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课第一框题《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将乐一中郭国华1、教材内容及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2、学生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分析:第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因此,学生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学习相关知识基础。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常识知识,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哲学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学生能力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学生心理分析: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3、设计思想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1)结合经济领域的价值,深入领会哲学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2)搜集丛飞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3)结合趣味哲学案例,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4)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5、教学重难点1、识记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含义。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6、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框题一:价值与价值观1、人的价值(1)价值的基本含义(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活动一]、提问:1、请说说在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2、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活动二]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1、说出一件你印象最深的让你感动的事。教师解说: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学生举例:如艺术价值,生存价值等。学生回答:不是一回事。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但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学生回答会涉及到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等。通过概念的比较,直接切入课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教学效果作用直接。放歌曲目的主要是营造气氛,激发感恩社会,回报父母的思潮。为下面讲课打下伏笔。3(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值选择?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以什么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活动三]1、展示FLASH《天堂与地狱》(见8、附件上课资料1)2、播放视频《感动中国》丛飞的事迹一位深圳歌手与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问题设置]:丛飞的人生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针对他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想一想,人们在上述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认识是受什么观念支配的?[投影材料]富穷爸爸导致不同价值观。给学生资料。阅读并讨论(见第8点附件:讨论:同样做一件事,为什么会有两种结果?思考:从这位歌手身上你有怎样的思考。答:主要受价值观的影响[问题设置]:(小组讨论)1、对于大学生对待大学生活有几种态激趣。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讨论的方式。联系生活中自己对待父母、同学等态度。激发学生思索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哪个更重要。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通过时代英雄人物的事迹展现,可以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憾,认识到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现实意义过渡,导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讲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即将走上大学校门的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4○.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播放广告《妈妈,洗脚》上课资料)[探究四]:如果你考上大学后,你会如何对待生活上比你困难的人,如何对待比你家境好的同学。你们有什么价值观?有什么理想?准备怎么实现?视频:《法制生活:马家爵的犯罪动因。学习了此课后,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回去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让他们感动的事。度?2、为什么会有这些态度?如果你也步入大学,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起点?3、在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能有什么启示?思考:从马家爵的悲剧中,你得出什么思索?向打下伏笔。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而言,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希望中学生进行反思。为将来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基础。在孩子的童声中,给同学们无限的想像空间,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期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7、教学小结与反思:本框主要介绍了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为它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感恩父母。反思:哲学思想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学习哲学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深刻,我想让学生理解一点,就是哲学并不是说教,不是用这个理论来说明我们的政策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符合马克思理论。因此,我们所编写的教材存在一些问题。它有时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为了不让政治课成为学生考试的工具。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收获。我在备课过程中比较注重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希望他们学了以后,真正有所得。我想让他们知道学习哲学后,它对于我们而言有意义,尤其是对我们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政治老师在学生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充分发挥这一功能,让政治课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8、附件:上课资料:1、天堂与地狱有人曾向上帝请教有关天堂与地狱的事情。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都瘦骨嶙峋,5一脸饿相。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到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人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前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个个心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这个人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能喝到肉汤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会喂别人。师:同样的条件,为什么会有两种结果?2、富穷爸爸导致不同价值观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穿名牌、用手机,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大学校园里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现象给大学生心理成长造成冲击,也使校方的学生管理面临难题。专家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反映,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缩小“象牙塔”里的贫富差距。现象生活上穷学生连菜都吃不起富学生月消费超千元记者在西安几所高校发现,许多贫困生将很大精力用在勤工助学上,他们在食堂买最便宜的饭菜,有的甚至不吃菜只吃些主食,一天的花销仅三四元钱。而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贵族”学生却是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样样俱全,月消费达千元以上。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附近的餐馆,生意十分火爆,记者看到来这里消费的大多是高校学生。一些正在就餐的同学告诉记者,通常在节日、同学生日或有同学得奖学金的时候,他们就出来聚餐,埋单一般是大家凑份子,一顿饭两三百元左右。也有有钱的同学轮流“坐庄”请客的,一顿吃四五百元是常事。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某班上,“富学生”一个月消费至少在2000元以上,“手机费就要1000多元”,而“穷学生”一般靠助学贷款维持学业,消费窘迫,“几年没见买过一件新衣服的同学有好几个”。据了解,富裕的学生基本上属于两大群体,一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官员的子弟,二是私营企业主的下一代。而贫困的学生也来自两大群体,一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二是城市低收入阶层。贫富分堆皆因话题各不同分析:西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舒拉说,一些大学生追求“高消费”已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那些家庭富裕的学生,花起钱来更是大手大脚。西北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苏斌说,现在大学生交往多是以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划分的,能穿得起同等品牌的衣服、用同等品牌的化妆品、有笔记本电脑等等,就有共同语言。相反,贫困生因为生活都比较拮据,在一起相处的共同语言也多些。6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石英认为,大学校园中的高消费者与贫困群体的出现,是社会上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体现。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社会背景和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这种差异带到大学里,必然导致学生中出现贫富差距、优越感差距。应该高度重视这一校园新现象,特别是它对贫困生心理的不利影响。社交上穷学生少进学生组织富学生多数交游广阔韩东晖,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担任过所在系一个班的辅导员。上个世纪90年代初毕业的他很感慨于现在大学生内部的差异,“贫富差距在显著拉大,在大学生中间形成了一条逐渐蔓延的裂痕”。“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家境贫寒的学生加入到学生组织中去的较少。而活跃在学生组织中的,大部分是家庭条件优越的所谓‘富学生’”,韩东晖说。在韩东晖带过的那个班级里,进入到系里、学校里学生会等学生组织里的是几个家境宽裕的孩子,而来自西部以及农村地区的几个“穷孩子”基本上和学生组织绝缘。社交消费高令交际圈迥异分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