢复了原本“神的儿子”的名分,使我们得着独特的身份,就是彼得所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被拣选的族类”与旧约神特选的子民——以色列有共通之处,显示神对其子民的特别眷顾;“有君尊的祭司”既恢复神在创世之初给予人类“大地的祭司”(杨牧谷语)的职分,也使基督徒与旧约祭司职份相连接,恢复原初神人无间的亲密;“圣洁的国度”则显出基督救赎的恩典,让一切蒙恩的子民因信称义,也因基督的宝血得成圣洁,不再需要任何“无花果树的叶子”来遮掩;“属神的子民”则从主耶稣所说“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的实质,使基督徒无需活在世界所赋予的价值和要求当中。当人们为银行卡数字压力越来越大时,当人们为名片上的头衔而来回奔波时,当人们因为别人的打击而心灵不得释放时,当人们因为树立形像而翻箱倒柜时,基督徒可以活在单纯的知足中,不再为名利、金钱、地位所困。正如保罗所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杨牧谷牧师劝勉说:不要时时跟着群众走,不要依赖群众造声势,不要躲在群众背后,过安全稳妥的生活。敢于被上帝个人化,敢于站出来,最终你会发觉,信仰已将你的生活改变得焕然一新。第二课基督徒的价值观经文:可1:15;太6:24;腓3:4-8引言:价值观是一种个人信念,是人衡量事物轻重、优先次序、重要性、个人价值及取向的标准。这种信念促使我们采取倾向于某种行为模式或生活方式的行动。说得浅白一点,就是一个人生不可不面对的问题:“你最看重什么?”这种“看重”的程度由兴趣、偏好、尊崇再到委身,在表现形式上是逐渐上升的。从非基督徒到基督徒,在身份的转变中,其价值观也随着改变。保罗要求基督徒“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弟兄们”从世俗的价值观念改变,建立合神心意的价值体系,从而真正活出“活祭人生”。一、价值观的来源价值观的形成从纵向来说,与人的社会化经历有关,每个人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及成长经历,都影响着他的价值观。一位服过兵役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会讲求纪律、规矩;生活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社会圈子中的人会将金钱的获取作为生命价值的体系;成长在“书香”家庭的孩子,会将知识的积累看得很重。从横向来说,亨特·刘易斯在其《价值观问题》一书中提出的人的价值观六大来源,可以说明问题:权威、逻辑推论、感觉体验、情绪、直觉、科学[1]。面对同样的问题,这些价值观的来源对人的判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文革期间,基督徒在选择信仰基督与否认基督,实在经历价值衡量。成长于基督教家庭、尝过主恩滋味的基督徒,以基督的教导为权威,认定为义受逼迫是有福的,因此他会选择信仰基督;虽然在人面前承认过基督,对信仰未有完全的认识,在红卫兵的威逼之下,他就有可能放弃信仰。在面对逼迫时,基督徒认为:否认信仰就是否认基督,否认基督的人是不能在末日得救的,所以不能放弃;有人认为:我若只是口里否认,心里照样相信,人家也不知道,相信神也会体谅,因此他就可以放弃信仰。基督徒在面对逼迫带来的痛苦时,若感觉自己身体虽苦,心里却是喜乐的,就不会放弃信仰;若在面对信仰的逼迫时,一下子就被面前的痛苦所吓倒,就可能会放弃。在面对逼迫时,基督徒若心里乐意为主受苦,那喜乐的情绪使他更加坚定;若面对逼迫时心中有埋怨,信心就会动摇。直觉告诉基督徒逼迫只是暂时的,神一直在看顾着,那他自然就会刚强面对;直觉若告诉他基督教已走到尽头,再无信仰自由的可能,信心软弱也属必然。基督徒相信科学与信仰不冲突,是可以对话的,基督徒不单不放弃信仰,可能还做两者调和的工作;他若不能解释信仰与科学之间的不明暸之处,就有机会放弃信仰。二、价值观的改变在面对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时,不管是社会背景、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或是权威、逻辑推论、感觉体验、情绪、直觉、科学,都在塑造着现在的“我”,影响着“我”。但我却并非完全被动、没有主见的,是可以选择顺应或抗拒的。我的选择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第一是由个人主导的价值判断;第二是由社会决定的价值判断;第三是由神掌管的价值判断。“我的青春我作主”是今日社会青年不变的口号。“我做什么事情,你管不着”,是人们对于规矩的反抗。“爱我,就请不要追问我的过去”,是恋爱男女追求爱情却保持私隐的心里话。2010年4月7-8日,南京大学教授马尧海“聚众淫乱”案开审,“换偶”的主谋马尧海之前向媒体展示“换偶无罪”的牌子。这是个人主导的价值判断的集中体现,是将个人自由极度提升的产物。斯图亚特提出:“一个人要什么、做什么,完全由内心‘独立的自我’决定,可以毫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甚至无须给别人一个交代。显而易见,如果一个社会照这个原则运行,必然走向分裂和崩溃。……被供奉在‘自主’神坛上的那种不受限制、不受管束、不受约束的自由,并不带来自由,而是带来混乱。”[2]社会决定的价值判断则认为:个人不能凭自己的意思行动,真正的民主需要一个对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威同样尊重并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价值体系。然而,谁是社会决定价值观念的主导者,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南京马尧海的案件中,社会各界的论调此起彼伏,不能产生统一的价值判断。过程中,以社会学家李银河为代表的“无罪论”一度占了上风。虽然,法院最终给马尧海判了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但社会决定的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已暴露无遗。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是任何个人或社会团体,乃是创造人类的神。保罗见证说:“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