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资本的具体形式与剩余价值的分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与利息资本主义信用资本主义地租本篇考察剩余价值分配过程,或者说,剩余价值的分割过程。首先考察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配问题。再分别考察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以及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问题。对这些复杂经济现象的分析,将从总体上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和矛盾。第九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和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本章以产业资本为分析对象,假设:(1)产业资本独自完成资本循环的所有阶段,不需要借助于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2)产业资本家自己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第一节成本价格和利润商品的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商品的成本价格(或商品的生产成本)商品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和实际成本价格•实际成本价格: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是按劳动的实际耗费来计算的,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因此,商品的实际费用或商品的实际成本等于:C+V+m•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对于资本家来说,所费的只是他垫支的资本,也就是用于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可变资本部分和不变资本部分C+V•两者之间的区别: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大于商品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实际成本价格表示劳动的耗费;资本主义成本价格表示资本的耗费。成本价格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重大影响•是资本家赚钱或赔本的标志:商品的成本价格是出售商品的最低价格;商品的出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资本家赔本,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成本价格资本家赚钱;资本家按价值出售,就可以得到全部剩余价值,即使在价值以下出售,只要售价高于成本价格,也会得到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竞争成败的关键: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不相同的。以同一价格出售的前提下,成本价格低的企业会比成本价格高的企业获利多;在获得同样剩余价值的前提下,成本价格低的企业可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地位。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后,商品价值构成的变化:商品的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以K代表成本价格,商品的价值:C+V+m,转化为:K+m成本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抹杀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剩余价值表现为是全部资本带来的;•造成剩余价值产生在流通中的假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于是,原来能够清楚表明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公式:C+(V+m),现在表现为:(C+V)+m;•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成为他所费资本的一个增加额,而且也看成是他所用的全部资本的一个增加额。当人们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形态。商品价值公式:c+v+m转变为:k+p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成本价格形态: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现在反映不出来了•劳动力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工人的全部劳动好象全是有报酬的,剩余价值看起来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好象是由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和利润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它反映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关系,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是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的现象。所以,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这种表面现象歪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掩盖了资本对雇用劳动剥削关系神秘化了。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对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C代表总资本,利润率用p’来表示,p’=m/C(用百分数来表示)•p’与m’的区别:1、量上的区别m’=m/V2、它们所体现的关系也不同: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表示出了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盈利程度或增殖程度,即表示资本家从全部投资中可以得到多大比例的利润。它不仅歪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而且也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影响利润率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按正比例变动。一切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是提高利润率的方法:都会提高利润率。2、有机构成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一定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与有机构成呈相反方向变化。有机构成高,则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则利润率高。例:资本100,构成为80C+20V,有机构成为4:1,m’=100%,m=20,p’=20%,如果有机构成提高为9:1,90C+10V,m’=100%,m=10,则p’=10%。3、资本周转速度:在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其中可变资本周转的也越快,这样,在一年之中周转的次数也就越多,因而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年利润率也就越高。年P’=M/C=m’·vn/(c+v)4、不变资本的节省5、原材料价格的高低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社会价值•部门内部的竞争,指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展开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使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即市场上大多数商品的生产条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这种商品的价值。•同时也形成本部门的利润水平•部门内部的竞争使有机构成提高。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部门之间的竞争,指不同产业部门的各个资本家之间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展开的竞争。竞争方式是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的过程:利润率低的部门的资本家将资本从这一部门抽出,转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去;新投资的资本将资本投放到利润率高部门去。这样,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投入,产品增加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下降;而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抽出,产品减少价格逐步上涨。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平均化,形成了平均利润率。生产部门有机构成m’mWP’食品部门70c+30v100%3013030%纺织部门80c+20v100%2012020%机器制造部门90c+10v100%1011010%生产部门有机构成m平均利润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之差食品工业70c+30v3020-10纺织工业80c+20v20200机器制造90c+10v1020+10平均利润率的公式:•从本质上看,平均利润率不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它反映的是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生产部门有机构成m’%mP’%平均p’平均p平均p与m之差食品工业350c+150v1001503023%115-35纺织工业240c+60v100602023%69+9机器制造180c+20v100201023%46+26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得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不过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率高低2、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低3、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的分配•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成是各个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如果社会总资本中投入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就低;如果投入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就高。•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也并非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而只是一种一般趋势。现实中,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仍然存在差别。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会使资本在各个生产部门的转移快慢不等,参差不齐。不过,从一个较长的时期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确实存在着平均化的趋势。•平均利润率形成,并不排斥少数先进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利润平均化与剩余价值规律利润的平均化没有否定剩余价值规律,而是以剩余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平均利润本身不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尽管某个部门的利润量可能和剩余价值量不等,但是整个社会所得到的利润量和全部剩余价值量总额是一样的。•某些部门资本家得到的平均利润超过他本身的剩余价值部分,正是其他部门资本家失去的剩余价值部分。利润的平均化,不过是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比例于资本的大小进行了重新分配——在产业资本家之间进行了重新分割。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利润和剩余价值相等只是个别的偶然情况,利润量总是与总资本量成比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因此利润就完全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了。利润的实质和来源便完全被掩盖了。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含义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生产部门有机构成m平均利润价值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之差食品工业70c+30v3020130120-10纺织工业80c+20v20201201200机器制造90c+10v1020110120+10合计240c+60v60603603600•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额和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一致: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平均利润小于剩余价值,生产价格也就小于价值;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平均利润大于剩余价值,生产价格也就大于价值;有机构成中等的部门,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大体相等,生产价格也就大体等于价值。•社会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的总额,生产价格的总额和价值的总额相等,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是按照商品价值而是按照生产价格来交换,市场价格不是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生产价格是指社会的生产价格而不是指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是指社会平均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个别生产价格是指个别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得不到平均利润,甚至有亏本的危险。生产价格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生产主要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产业资本的自由转移还比较困难,因而还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均利润率,价值也就不可能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进入了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各部门间生产技术上的差别逐步缩小,为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自由转移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的和物质技术的条件。信用制度的发展,又为这种转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只是从这时起,利润才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才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价值规律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节着资本和社会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使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都能以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第三,生产价格规律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一致•社会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一致•生产价格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与生产价格学说之间没有任何矛盾作业:自学并归纳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第三节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平均利润率是经常变化的,这种变动从长期的趋势看,有下降的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下降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例:60c+40v+40mp’=40%80c+40v+40mp’=33.3%120c+40v+40mp’=25%m’=100%,v=40都不变,增加了C,在这种情况下,V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p’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加平均利润率下降:第一,并不表示工人所受的剥削程度减轻了。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可以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的情况下出现。例:在资本有机构成为60c:4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