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剩余价值与资本运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讲资本、剩余价值和资本运行本讲主要内容4.1什么是资本4.2剩余价值理论4.3资本积累与再生产4.4资本循环与周转4.1什么是资本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capital)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即表现在货币形态上。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就是资本,当作货币的货币和当作资本的货币,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只要我们把简单商品流通作一个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区别。流通的货币与增值的货币流通公式:商品流通形式:W—G—W资本流通形式:G—W—G区别:W–G–WG–W–G卖买卖买2)流通内容不同1)流通形式不同G—W—G’G—W—G’其中,G’=G+G资本总公式4.2剩余价值理论4.2.1资本的价值增值是如何实现的?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殖。G—W—G’2)矛盾的解决: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不能不能G—W—G’贱买贵卖卖者/买者只改变了财富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分配,而不会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和商品交换都不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不能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最后,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G—W—G’1)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最后,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G—W—G’1)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劳动力的价值?有三个部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一是维持工人的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三是培养工人劳动能力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1、生产为维持工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生产为养活其子女所必需的那部分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劳动者在训练和学习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价值还有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价值构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价值也;布使用价值,价值.——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工人劳动进入生产过程3元6小时生产资料15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6小时,创造新价值3元劳动力价值12元布2米10元辅料1套2元例题价值15元工人劳动进入生产过程3元12小时生产资料27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4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12小时,创造新价值6元劳动力价值24元布4米20元辅料2套4元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30元=24+3+3例题价值30元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6小时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工作日(12小时)0612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不同的资本不同的作用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体现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1)资本的本质4.2.2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原有价值,价值量。使原有价值,能产生.转移没有变化增殖剩余价值劳动力划分C、V意义vm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公式:资本主义工资a)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在劳动力出卖前,劳动不存在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劳动是商品违背价值规律和价值增殖规律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b)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作日(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100%4小时工作日(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100%4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m'=6小时=150%4小时工人争取缩减工作日的斗争历程减少劳动时间!把工作日的减少写进法律!资产阶级议会在一八四七年年六月八日通过了十小时工作日法案(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作日(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100%4小时工作日(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4小时=100%4小时m'=6小时=300%2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62工作日(8小时)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4.2.3剩余价值的分割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由生产领域劳动者创造的。活动在生产领域的资本是产业资本。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等。这种非生产领域的资本虽然不直接创造剩余价值,却是剩余价值生产必不可少的。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等非生产领域的资本家集团,也必然要求根据各自的投资额获得大体相当的利润。因此,生产领域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就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转化为:1、产业利润2、商业利润、利息3、银行利润。4.3资本积累与再生产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4.3.1资本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大致采取两种形式:第一,用暴力掠夺农民。英国从14世纪起,随着毛纺织业的发展,地主就开始强行用篱笆、壕沟圈占农民的公有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使这一暴行合法化,圈地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进行。地主残暴地毁灭村庄,把农民赶走,变耕地为牧场,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羊吃人”的凄惨景象。这个用暴力掠夺土地的运动长达300年之久,大约在1750年,英国的自耕农基本被消灭,村社公有地不久也不复存在。第二,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货币财富。马克思指出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全集23卷829页)。资本积累的主要社会后果1、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得到广泛发展;3、分散的市场汇合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并使国际市场成为资本生存的主要空间;4、资本主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时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便敲响了,剥夺者被剥夺。4.3.2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4.3.2.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aggregatesocialproduct)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社会总产品的使用价值按照最终用途,可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第Ⅱ部类),生产资料用于生产消费,消费资料用于生活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有着数量对比关系。两大部类的比例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加以考察的,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以及国民经济计划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三次产业的划分按照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过程,人类生产可以分成三次产业。第一产业(primaryindustry)是指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第二产业(secondaryindustry)是把初级产品加工成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进一步需要的物质资料的产业;第三产业(tertiaryindustry)则是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进一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反映了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顺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中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规律。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对第一、二、三产业,各自应包括的范围认识并不一致。例如:有的将采矿业划入第二产业,有的则把它划入第一产业。80年代初,中国开始采用三次产业的分类来核算国民生产总值,以便从不同角度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水平。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第一产业:农业,其中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在工业中又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等。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价值补偿,即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怎样卖出、卖给谁,以收回垫支出去的货币资本;二是实物补偿,或叫实物替换,即资本家从哪里买进生产资料,资本家和工人又从哪里买到消费资料。如果产品的实现有了问题,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就要被迫中断。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要求能否实现,关键在于社会生产能否按比例发展。为什么说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实现问题?第一,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一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第二,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价值形态上得到补偿,而且要保证资本价值形态分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或替换。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外延式: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而实现内含式: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设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一个生产周期内全部消耗;生活资料也全部消耗;没有外贸和储蓄。第一部类中,不变资本4,000(单位百万元,下同);可变资本1,000;剩余价值1,000。又假定第二部类中,不变资本2,000;可变资本500;剩余价值500。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Ⅰ(v+m)=Ⅱc在上面图式中就是Ⅰ(1000v+1000m)=Ⅱ2000c。这一条件表明Ⅰ部类资本家和工人对消费资料的购买要求,必须同Ⅱ部类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购买要求在价值量上相等,才能在实物形式上满足Ⅱ部类补偿生产资料的需要和Ⅰ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这个等式表示两大部类之间互为市场、互相交换,必须维持一种平衡关系。如果公式的两端不等,简单再生产就遭到了破坏。②Ⅰ(c+v+m)=Ⅰc+ⅡcⅠ(4000c+1000v+1000m)=Ⅰ4000c+Ⅱ2000c。它表示Ⅰ部类产品价值的实现,必须同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实物补偿保持平衡。如果两端不等,不是生产资料生产过剩,就是生产资料供应不足,其结果连简单再生产也不能实现。③Ⅱ(c+v+m)=Ⅰ(v+m)+Ⅱ(v+m)Ⅱ(2000c+500v+500m)=Ⅰ(1000v+1000m)+Ⅱ(500v+500m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