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2、论据:3、论证: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2议论文写作指导会分析才是硬道理3•一、引言•二、运用论据的原则•三、如何写好分析句•四、训练4例证法是高中生写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如果例证法用得好,让事实说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嘛。然而,仅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要有鞭辟入里的分析,边摆事实,边讲道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那才使人信服。5一.议论文论据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事实论据要确凿2.选择的典型性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3.运用的精炼性沙里淘金,精益求精4.材料的新颖性材料新、旧材料新作法6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7①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②史蒂芬.霍金,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③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④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8在论证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分析材料,论证的本质就是分析。分析,就是把事实论据蕴含的意义挖掘出来,使材料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二.如何写好分析句?(重点)9练习1:(1)示例:《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从“毫末”“累土”“足下”开始的。(正面分析)不自“毫末”,何来“合抱”?不起“累土”,哪来“九层”?不始“足下”,何以“千里”?(反面阐释)(分析句)可见,一切贵在“始”。(结论句)成功贵在“积累”。正反对比分析10请同学们用这则材料推导出“成功贵在‘积累’”的结论。《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成功贵在“积累”。“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由“毫末”“累土”“足下”一点点累积而成的。(正面分析)没有“毫末”之积,何来“合抱”之大?没有“累土”之积,哪来“九层”之高?没有“足下”之积,怎至“千里”之远?(反面阐释)(分析句)11练习2:泰戈尔说:“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材料句)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结论句)翅膀本是用来追求飞翔的快乐与自由的,倘若用来追求金钱,则失去了翅膀本来的作用。生命本是用以追求自然的奥秘、精神的浩瀚、灵魂的自由的,倘若仅仅用来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乐,则失去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失去了作为人本该享受的精神的快乐与自由。引申类比法12练习3:一千个“0”,也比不上一个“1”。(材料句)空谈永远比不上实干,空想永远不如务实。你看:“0”尽管大腹便便,内里却空无一物,即使一千个“0”,也仍等于一无所有;“1”虽然骨瘦如柴,却很实实在在,即使一个“1”,也自然代表一份不容抹煞的价值。“0”就象一张夸夸其谈的大嘴,“1就像一只默默劳作的大手”,二者岂止天壤之别?比喻论证法13写好分析句方法小结:•正反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论证法•多种论证法综合运用14《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句)可见,成功贵在“积累”。(结论句)“合抱之木”,不可谓不“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由“毫末”“累土”“足下”一点点累积而成的。(正面分析)没有“毫末”之积,何来“合抱”之大?没有“累土”之积,哪来“九层”之高?没有“足下”之积,怎至“千里”之远?(反面阐释)(分析句)训练一《劝学》有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材料句)可见,成功贵在“积累”。(结论句)15学以致用:•如果以08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为论点,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有合适的论据?这些论据是什么?《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游褒禅山记》……不要轻易说”不”(中心论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