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子课题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马吉利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而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我校地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在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因此,孩子对学习是应付了事。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而学习一但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和创新了。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中悉心探索,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为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结题报告主要是对子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的研究进行汇报阐述。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叶圣陶说:“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重要的地位。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中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就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逐步形成自我调控能力。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以《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行为心理学》中的有关行为习惯的理论作为研究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有关要求为理论导向;以教育报刊中有关学习习惯培养的经验教训为理论补充。博采众长,作为我们的实践指南。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二)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2、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3、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具体途径为:(一)课题研究与常规工作相结合,只有在工作状态下研究,课题研究才有真正的意义。(二)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谈话调查、听随堂课观察,旨在摸清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变化的规律,了解培养方法的效果。(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课题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课题组的成员大都能经常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日记、叙写教学案例和教学故事。(四)教师团队的互帮互助。开展课题研究,就要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五)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其形式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六)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过程(一)第一阶段(2009.7------2009.12):研究的准备阶段1.确定研究课题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习惯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筛选通过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作为研究课题。2.组建课题组课题研究小组由张立任组长,主研教师为王玉忠、王玉平、马吉利、李林、张浩等6位教师。3.课题组还设计出了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4.开展调查、访谈,初步进行资料的搜集及分析工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比对资料。5.申请立项,进行开题论证,布置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二)第二阶段(2010.3------2010.12):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心得,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1.课题组制定了多种制度:(1)课题研究记录制度,(2)教师实验记录制度,(3)课题研究评估制度,(4)课题研究奖励制度,2.课题组还要求主研教师做到“五个一”:(1)读好一本书,(2)上好一节研究课,(3)每个人一个研究重点,(4)每期一次数据统计与分析,(5)每年一篇优秀经验论文。我们特别倡导研究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我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单周进行课题专题理论学习、讨论;双周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中将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案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通报研究进程和阶段性研究成果,修正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间互听互评随堂课;教研月观摩研讨等。3.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深入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课题研究实施初期,我们针对学生的习惯现状组织课题组和其他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相关理论;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课题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4.“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小组的主要研究过程(1)调查了解学生相关现状,进行初步分析。问卷与谈话相结合,调查本校七至九年级232名学生大柳中学学生预习习惯调查表班级:姓名:调查结果1、在学习新知识之前,()。①经常预习②偶尔预习③基本不预习八年级:7%;九年级:12%八年级:34%;九年级:67%八年级:59%;九年级:21%2、在课前预习时,()。①只把新知识阅读一遍②一遍阅读一边试着练习③一边阅读一边操作学具八年级:70%;九年级:51%八年级:17%;九年级:34%八年级:13%;九年级:15%3、在预习中碰到困难你就()。①停止预习②请教家长或打电话问同学③努力克服并继续坚持预习八年级:88%;九年级:68%八年级:10%;九年级:25%八年级:2%;九年级:7%4、在课前预习时比较喜欢()。①不复习旧知识,直接预习新课②预习中遇到困难后,再复习旧知识③先复习旧知识,再预习八年级:76%;九年级:42%八年级:19%;九年级:40%八年级:5%;九年级:18%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八年级学生认识能力相对较低,知识相对简单,学习压力小,大多数学生不预习。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知识的增多和学习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因此,老师有必要在班级内提出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加强预习的指导和督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2)根据学生现状进行探索实践,探寻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有效策略①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的方法。八年级语文老师采用“读”“画”“查”“思”“问”“议”“记”等七种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预习。②提出要求,学生预习。九年级数学老师采用“两读一练”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预习。③加强对预习结果的评价,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我们一直注重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程度的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准确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助。④建立检查激励机制,采用成功体验法,摸索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的方法。部分老师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在班级评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家”“资料灵通师”“好词佳句工程师”等,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认真预习。5.“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小组的主要研究过程(1)调查了解学生相关现状,进行初步分析以课堂观察为主,以分类个别谈话为辅,结合问卷调查对我们七、八年级学生的听课行为作测定,了解和掌握学生听课习惯的基本现状,为学校课题研究提供原始数据,分析内在原因并提出建议,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听课习惯进行干预,为培养学生持久良好的听课习惯提供对策和依据,寻找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规律。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影响着他们听课的质量;学生课堂学习情绪和注意力影响着他们听课的质量;能不能做课堂笔记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听课质量;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对老师好恶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听课质量。问卷表明,我校八年级一部分学生对良好听课习惯的概念模糊,特别是八年级学生,对一些较高层次的学习习惯不大明确,更不知道怎么去做。另一方面缺乏主动培养意识。只有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才会去遵循,期间还要老师不断地提醒监督。(2)根据学生现状进行探索实践,探寻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有效策略①研究教师亲和力对学生听课质量的影响。②摸索强制要求对学生听课兴趣和质量的影响。③八年级老师试着从以下研究中总结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老师们用怎样的一个动作或用怎样的一句简短的话语来冷却沸腾的教室?听什么?课堂上怎样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④九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摸索“定向”培养学生听课习惯。⑤要求学生做简单的听课笔记,经常性抽查学生的此类笔记。⑥教法改革探索。创设教法改革氛围,使教师意识到,不改革教法,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不可能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大力提倡老师之间听随堂课,听推门课。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⑧教师善于捕捉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生成资源,及时评价鼓励,提升学生听课的品质。6.“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小组的主要研究过程(1)重温“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将这些知识告之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复习就是同遗忘作斗争。(2)利用“及时回忆法”进行复习,培养孩子及时复习的习惯。(3)利用“阶段复习法”进行复习,让学生认识到复习还具有整理知识的作用。参研老师观摩一节数学整理复习课,课后组织研讨。(4)利用“查漏补缺法”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建立错题库、处理错题库的习惯。(5)培养学生系统复习的能力,引导孩子在整理单元知识的基础上,跟着老师整理本学期教学内容的要点,梳理知识链条,形成知识网络。(6)教师试着依据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的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记忆类型,并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增强记忆力。(7)及时检测,反馈复习成效,让学生享受成功感,自觉进行复习。七、课题研究成果(一)我们的理论成果:1、(关于预习)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要遵循新课标关于预习的要求和层次;要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原则;预习内容的设计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