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剩余价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劳动力成为商品2、价值增殖过程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剩余价值率重点: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四节工资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总公式商品流通形式资本流通形式GWWGGW其中:即:∆G,超过原预付货币额的增加额剩余价值GWG’G’G△G=+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产业资本GAPmPW’G’商业资本GWG’银行(借贷)资本GG’……WGWG’否否否否价值使用价值(不变)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自由地支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必须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培养劳动者专门的劳动技能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殊性,即“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上,有两种倾向相反的因素在起作用: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水平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生活资料的总价值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劳动力的买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GAPmPW’G’……W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货币商品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过程新生产出的商品增大了的价值例:假定某皮鞋厂的资本家,雇佣1个工人每天需要支付6元的劳动力价值,这6元价值,工人6小时就能创造出来。再假定工人6小时只能生产1双皮鞋,而这1双皮鞋所耗费的牛皮、鞋钉、鞋绳、油漆和机器损耗等生产资料的价值是24元。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之上的价值。用“m”表示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部分劳动时间。剩余劳动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实际上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分界线。二、资本的本质资本资本就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即资本家为生产购置的原材料及机器、设备、厂房等。用“c”表示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以工资形式被支付给工人,用于工人的个人消费。用“v”表示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一、剩余价值率预付资本价值c+v新产品价值c+v+m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公式m’mv=或:或: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例:假定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时,那么剩余劳动时间就是6小时,剩余价值率是100%。如果资本家把工作日延长到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仍为6小时,这时,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到9小时,比原来多了3个小时,而剩余价值率则提高为150%。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绝对延长而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例:假定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时,那么剩余劳动时间就是6小时,剩余价值率是100%。如果资本家不延长工作日,而是使必要劳动时间降为3小时,即3小时就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剩余劳动时间就延长为9小时,剩余价值率则提高为300%。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假定整个皮鞋行业的工人在每天工作的12小时中生产两双皮鞋,社会价值是6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48元,工人12小时新创造价值12元,那么每双皮鞋的社会价值是30元(包含生产资料转移的24元,工人6小时新创造价值6元)。再假定某个别企业首先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即每天12小时能生产四双皮鞋。这样一双鞋中只包含3小时劳动,工人劳动3小时新创造个别价值应该是3元,这样加上生产资料转移过来的24元,这个企业每双皮鞋的个别价值就是24+3=27元,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3元,如果按照每双皮鞋30元的社会价值出卖,四双皮鞋就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12元。例: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四、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方法不同;互为前提;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这两种方法所起的作用不同。五、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四节工资一、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工资形式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件数)或完成工作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是变相的计时工资。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及相对工资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即货币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工人用货币工资能够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又叫比较工资,是指在工人新创造价值中,工人工资所占份额同资本家剩余价值比较的相对量。案例1:※案例名称:劳动力黑市※案例适用:关于劳动力买卖的理论※案例内容:※案例评析:1、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从而使劳动力黑市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并发生作用。南京中华门劳动力黑市2、劳动力市场存在流动性障碍,首先是由体制性原因造成的。行政性限制太多户籍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其次是信息方面的原因。信息严重不对称信息不流动信息不准确3、解决劳动力黑市总是的惟一出路,就是彻底消除一切不政党的管制,开放市场,自由竞争。构建一个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也包括保证市场主体自由签订劳动契约的权利。案例2:※案例名称:南昌工资指导价※案例适用:工资的本质与形式※案例内容:※案例评析:1、支持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新富”2001年2月18日南昌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2、不同意见案例3:※案例名称:工资集体协商※案例适用:关于工资的实际决定理论※案例内容:南京市爱德华印刷有限公司举行工资协商会议2000年11月2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案例评析:年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一项新建立的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维护人权的新制度,在现有的国情下,对保障劳资双方特别是劳动者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劳动价值论与现代资本主义专题一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理论渊源(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形成的理论渊源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内涵(一)马克思完整而科学的价值理论体系1、价值实体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4、价值形式5、商品拜物教学说6、价值规律7、剩余价值学说8、价值构成9、生产价格理论10、价格理论11、垄断价格理论(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一)三次技术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资本占有社会化;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全面和深刻的干预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相对有序化;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变长、危害程度减弱;社会分配趋于合理,剩余价值的分配更加分散,劳动者也参与了利润的分享;生产关系调整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的分化和新兴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化,使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二)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1、资本占有的社会化一是国有化与国有经济的发展二是合作经济的发展三是利益相关者经济的出现。这是一种将企业视为一个为其一切构成要素创造价值的生产制度和社会经济体系的经济模式四是股份制经济的新发展股份制经济的新特点:第一,股权分散化第二,持股法人化第三,股份制普遍化早期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特点:股票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和资本家家族控制股份制企业。2、经济运行有序化表现在经济计划化和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全面干预与调控两个方面3、分配的公平化和福利化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兼顾“公平”的情况;在贫富两极分化依然存在的同时,在某些西、北欧国家中表现出收入均等化的趋向;在剥削阶级依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化的趋向。收入两次分配:一次分配坚持效率原则,满足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攫取;二次分配则运用税收杠杆和福利补贴形式来兼顾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雇员工资收入方面表现出兼顾“公平”的特点。体现在最低工资立法、分享利润、劳工保护和劳工福利等方面。利润分享是指劳资双方共享收益分配的经济形式。利润分享的两种形式:一是利润分享;二是收益分享。当代西方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一是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二是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制化;三是福利补贴惠及民众。4、阶级对立和阶级结构的复杂化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调节劳资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共同决定制度是企业职工同雇主及其在企业中的管理者共同决定企业中的重要事务,职工代表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共同决定的方式:一是职工代表进入企业领导机构----监事会(董事会);二是通过企业职工委员会参与管理;三是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传统资本家家族资本家第一,经理资本家大量产生,成了当代资产阶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工人阶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工人的概念的泛化;其次,工人阶级中的“中产阶级”日益增多,出现了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化”的特点;再者,工人的实际工资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最后,贫困阶层的状况有明显的改善。第三,新中间阶层的出现。“符号分析服务”人员: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新中间阶层----中、小经理阶层。科技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不再仅仅是以财产权为形式的经济资本,它还包含着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的文化、智能资本。资产者与无产者的区分:第一,不仅取决于拥有财产的多少,还取决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情况;第二,这种区分日益具有不确定性;第三,界限出现了模糊难测的情况。四、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中间阶层主要是由以较大的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劳动者所组成,他们以人力资本为基础,同时拥有一定的金融资本,不仅能获得金融资本投资的利润,而且依靠人力资本参与了利润的分享。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社会主义专题二一、劳动价值论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一)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二)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劳动者的劳动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且还是一种资本、一种财产,也就是说还是一种产权。从产权角度讲,投资物质资本有财产权,投资人力资本也应该有财产权,二者是两个财产主体,即物质投资者和劳动力投资者。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劳动者自己的财产,劳动力的投入是一种财产投入,和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同样的道理。二、劳动者有其股的社会主义要义社会主义应该承认劳动者的财产权,承认劳动力是劳动者的财产,是一种资本,应该分享利润。劳动者个人股份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所有制形式。(一)劳者有其股的基本内涵及其性质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根据现实的生产条件,通过以劳动为主的手段获取收益,组成以个人为主体的股份制形式,使劳动者的利益与社会财产结为利益与风险对称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其经济主体的所有制形式。社会经济主体是区别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具体到所有制,就是谁是财产主体,资本家阶级即剥削者阶级是财产主体则是资本主义制度,劳动者即劳动人民是财产主体则是社会主义制度。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制的主体就是劳动者。(二)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制的实现方式我国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