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镇科学育儿知识讲座一、儿童早期教育有没有价值?1、早期经验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脑科学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生活经验能改变脑的生化形态和结构;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教学方式影响儿童自我意识、情绪、行为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人的未来。)2、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发展,也有利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与发展。(我国政府已把儿童早期教育视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提到提高民族素质、消除贫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所以,那些忽视、漠视甚或敌视儿童早期教育的种种观点、看法都是过时了的。当然,不科学的、有缺陷的儿童早期教育不权不能创造上述价值,使人们热切的期待化为泡影,而且还可能带来种种严重后果,甚至毁灭儿童的幸福.二、儿童早期教育有没有可能性与必要性?1、儿童早期教育离不开三大要素:学习性、成熟性和动机性。2、无数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均证明,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这种潜能有时超过了以往人们的想象。(曾性初教授实验;卡尔·威特的教育)3、但许多人并不明白儿童早期教育的两个不等式——有效性不等于科学性;可能性不等于必要性。4、潜能开发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搞掠夺式开发。(早期识字实验:“神童教育”反思)所以,应理性地而不是狂热地、盲目地看待“早期教育热”。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待儿童早期教育的目的。三、儿童早期教育是否就是智力开发、技能训练或升学准备?1、从理论上看,人们常常将儿童早期教育窄化为“智力开发”(智力开发虽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之一,但决不是一切。德育弱化,心育缺失,甚至,这个概念的科学化值得商榷。)。2、从实践中看,人们又把智力开发异化为知识传授及技能(读、写、算、诵、唱、舞、琴、棋、书、画等)训练。(国际21世纪委员会标准:凯茨“习得性愚蠢)3、无论是教育还是“家长”,似乎自愿被卷入集体无意识之中,智育唯一、升学第一、你追我赶、不亦乐乎,许多儿童早期教育变成了为实现成人功利性理想与梦想甚或虚荣的工具。(“电脑热”、“外语热”、“艺术热”的冷思考)4、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片面化认识、以讹传讹的“神童”故事,也许将断送孩子的一生。(典型悲剧实例剖析)所以,要坚持用辩证的、全面的、长远的思维看待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科学地评价儿童早期教育的实际效果。四、儿童早期教育要不要刻苦的训练、专门的学习与系统的教学?1、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观点与教育“模式”均大行其道,大有市场却可惜事与愿违。“小学化”、“成人化”教育方式已经非常严重,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决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现代儿童观呼唤“人”性回归;关于儿童期生活的两个基本价值判断。3、理想的儿童早期教育应当解放童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创造的愿望、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快乐感。4、珍爱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合法权利,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性”。(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玩”的意义与要义)所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课程观,选择科学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是保证儿童早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儿童真正享有幸福童年与快乐人生的期待。五、现代儿童早期教育呼唤两个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1、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与专业水准尚待进一步提高。2、儿童早期家庭教养者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也亟待提高。引起小儿尿床的原因有那些?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孩子睡眠过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还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怎样实施音乐益智法?要想让音乐发挥益智健脑的神奇魔力,成为打开少年儿童心灵的钥匙,光知道益智原理和选曲原则还不行,具体的实施,有时与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乐曲的选择不同旋律、速度、力度的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起到不同的益智效果。一个人所属的民族、家庭素质、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因此,选曲不能千篇一律。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孩子多选用简单、欢快、节奏感强不伴歌词的音乐曲目,3~6岁的孩子应选带歌词的歌曲,鼓励他们“听”、“唱”结合;而学龄儿童一般选用纯音乐作品,并加以解释,另用一部分有词歌曲来调节;10岁以上的孩子,就要选取一部分内容较深的交响乐了。此外,乐曲的选择,还要以孩子的生理状态为依据。例如消化功能不好,厌食、挑食较明显的孩子,要选取和缓柔畅、庄重典雅的乐曲;大脑发育有轻度障碍,反应迟缓的孩子,应选择轻松活泼的乐曲;如孩子体质虚弱,易感冒、咳嗽,则应选取慷慨激昂、恢弘博大的乐曲。孩子的性格也应作为选曲时的参考。孩子调皮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应选敦厚稳重、节奏平缓的音乐;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则应选择热烈的乐曲;好哭,容易伤感的孩子,多选些开朗明快的乐曲。2.时间的安排音乐益智,要持之以恒,不能贪图一时的效果,应该每天坚持播放音乐或演奏、演唱。一般来说,音乐益智每天可进行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3.参与的方式音乐益智对孩子来说,有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两类方式。被动参与以欣赏乐曲为主,可以采用立体声耳机收听,也可以用录音机在室内或湖边、林中等安静、幽雅的环境中播放,但孩子喜动厌静,对音乐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因此,不能强迫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一本正经地听音乐,可以在孩子游戏或吃饭时,甚至在做功课时播放。有不少人认为做作业时开录音机,会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作业的正确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践证明:做作业时播放优美舒缓的乐曲,只要音量适宜,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使孩子对所做功课记得更牢。原因在于:做作业用的是管逻辑、语言、概念的左脑,而音乐只作用于右脑。做作业时,只要注意力已集中在书本上,轻柔的乐曲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孩子的右脑,使两侧大脑得到均衡的锻炼,根本不会加重左脑的负担。白天播放音乐,音量控制在50分贝左右为宜,而孩子在睡觉前、做作业时,则应开到40分贝的音量,这是最适合于人体功能的音量。一般来说,催眠、镇静情绪的音乐,音量稍小一些;温和、舒畅的乐曲,音量中等,约50~55分贝,总的原则是让孩子听到音乐后不是嫌烦,而是出现轻松舒适的感觉。如学校让孩子听音乐益智,可放在下课时、做体操时或课外活动时。主动参与,则要求少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如演奏乐器,演唱歌曲,载歌载舞。主动参与更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态度,提高少儿的艺术兴趣,促进视、听和四肢运动的协调发展,培养积极进取的参与精神,加强自信心,进而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有关资料表明,经常操作乐器的儿童,其语言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均高于同龄儿水平。据观察,性格外向,好动不好静,爱幻想的孩子,采用被动参与的方式较好;而性格偏于孤僻、内向的孩子,则应积极诱导他们去主动地参与。4.环境的选择运用音乐进行儿童智力开发,实施时的环境十分重要。环境布置的合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达不到预期的成效。对孩子们来说,音乐益智时的场地必须整洁、美观、宽敞,最好在树荫下、花园中,这样会增强益智效果。如果在室内,就要注意保持空气清新,周围要摆设一些盆景、花卉,以增添诗情画意之感,窗帘以淡雅、柔和的色调为好。环境的色彩与益智也有关系。在橙色或黄色为基调的环境中接受音乐,会使人产生温暖、欢畅的感觉;蓝色或绿色能使人产生安全和镇定感;浅蓝色或白色能渲染出纯洁的意境。因此,对性格内向、身体羸弱的孩子,应布置以红、黄为主的兴奋色彩:对急躁外向、调皮好动的孩子,则应给他们以蓝、绿等光线柔淡的镇静色彩的音乐环境幼儿益智游戏四则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结构的核心,家长可以利用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机会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一、吹泡泡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调制稀稀的肥皂水,用一根吸管蘸着吹。吹出单个泡泡,让孩子想想这像什么。一般3岁的孩子可以说出像皮球、像太阳、像钮扣等5个左右的事物。让孩子的思维再上个层次的做法:吹出多个粘在一起的泡泡,让孩子说像什么。这对3岁的孩子说有些难度,但可以拓展他的思维,由平面向立体转移。有的孩子能说出像许多西瓜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二、做鸡蛋饼在家里制作一个鸡蛋饼,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是,当着一个4岁孩子的面制作,却能刺激这个孩子思维的发展。因为,4岁孩子的思维一般还不会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合形成另一个物体,但对这方面的事物感兴趣。当孩子直接观察您制作鸡蛋饼的经过后,他也许会想:如果加入巧克力、加入牛奶会怎么样?最后让他亲手调制一个。这样就可以激活孩子本身的创造力。三、家庭小制作每个家庭总有一些废弃的东西,如饮品盛器、包装盒、瓶盖等。家长可以花点时间,用来改变它的功用,其目的不仅公在于物尽其用,而是给孩子打开思路。如原是装饮料的容器,在它的瓶盖上戳几个洞,就可以变成浇花的工具;又如顺着剥开的橘子皮的形状,将橘子皮剪成一丝一丝的,让成丝状的橘子皮自然收干,那自然卷曲的橘子皮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再配上绿叶,那就是一件很好的作品了。这类活动,如果做给低幼儿看,他们只会觉得好玩,而不能理解您的用意。而给5岁及5岁以上的儿童看,他们会感到您的聪明,也会按着您的意图去思考、举一反三。四、雨中即景在做这个活动之前,家长可用一个浅一点的盘子放在窗外盛雨水,然后问孩子:这些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呢?孩子会感到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会指着被雨水淋到的所有地方娓娓道来:“草地、房屋、地面……”然后,您把话题转向盛雨水的盘子:“为什么盘子里会积起雨水?”6岁左右儿童地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您继续问:“为什么草地上,房屋上积不起雨水?这些雨水又流向了哪里?”这就把孩子的思维从认识事物的表层推向对事物深层认识的思考。6岁左右儿童思维特别活跃、求知欲也特别强,经您这一提问,会激起他更强烈的探索欲望。怎样进行幼儿小提琴启蒙教育?小提琴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是因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决定的,如发音酷似人声,音域广阔,能同时发出多声部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文学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通过各种演技及多种音色的变化表现出来,使人能产生喜悦、忧伤、激动等不同的感受,其感染力是任何乐器无法比拟的,因而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为小提琴谱写的乐曲。现在许多人都想学习小提琴,但实际接触到它后又会感到有许多困难。尤其是幼儿,若要选择这样一件乐器,家长下决心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家长认为,为孩子选择乐器的关键是要看孩子在这方面是否能成才。当然,要想成才,就必须下苦功去练。学习任何乐器都是这样,所以幼儿学习小提琴,家长不下决心是不行的。至于他们学习音乐的能力及自制力,一般说来孩子间都相差无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儿童的初期学习是相差不多的,但后来某些儿童掉队了,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