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校园、重视校风建设实施方案(2011——2012学年度)一、学校“三风”、“一训”1、校训: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2、教风: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热爱学生教书育人3、学风:尊师勤奋多思刻苦善学4、校风:文明勤勉求实创新二、领导小组组长:白全武副组长:王庆效李尊城李翠萍成员:周渊清金学宝张锦宝黄涛涛白宗红三、校训的基本内涵与作用“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这里的“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下面按照校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把校训分为几大类型。1.提倡良好学风,指出应该掌握的治学方法有的校训充分表达了办学者在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他们希望求学者努力养成什么样的学风,掌握什么样的治学方法。比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拼搏、奋进、求实、向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开拓创新,严谨治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校训就非常具体地指出了“求实、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以及“知行合一”是在学业、学问以及人生中取得成功的有效方法。2.彰显教育目的和办学理念有的校训比较明确地表达了教育活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目的,学校这一社会组织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比如,“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敬业、修德、求是、创新”;“勤奋创新、为人师表”;“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等校训就比较充分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公民和社会的栋梁,学校应该提倡“思想自由”,通过“兼容并包”去传承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并不断创造新知识和新文化,只有“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3.培养高尚的人格,期待承担社会责任有的校训具体地昭示了受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人格,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拥有的人生追求。比如,“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日新月异、允公允能”;“勤奋、严谨、信实、诚信”;“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爱国、奉献、敬业、自强”;“止于至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公、诚、勤、朴”;“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厚德博学、崇实去浮”;“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等校训就非常明确地为受教育者树立了高尚的人格典范,并期待着他们将来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校训是办学者对学习者的总体要求,它表达了办学者寄托于学习者身上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具体学习活动方面的要求,更多地体现了对于人生、人的价值以及学校的社会责任等追求。从上面的校训分类还可以看到,通常的校训比较偏重于从治学方法乃至学风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或者比较偏重于对学习者提出种种比较高迈或堪称美德的人格追求。相对而言,从教育目的或者办学理念的角度来表述校训的就显得比较少一些。四、校风的基本内涵与作用校风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校风建设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望,同时也极大的制约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风建设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当务之急。校风是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经过学校全体成员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一种行为风尚,是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以及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学校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其他作风的总和。积极的校风对于加强学校纪律、巩固和发展学生集体、培养师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克服困难、实现学校目标、建立和发展光荣传统,都有推动作用。校风主要包括学风、教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学风是对学生思想方法、学习态度、进取精神、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教风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集中表现。优良的教风应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心血和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教师为学生而学,学而不厌;精心教导,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机关工作作风是指学校行政领导和行政管理机关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及精神状态。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搞好校风建设,首先要从机关工作作风抓起。对学校领导来说,第一,必须有忠诚教育的事业心和高尚品德。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德高才能服众、令众。第二,学校领导必须有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的精神。第三,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基层,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除此之外,校风还应包括学校的办学方向、生活秩序等内容。校风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成为基本的精神环境,引导着人才的塑造,牵引着人才的前进。校风是无形的,但它的载体是有形的,它体现在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干部的作风上,体现在校容校貌上,体现在校规校纪上。五、校风的特色及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校风作为学校的精神产品具有其鲜明的特色,正式依托这些特色,校风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是校风具有群体性。校风的群体性主要指学校的全体干部、教师和学生整个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学校群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当这个群体中一部分人对某种风气起着决定作用的时候,它会影响另一部分人,进而影响整个学校而形成校风。二是校风还具有渐进性。一所学校的校风,是这所学校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教育实践,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科学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反映出来。良好的校风绝不是靠短时间能突击出来的,必须在平时从点点滴滴的工作抓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良好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教育和推动力量,对每一位成员起着潜移默化和约束作用。三是校风具有稳定性。已经形成的良好校风一般不可能突然变坏;已经形成的不良校风一般也较难轻而易举地扭转过来。校风会对周围环境和新成员产生重大影响。如新生入学后,必然处于整个学校风气影响之下,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熏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自己的行为习惯慢慢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逐步适应整个群体所崇尚的风气,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校风得以长期保持和延续。四是校风校风有层次性。学校有校风、班级有班风,各部门有自己的工作作风,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良好的校风可以对组成学校的每个班级、每个部门产生积极影响,而每个班级、每个部门的良好风气又能维护、发展优良的校风。六、关于校风建设的几点建议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校风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1、建设良好校风于教师集体之中。教师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塑造者,教师的言行,在学生面前的一切行为,都是教育行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或消极的教育影响。因此,建设优良教师集体是建设良好校风的根本保证。重视师德教育。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通过定期的政治学习、专题辅导、座谈培训、总结交流等形式。使教师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素质;具有新时期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思想端正;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重视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品德;具有为人正直,忠诚老实,作风正派,情操高尚,襟怀坦荡的道德素质;具有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的优良师德。二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素质。通过业务学习,钻研教学,探索学术,使教师具备具备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基础专业知识及相关边缘学科知识,以及全面的教学技能,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是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课堂教法改革实验,班团队主题、系列活动,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使教师主动投身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使其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都得到提高,以适应当今的课改要求,从而使全体教师形成以教育的高质量,学生的高素质,办学的高效益为终极目标而踏实工作、奉献。2、建设良好校风于班级集体之中。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班级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场所。优良的班集体,良好的班级风尚,正确的舆论导向,浓厚的学习气氛,严格的常规管理,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起着同化、促进和约束作用,使学生个人行为形成群体规范。优良班级集体的建设,是建设良好校风的关键所在。加强常规管理。在班级集体建设中,我们把常规管理、养成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新生入学,抓军训,立规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学校制定的《学生手册》等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学生的各种规范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在坚持教育,积极引导的同时,坚持按规范的要求认真加以落实。通过定时检查考核和经常的抽查,及时反馈公布,并与评比“文明班级”、“先进班级”相结合,与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相配套,使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得到强化,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并内化为一种基本素质。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形成思想品德和提高身心素质的活动。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创设浓厚学习气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良好的校风、学风保驾护航。培养良好班风。班风是班级全体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培养良好班风是建设优良班集体的关键。良好班风的形成,能使班级形成一种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团结友爱,激励向上的气氛,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使自己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感染而同化适应。要进一步强化班级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3、建设良好校风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为此,学校重视环境建设,设立宣传栏、校园广播等舆论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学生年龄特点和传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音乐节、美术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等,活跃身心,提高竞技水平,促进身体素质提高,展示大学生风采。通过正确的引导,有益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校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大学自身的形象,也关系到众学子的前途,还关系到全社会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作为一个在大学校园从事学生工作的普通工作者,我希望我们延边大学能够有更加优良的校风,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祖国贡献力量。上花学校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