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18#基础砼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现行有关国家、行业、地方规范标准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981.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6《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1.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1.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技术标准》JGJ59-991.13《高层建筑箱型与筏板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14建筑施工手册、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住宅部分占地面积598.9㎡,地下为1层地上3层为商业,地上4-21层为住宅。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1300㎡(地下室603.9㎡、储藏室870.9㎡),商业1741.9㎡,总建筑面积13913.1,建筑高度67.7米,东西长50.2米,南北宽13.5米。本工程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板基础。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1.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场外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场内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和平板振动器,混凝土浇筑分层采用斜向分层法,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分层振捣密实。混凝土养护竖向和水平方向结构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封闭。2.本工程的基础筏板厚度分为1.0m,混凝土量约为785m3多方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整体性要求高,混凝土连续浇注,一气呵成。施工工艺上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好,不至形成施工缝。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由西往东浇筑,本工程共分为5段施工区。2.施工部署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根据现场分设的施工段浇筑混凝土。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分为5个施工段,每段区域大约11米。在土建结构施工的同时,协调好安装工程预留预埋的穿插作业,积极配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的安排和混凝土的量较大,每段的混凝土连续不断的浇筑。不允许留设施工缝,现场的管理人员做好值班工作。负责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质量的抽查、混凝土配合比的抽查,以及施工人员的跟班作业,同时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3.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1.准备工作a、钢筋的隐蔽工作已经做完,并以核实预埋件、线路、管线、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的无误。b、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的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的要求。c、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的用量。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进行技术交底。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d、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畅通,仔细检查固定架的稳固情况。提前签订商品混凝土的供货合同,签订时由技术部门提供具体供应时间、标号、所需车辆的数量及其间隔的时间,特殊要求如抗渗、塌落度、入模的温度等的资料。2.主要的措施2.1混凝土搅拌a、认真选择搅拌站,所选择的搅拌站应具有足够的供应能力,能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砼浇筑前,检查搅拌站所用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以防由于计量不准而影响砼的质量,导致质量事故。b、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按配合比称量水泥、砂、石、外加剂。混凝土原材料投量允许偏差:水泥、外加混合料为±2%;砂石±3%;水、外加剂为±2%。原材料投料时应依次加入石、砂、水泥和外加剂,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小于50s。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及时测试坍落度和制作试块,拌好的混凝土应及时浇筑,发现离析现象应重新搅拌。2.2混凝土运输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车运输,控制如下:a、混凝土运输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车斗内的积水排净。b、装料完毕,允许用不超过3—5Kg的水清洗接料口(仅限预拌混凝土厂)。c、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5转/分的慢速转动。d、向泵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20—30秒,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当拌筒停稳后,方可反转卸料。e、当遇特殊情况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保持慢速拌合混凝土。f、喂料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及溜槽等,并排净积水。掺有外加剂的延续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g、超出延续时间时,预拌混凝土厂驾驶员应立即通知调度,由调度通知相关人员与顾客洽商处理办法;现场搅拌混凝土质量负责人应立即确认混凝土状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质量隐患。3.主要施工工艺3.1泵送混凝土工艺a、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用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输送的混凝土拌合物称为泵送混凝土。由于泵送混凝土与通常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不同,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除了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耐久性等之外,还要满足管道输送的要求,即要求有良好的可泵性。所谓可泵性是指具有能顺利通过管道、不离析、不泌水、不阻塞和粘滞性良好的性能。因此,用于泵送施工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其材料及配合比除满足本章材料规定的要求外,尚需、满足下述要求。①水泥配置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所规定的标准。②水泥使用港口中联水泥PO.42.5,考虑到降低拥落度、掺入适量的Ⅰ级粉煤灰和适当提高砂率。③拌制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搅拌水温度7-8摄氏度。④泵送混凝土掺用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⑤粉煤灰:泵送混凝土宜掺适量粉煤灰,应符合《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b、泵送混凝土配合比①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等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的要求。③泵送大体积混凝土运送到现场的坍落度控制15-18cm,塌落度的允许误差±10mm。④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6,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为38%~45%,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大于300Kg/m3。⑤泵送混凝土应掺加适量外加剂,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而定,不得任意使用。掺用引气型外加剂的泵送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大于4%。掺加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以水泥重量的百分率计):用硅酸盐水泥时为50%;用普通水泥时为40%;用矿渣水泥时为30%。c、泵送混凝土供应①泵送混凝土运送:泵送混凝土宜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拌筒内积水倒净。除此之外,严禁往拌筒内加水.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送途中,拌筒应保持3~6r/min的慢速转动。②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喂料前,拌筒应用中速或高速旋转,使混凝土拌合均匀;喂料时,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士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暂时中断泵送作业时,应使拌筒低转速搅拌混凝土;混凝土泵的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杂物进人混凝土泵造成堵塞。使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并排尽积水。喂料作业应由本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驾驶人员操作。3.2混凝土的运输泵送a、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搅拌完成至浇注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运输期间严禁加水,每车砼运到现场后都要取样测定坍落度,合格后方可使用。b、混凝土泵送在砼泵送前,先用适量的水湿润泵车的料斗、泵室及管道等与砼接触部分,经检查管路无异常后,再用1:1水泥砂浆进行润滑压送。开始泵送时,泵机宜处于低速运转状态,转速为500—550r/min。要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情况,输送压力一般不大于泵主油缸最大工作压力的1/3,能顺利压送后,方可提高到正常运转速度。泵送砼工作应连续进行,当砼供应不足或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压送速度,以保持连续泵送。慢速泵送时间,不超过从搅拌到浇筑完毕的允许延续时间。3.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a、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整体性要求高,混凝土连续浇注,一气呵成。施工工艺上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好,不至形成施工缝。混凝土的量比较大现场划分5个施工段浇筑。本工程采用1台固定式混凝土泵浇筑基础混凝土。b、筏板基础由于混凝土的量比较的大,一气呵成浇筑比较的困难。现场根据浇筑顺序划分5个施工段。施工工艺上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必须又保证上下层砼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至形成施工缝。C、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底板砼浇筑采用斜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方式,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砼施工质量。d、混凝土振捣时,在斜坡底部及模板上部会出现大量泌水,可采用软轴水泵抽走。浇筑时每间隔半小时左右,在砼初凝时间内,对已浇筑的砼进行一次重复振捣,以排除砼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水分和空隙,提高砼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增强密实度,提高抗裂性。砼浇筑成型后的砼表面水泥砂浆较厚,在混凝土的上部均匀的撒0.5-1.0的细石子。然后按设计标高用标尺刮平,在初凝前用用木抹子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3.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3.4.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因从基本概念上认为,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作用,即外荷载作用和变形作用,这两种作用可称为“第一类荷载”和“第二类荷载”,“第二类荷载”即“变形荷载”。国内外大量调查说明,由于“变形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80%以上,变形作用包括气温、生产热源、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作用;湿度变形作用(收缩和膨胀变形);地基不均匀变形作用(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等。从材料方面看,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其水化热为40~60卡/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就存在蓄热与放热过程,混凝土绝热温升可达到30~50℃,与环境温度出现温差效应,持续放热时间达30~60天。研究表明,当混凝土内外温差为10℃时,产生冷缩值约0.01%,当温差达20~40℃时,其冷缩值则为0.02~0.04%,这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3.5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构造设计等全面考虑,结合实际采取措施。a、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减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考虑到砼防腐要求不减少胶凝体含量,同时又便于泵送的原则,砼中适当掺加一定量的Ⅰ级粉煤灰。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类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b、加强施工中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内外温差控制25ºC以内,及时调整保温或者养护措施,根据温差的数值调整上部的草帘子覆盖的层数和是否浇水。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的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c、砼浇筑后养护时间不少于14d,侧模拆除时间不早于7d,采取带模养护,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效应”。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d、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选择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砼的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采取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砼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砼早期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