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青政办发〔2012〕22号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七月六日—1—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编制组二○一二年七月—2—前 言“十二五”时期,是青岛打造蓝色经济核心区,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城市空间规划,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工业产业集聚区1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环境和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提升集聚发展水平是推进全市工业发展由“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外延式战略,向“集约发展,创新驱动”的内涵式战略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科学编制《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开放载体,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加强园区资源集约利用,更好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导作用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在深入分析青岛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环境的基础—3—1本规划中的“集聚区”具有两层含义:在发展现状中,集聚区主要指各类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工业园区;在规划结果中,集聚区主要指以特定产业为主体、以关联产业为辅助的工业发展基地或工业集中发展区。上,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为参照,立足于发挥青岛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对未来五年全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优化布局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集聚区优化布局的具体方案和保障措施,是实施“青岛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促进全市工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举措。—4— 编制依据:1.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规〔2012〕47号)2.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规〔2009〕358号)3.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创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及做好创建省级示范基地工作的通知》(鲁经贸改字〔2009〕484号)4.《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6.《青岛市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7.《青岛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8.《青岛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9.《青岛市重点镇布局规划(2010—2020)》10.《青岛市工业布局调整指导意见》11.《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发展规划(草案)》12.各区、市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六大功能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范围:青岛市行政区划内的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青岛高新区的全部区域,陆地总面积约10788平方千米。—5—规划研究的对象为上述区市全部工业产业集聚区,包括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基地、工业功能区、科技园区以及其他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时期: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5———2020年。—6—目 录第一章 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13)……………一、集聚区发展概况(13)……………………………………(一)总体情况(13)……………………………………………(二)区域分布(18)……………………………………………(三)产业分布(18)……………………………………………(四)集聚区综合评价(19)……………………………………二、集聚区发展的作用(20)…………………………………(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二)优化了全市经济发展格局(20)…………………………(三)有效推动了全市城镇化进程(20)………………………三、我国集聚区建设实践及青岛发展差距(21)……………(一)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21)……………………(二)其他城市集聚区建设经验(21)…………………………(三)青岛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3)………………第二章 工业产业集聚区优化布局总体思路(25)…………一、指导思想(25)……………………………………………二、基本原则(25)……………………………………………(一)对接国家,高点定位(25)………………………………(二)统筹规划,区域协调(26)………………………………—7—(三)保护生态,持续发展(26)………………………………(四)创新驱动,内外兼举(26)………………………………(五)集约用地,突出重点(27)………………………………(六)政府调控,市场主导(27)………………………………三、发展目标(27)……………………………………………四、重点任务(28)……………………………………………(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扩大集聚区经济规模(28)………(二)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加快培育特色集聚区(29)………………………………………………………(三)强化创新和人才支撑,引领集聚区实现高端突破(30)………………………………………………………(四)提升城市品质,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30)……………(五)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提升集聚区发展活力(31)……五、战略布局(32)……………………………………………(一)优化现有集聚区空间布局(32)…………………………(二)空间布局总体构架(37)…………………………………(三)区市集聚区总体布局(44)………………………………第三章 蓝色经济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47)………………一、船舶产业集聚区(47)……………………………………(一)产业定位(47)……………………………………………(二)空间布局(47)……………………………………………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48)…………………………—8—(一)产业定位(48)……………………………………………(二)空间布局(49)……………………………………………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50)………………………………(一)产业定位(50)……………………………………………(二)空间布局(51)……………………………………………第四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54)……………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54)………………………(一)产业定位(54)……………………………………………(二)空间布局(56)……………………………………………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58)…………………………(一)产业定位(58)……………………………………………(二)空间布局(58)……………………………………………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62)…………………………………(一)产业定位(62)……………………………………………(二)空间布局(62)……………………………………………四、新能源产业集聚区(64)…………………………………(一)产业定位(64)……………………………………………(二)空间布局(65)……………………………………………五、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66)………………………………(一)产业定位(66)……………………………………………(二)空间布局(67)……………………………………………第五章 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69)………………—9—一、家电电子产业集聚区(69)………………………………(一)产业定位(69)……………………………………………(二)空间布局(70)……………………………………………二、汽车产业集聚区(73)……………………………………(一)产业定位(73)……………………………………………(二)空间布局(74)……………………………………………三、石化化工产业集聚区(76)………………………………(一)产业定位(76)……………………………………………(二)空间布局(76)……………………………………………四、机械(钢铁)产业集聚区(78)…………………………(一)产业定位(78)……………………………………………(二)空间布局(79)……………………………………………五、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83)………………………………(一)产业定位(83)……………………………………………(二)空间布局(83)……………………………………………六、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区(85)………………………………(一)产业定位(85)……………………………………………(二)空间布局(86)……………………………………………七、其他产业集聚区(87)……………………………………(一)产业定位(87)……………………………………………(二)空间布局(87)……………………………………………第六章 市重点发展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89)……………—01—一、市重点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89)………………………(一)市重点培育发展集聚区确定原则(89)…………………(二)发展思路与规划及目标(89)……………………………二、市重点创建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90)…………………(一)重点创建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区确定标准(90)…………(二)创建思路与规划及目标(90)……………………………第七章 保障措施(97)………………………………………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集聚区管理体系(97)……………(一)加强组织领导(97)………………………………………(二)强化评价考核(97)………………………………………(三)建立完善统计评估体系(97)……………………………(四)建立集聚激励政策(97)…………………………………二、按照产业布局规划供应项目土地(98)…………………(一)管住新上工业项目土地供应闸门(98)…………………(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98)…………………………………三、科学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99)…………………………(一)开展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99)…………………………(二)不断完善规划成果体系(99)……………………………四、加快项目引进和建设(99)………………………………(一)完善招商工作机制(99)…………………………………(二)做好项目建设服务(99)…………………………………五、加快特色集聚区建设(100)………………………………—11—(一)推动企业向相应集聚区内调迁(100)…………………(二)组织集聚区整合(100)…………………………………(三)组织开展创建产业示范基地活动(100)………………六、加大集聚区配套设施投资力度(101)……………………(一)探索多元融资模式(101)………………………………(二)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1)…………………(三)完善公共服务平台(101)………………………………七、做好规划实施和宣传(102)………………………………(一)组织好规划实施(102)…………………………………(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102)………………………………附件1: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布局示意图(103)…………………………………………………附件2:青岛市七大主导与传统产业集聚区布局示意图(104)…………………………………………………附件3:青岛市蓝色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布局示意图(105)…………………………………………………附件4:青岛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布局示意图(106)……—21—第一章 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一、集聚区发展概况(一)总体情况。根据市经济信息化委和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