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题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1.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答案】B【详解】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答案】C【详解】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3.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答案】B【详解】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即传统教学的“三中心”。4.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为核心的常规管理。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规章制度D.教学规则【答案】C【详解】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5.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知识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C.培养学生品德D.关注个性发展【答案】A【详解】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运用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t船识和基本技能。6.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任务促成的纪律【答案】C【考查要点】题干是对自我促成的纪律的具体解释。7.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答案】A【考查要点】“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8.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答案】B【详解】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多向性与双向性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答案】C【详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所以教育应该循序渐进。10.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D.道尔顿制【答案】D【详解】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帕斯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效果。11.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A.教学相长B.综合课程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答案】C【详解】“长善救失”是指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失误。“过少、过急、过难、过易”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教书的人知道了学生的这些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12.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以下咨询环节的()。A.缺陷矫正B.早期干预C.问题预防D.发展指导【答案】B【详解】对有考试焦虑症发生倾向的学生提前进行辅导干预有利于防止焦虑症的发生,属于早期干预。13.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答案】A【详解】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所以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刺激泛化的结果。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C【详解】人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过程,有时快有时慢。15.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培根D.梅伊曼和拉伊【答案】C【详解】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参考答案】错误。理由:(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3)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2.考试时为照顾部分落后学生,应尽可能降低试题难度和分量。【参考答案】错误。理由: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也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如果像题干所述,就得不到学生的真实信息。3.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参考答案】正确。理由:(1)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参考答案】正确。理由:(1)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5.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参考答案】错误。理由: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参考答案】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纲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由班杜拉等人于l967年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因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2.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参考答案】(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4.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参考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它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5.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问、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上面案例中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答案要点】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