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命价值评估第一节人力资本方法第二节支付意愿方法第三节多期选择模型第四节意外死亡的赔偿第五节生命价值评估实践1引言一、生命价值的概念在灾害经济学中,所谓的生命价值,更多地是指生命的统计价值,具体地说就是,在给定的时间区间上,为降低死亡发生的一定概率,单个个体或某个共同体愿意支付的最高成本;或者说,单一个体或某共同体因承担一定的死亡概率增加而愿意接受的最低收益补偿。2我们知道,无论是个人或者政府,都会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来尽可能减少因灾害(更确切地说是致灾因子)的发生而导致的人员伤亡数量。但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任何这种规避人员伤亡的措施都会导致相应的成本发生。换句话就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约束下,我们不可能无限地使用现有资源去规避所有可能性的致灾因子的发生而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二、生命价值评估的含义3也就是说,在一定技术水平约束下,人们能够使用的防止因灾害而导致的人员伤亡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来规避这种灾害事件的发生,就需要了解某种致灾因子发生的可能性,这种致灾因子的发生对人员造成伤亡程度的轻重,以及我们在一定技术水平约束下能够动用或准备的防灾资源的数量(我们假定使用的防灾资源的质量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是既定的)。41、也就是说,从社会整体效用水平出发,若防灾减灾资源的数量是受约束的,我们在进行防灾减灾资源的配置时,就需要要考虑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这种受约束的资源。为此,我们需要估计某种致灾因子发生的概率,这种致灾因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各种不同程度发生的概率,以及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等。52、就单一个体生命的效用水平而言,若某一个体的生命因某种致灾因子的发生而导致了伤亡,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该生命个体在其未竟的存续期可能产生的为他人所能供给的收益而产生的效用水平。当然,如何定量估计这种效用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主要从保险赔付的角度来估计该生命个体在其未竟存续期所能产生的收益来衡量这个效用水平。6换句话就是,若防灾减灾资源的数量是受约束的,当我们考虑的是单一个体生命的效用水平,我们在进行防灾减灾资源的配置时,主要考虑的就是该生命个体在其未竟的存续期内所能创造的收益水平。这就是所谓的人的生命价值理论。正如著名保险学家侯伯纳强调的,人的生命价值是指个人未来实际收入或个人服务减去自我维持的成本后的未来净收益的资本化价值,这是一个人为自己创造的收入或财富的多少为依据,来确定和衡量其价值的大小,一个人赚取的财富或收入越多,其生命的价值就越大。7那么,我们怎样来定量估计单一个体生命在其未竟存续期所能产生的收益呢?这就是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本章阐述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将采用哪些方法来定量估计单一个体生命在其未竟存续期所能产生的收益。8第一节人力资本方法人力资本方法(humancapitalapproach),说得简单些,就是将一个因灾害而死亡者的生命视为人力资本,并通过人力资本价值来估算该单一个体的生命价值,也就是通过计算其未竟持续时期内可获得的预期收入来评估死者的生命价值。这种方法根据死者的年龄,考虑死者的性别,计算平均寿命期内所获得收入的净现值。一、基本概念910二、基本模型(一)需要考虑的因素既然通过计算死亡者未竟持续时期内可获得的预期收入来评估死者的生命价值,这就需要考虑该逝去者获取收入的能力及其活到平均寿命时能够获得的收入数量,因此任何在经济现实中能够影响个体经济主体收入能力的所有因素我们都应该考虑,诸如性别、受教育水平、年龄等等。但在此,我们仅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11、年龄(1)从确定性情况来看,若假定单一个体在其整个生存过程中,不会因意外情况而死亡,也就是假定单一个体总是能够生存到其不能获取收入的年龄(以平均寿命计算)而死亡,那么我们可以确定地说,人的年龄不同,其获取的收入数量及获取收入的能力就会有较大差别;(2)从不确定性情况来看,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其发生死亡的概率也是不同的,从而也会影响到单一个体的获取收入的能力及数量。在此,我们仅考虑不同年龄对单一个体获取的收入数量的影响。122、贴现率大家知道,一个人逝去之后,就丧失了获取收入的能力。因此我们要计算其从死亡之后到平均寿命结束这个生命区间上的价值大小,就需要对这个时间区间上能够获取的预期货币收入进行加总,并依此标示其生命的价值。但货币的价值是随时间而改变的,也就是说,构成这个时间区间上的不同时点的货币收入的实际价值是不同的,我们不能把这些不同时点上的货币收入按照相同的价值标量进行加总。13为了实现这种加总,我们就需要把这些不同时点上的货币收入水平折算成具有相同的实际价值,再进行加总。在会计处理上,我们通常会将这些不同时点上的货币收入按照一个贴现率,折算成现值再进行加总。也就是说,需要将未来不同时点上的预期收入需要通过一个贴现率来进行等值计算才能进行加总,以定量估计死亡者的生命价值。14一般认为,这个贴现率应该根据社会贴现率计算。所谓社会贴现率,是指在公共投资项目评估过程中,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为真是社会现值的贴现率。从理论上说,它可能是是一个经济社会平均的利率水平。这个社会贴现率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难以确定的。15(二)基本模型(1)titiiYPVr1、确定情形式中,假定某人的死亡年龄为t,Yt+i是其年龄为t+i时也就是其死亡后的第i年的预期收入,r为社会贴现率,假定在所有时点上的社会贴现率相同。(1)单一年份预期收入的现值:(2)生命价值:tTiiitrY1)1(生命价值162、不确定情形(1)单一年份预期收入的现值:iititiitititrYPrYPVE)1(0)1()1()(式中,假定πt+i表示某人从年龄t到年龄t+i发生死亡的概率,其他假定与确定情形相同。(2)生命价值:tTiiitittTiiititrYPrY11)1()1()1(生命价值17(三)应注意的问题1、人力资本法所计算的收入为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不计算在内。如家庭拥有的动产(诸如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资本性收益和财产性收益不计算在内。不计入财产性收益,是因为我们可以假定这种收益不收生存或死亡状态的影响。2、使用人力资本法时,所选择的社会贴现率对于计算的现值影响非常大。贴现率越大,未来收益的现值就越小;反之,贴现率越小,未来收益的现值就越大。例:不同社会贴现率对收入现值的影响表6-1不同年龄组男性未来收入的现值单位:美元(1977年)年龄组贴现率2.5%6%10%0-4405,802109,36431,91820-24515,741285,165170,70740-44333,533242,600180,35265-6925,33121,80118,82518三、人力资本法的意义和局限性(一)意义1、为意外死亡对家庭收入造成的影响提供基本的参考,对于解决意外死亡家属的补偿也很有经济意义。2、与其他方法相比,人力资本法的优点是所需要的数据如收入指标等容易采集,公式简单,也比较容易定量,且数值相对稳定。1920(二)局限性1、隐含着低收入者的生命价值低于高收入者;2、人力资本法忽略了个人自己的福利和偏好,给生命价值下了一个很狭窄的定义,即个人的生命价值等于其在市场上的产出;3、人力资本法还存在极易受贴现率的影响。第二节支付意愿法一、生命价值概念二、降低死亡概率的边际支付意愿三、存在多种风险的边际支付意愿21一、生命价值的概念22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经济资源限制的影响,我们不可能消除所有的风险。那么可能的办法是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进行排序,然后有选择地加以降低或排除。如下表中所示的风险事故中,吸烟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戒烟或减少焦油和尼古丁的吸入量来降低吸烟的风险,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来降低其他风险等。表6-2生活中的死亡风险序号风险源年死亡风险1吸烟1/1502癌症1/3003机动车辆事故1/50004陨石1/60005工作事故1/100006家庭事故1/110007中毒1/370008火灾1/500009航空事故(乘客死亡数/总人数)1/2500002324但我们不会因为需要规避这些风险就不去从事我们需要完成的各种工作或事项。其原因就在于我们通常会在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收益(诸如收入、社会价值等)与降低风险所花费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然后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在风险与收益间进行选择。换句话就是,人们会权衡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成本与收益,并遵循“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进行选择。这就为计算生命的统计价值提供了参照条件。例:是否接种甲肝疫苗?为减少一万分之一的患甲肝死亡的概率,人们可以选择接种甲肝疫苗。如果接种疫苗的费用是100元,人们可能考虑接种疫苗以减少这一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如果接种疫苗的花费是1000元,你还会选择接种疫苗吗?我们可以推定,在这种价格下接种甲肝疫苗的人会减少。2526上述的例子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或现象就是,如果接种甲肝疫苗的价格上升为1000元,会有人选择不接种这个疫苗,因为购买这一万分之一的死亡风险概率下降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太高。假设这个事实是真实的,那么人们在权衡这一成本高低的过程中,反映了人们对降低风险的支付意愿,隐含了人们对其生命统计价值的认知或理解。从上述例子可看出,有些人为降低一万分之一的死亡风险概率而接种甲肝疫苗的支付意愿小于1000元。支付意愿生命价值死亡风险降低的概率PVSL0limPdPVSLd或:271、由此,我们可以将生命价值定义为:即:根据上述公式,可推算出接种甲肝疫苗中生命统计价值为:)(1000001.0100万元PVSL28上面的例子是关于个体情况的,同样地,社会总体状况的生命统计价值就是计算社会总支付意愿。如某经济体中有1000人,在某种污染水平下,年死亡的概率为0.004,假定一项控制污染的措施能使得死亡概率下降0.001,没人缘为这项措施支付1000元,那么,这项措施的社会总支付意愿就是100万元。由上述描述可知,若该项措施得以实施,则每年减少的死亡人数为1000×0.001=1人。这就是说,该社会为了每年减少死亡1人,总支付意愿为100万元。这种思考方式与上述公式的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即有:)(100003.0004.01000万元-PVSL292、根据劳动市场上的风险与工资情况,我们也可以推断出生命的统计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生命的统计价值表现为:死亡风险提高的概率受偿意愿生命价值在劳动市场上,工人会根据工作中的风险情况要求不同的工资水平,工作中的风险越高,工人就会要求较高的工资作为风险补偿。这里说的就不再是风险降低的支付意愿,而是接受风险提高的受偿意愿。30因此,在支付意愿法中,生命的价值就是在给定的时间里,为降低一点死亡概率而愿意支付的数额,或个人愿意接受一点死亡概率的提高所要求的赔偿。无论是支付意愿还是受偿意愿,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数字,从经济学意义上讲,都代表着人们在死亡风险与收益或支付的货币价值之间进行交换的均衡比率。3、生命价值的定义在这里需要记住的是,生命价值评价的是死亡风险,而非特定个人的生存与死亡问题。表:6-3生命价值与支付意愿消除万分之一风险的支付意愿生命价值A无限大无限大B超过1000大于10000000C500-10005000000-10000000D200-5002000000-5000000E50-200500000-2000000F00314、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对于某种特定风险的评价是不同的,因而就会产生不同的支付意愿,因此,没有确定的生命价值。如下表所描述,对于不同个体,其支付意愿不同,因而据以计算的生命价值也不同。如下表所示:32(一)死亡风险的经济价值表示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在采取各种降低死亡概率的防灾减灾措施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人们对这种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个人愿意放弃这种降低死亡率的措施而接受的补偿即受偿意愿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