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一)农业综合开发参考2010-08-0409:14:08阅读3909评论2字号:大中小订阅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7月项目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项目名称: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项目总负责人:张天柱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负责人:李国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区域规划王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总工农业规划主要专家:张德纯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张希三水利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尹泽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蒋伟忠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副教授王顺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尧都区主要参与人员:薛愿兵尧都区区委书记陈怀生尧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任招振尧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闫根尧都区副区长李永平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闫垣生尧都区农林局局长乔飞鸿尧庙镇党委书记梁秉坤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书记马春管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项目负责人:李伟平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硕士园艺种植主要编制人员:王博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林业规划马永勇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旅游管理邓晓旸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艺术设计田晓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农业经济陈德亮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水利水电杨明亮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区域规划前言中共中央2010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三农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2009年,山西省确立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转型思路,2010年山西省省长王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这为临汾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利契机。2010年1月,临汾市尧都区政府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实地调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研究制定临汾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总体规划。规划编制组对园区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临汾市尧都区农业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园区所在地乡镇领导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研讨,对园区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临汾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明确了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发展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管理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及实施策略等。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临汾市尧都区农业部门相关领导及园区所在乡镇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本次规划的顺利完成得到了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多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山西临汾尧王台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项目组2010年7月总目录Partone规划说明Parttwo规划图纸Partone规划说明目录前言III第一章项目概述11.1项目背景11.2现状分析21.3规划范围91.4规划期限9第二章前期研究与分析112.1规划依据112.2相关规划及政策解析122.3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典型案例与分析162.4背景分析192.5项目SWOT分析24第三章规划思想与布局263.1规划原则263.2指导思想及目标263.3功能定位273.4功能分区283.5总体布局28第四章功能区建设内容304.1核心区304.2示范区38第五章基础设施工程445.1道路交通系统445.2景观绿化工程465.3农田水利工程505.4给排水工程535.5电力电讯工程555.6供暖系统规划575.7环卫标识系统595.8消防工程规划595.9防旱防灾规划60第六章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616.1组织机构616.2运营模式626.3管理机制656.4体系建设66第七章投资效益分析787.1建设时序787.2投资估算797.3效益分析807.4风险分析83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858.1政策保障858.2人才保障858.3资金保障858.4技术保障86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思路为解决“三农”问题指出了方向。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特别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蔬菜等园艺产品的规模化种植;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区域布局,推动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山西省2009年年初提出要在农业优势明显的大同、晋中和运城三市建设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在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山西省确立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转型思路,加快了非煤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山西省省长王君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将有关节能减排的任务在各项工作中排位靠前。临汾市作为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地处中原城市群,是区域性交通枢纽之一,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作用,区位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随着近年来临汾市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原城市群的崛起,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由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临汾市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求高效,突出重点树品牌,从单纯追求数量的传统农业向追求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型,同时发展都市农业也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拓展旅游空间的需要;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2009年尧都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园区,按照“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精品园区”的思路,重点抓好尧庙镇汾河滩涂生态经济园区建设。基于尧都区目前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尧都区生态休闲型现代农业进一步科学发展,区委区政府确定了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来带动尧都全区农业发展的决策,并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园区现代农业规划,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1.2现状分析1.2.1区位交通项目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南郊,地处汾河之滨,平阳大桥南至襄汾交界处,尧庙华门景区西南部。距离临汾市中心直线距离仅4公里,车程只需5-10分钟。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2.2自然条件1、气候特征项目区隶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土地下湿,水资源充沛,年降雨量500-6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1.2℃,年日照数2400-2600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149毫米,无霜期180-220天,最大风速为19m/s,最大冻土层为62厘米,10℃以上积温超过4600℃。项目区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辅以蔬菜、果蔬等,作物单产在300-400公斤/亩之间。2、地形土壤项目区为汾河一、二级阶地,海拔高度在450-468米之间,地势东高西低,自然坡度在5%以内。项目区为平川灌溉型农业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熟化耕作层大于30厘米,多为壤土,土壤容重1.2-1.4克/立方厘米,PH值7.0-7.8,田间最大持水率65-8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2%,全氮含量平均0.17%,全磷含量平均0.06%,速效磷含量平均15.9ppm,速效钾含量平均151.35ppm,碳酸钙含量一般在10-13%之间,适宜耕种。3、水资源项目区滨临汾河,得天独厚,水资源较富有。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项目区范围内汾河水质较差,为超Ⅴ类水,水质污染严重,已失去水的使用功能。现项目核心区和示范区内建有5座机电灌站。1.2.3项目区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面积1万亩,属于滩涂和一级台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70%,部分地块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无大中型厂矿等基建项目,为项目区的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2、村庄现状两个功能区涉及杜村、伊村、神刘村、下靳村4个行政村,人口1.4万人,农业人口11330人,涉及农户2256户,农业劳动力6750人。农村空房率较低,农户除进行耕作外,还圈地挖沙出售,部分外出打工。由于地下水比较浅,挖沙后易形成坑塘,农户利用坑塘养鱼。四个行政村基本布局是村东至霍侯路发展工业、商品贸易业为主,村西项目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3、基础设施现状1)水利工程现状三个功能区隶属伊村、神刘电灌站提水灌溉,现有5座电灌站,有相对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但是由于电灌站设备老化,提水能力降低,现正对5座旧电灌站进行修整更新。干支渠5.3公里,大部分为土渠,现于道路两侧新建混凝土沟各一米,基本完成建设。项目区内生活污水即其他废水均直接排入汾河。2)道路交通功能区内大部分为土路,道路坑凹不平,下雨时道路泥泞不能通行,已建成12千米主干路和田间道路。主干路为沥青柏油路,宽8米,路两旁边沟各1米;田间路为混凝土路,宽6米,路两旁边沟各0.5米。3)林业、电力现状功能区内林地框架初具规模,但树木老化,缺株断带,大小参杂不齐。田间树木“多、乱、杂”,需要采伐更新。功能区农村电网改造已经完成,供电基本稳定。辐射区内有10KV电力线路5条,变压器3028台,年供电量3600万kwh,基本满足辐射区内生产生活需要。4)砂坑、渔池、湿地及其他现状功能区内现有正在打砂的砂场7处,废弃砂坑5处,闲置渔池10余处,不宜耕种的湿地、荒地200余亩。项目区现有临汾市多年来城市垃圾堆放场一个,占地250余亩,垃圾种类混杂,污染严重。4、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功能区是农业生产的重点地区,科技网络健全,群众科技种田的意识强。功能区内现行的耕作制度为两茬平作,以栽培小麦,复播玉米、大豆、油料为主,并有蔬菜、果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种植结构趋于合理。由于耕作粗放,施肥量少,用养失调,地力衰退而形成农田生态环境条件严重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5、农业机械化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功能区内基本做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机耕占总面积98%,机收占总面积的90%以上,功能区内现有的各种农机具基本满足耕作的需要。1.2.4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经济背景1)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山西省国民生产总值为7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5.5%,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山西省近年国民生产总值见图1-1。亿元%图1-12005-2009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996.55元,比上年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55.1元,增长6.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44.10元,比上年增长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04.76元,增长6.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1%。2)临汾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临汾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