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补修统一考试试卷《中学教育心理学》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A、1903年B、1913年C、1914年D、1900年2.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对应的年龄是(C)A、2至7岁B、11至15岁C、7至11岁D、0至2岁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4.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是(B)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沉思型5.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B)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6.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A、线性关系B、正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7.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D)A、70%B、90%C、70—80%D、80—90%8.“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D)A、加里培林B、罗杰斯C、马斯洛D、加涅9.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B)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C、教学内容目标D、学习内容目标1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作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B)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教学D、指导教学11.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B)A、愉快教学B、个别化教学C、情境教学D、理想化教学1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13.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教学方法是(C)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14.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B)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生理需要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1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B)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D、掌握学习18.按照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A)A、积极与消极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中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C)A、转化联单B、获得C、评价D、同化20.掌握学习的提出是由心理学家(C)A、加涅B、奥苏伯尔C、布鲁姆D、布鲁纳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对行为目标陈述要求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行为标准。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5.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之为学习准备。6.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之为性格。8.动机有激活、指向和强化三个基本功能。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之为自我效能感。10.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1.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称之为知识。12.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称之为心智技能。1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之为学习策略。1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教学评价。15.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有班级规模、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16.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三个成分,它们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17.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创造性。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称之为问题解决。19.元认知的策略主要有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20.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过度学习。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维果斯基)p.19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p.45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的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p.88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即心智技能包含有程序性知识的成分,心智技能的掌握需结合知识的学习才能有效实现。许多研究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心智技能的形成。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脱离知识的学习而空谈创造性的开发,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p.107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②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既不像操作活动那样以外显的形式通过肢体运动来实现,也不像言语活动那样可以借助于言语器官或口腔肌肉的运动信号觉察活动的存在,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③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个字词一一说出,而是不完全的、片段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p.155-156通过对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是同质性的,有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但是,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仍有区别。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包括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其中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则不涉及,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经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的品德不良。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娒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评价”,即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间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之内,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分。上述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任选1题,共10分)1.论述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产生的环境。(p.148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和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可以提供条件使学生有机会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学习,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业测试中,可以增列少部分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也应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2.举例说明可通过哪些措施促进学生记忆效果的提高。P.101-104(一)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所谓深度加工,是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例如,有人曾用英语材料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A组回答呈现的词是大写还是小写;要求B组回答呈现的词是否与给定的词押韵;要求C组回答呈现的词是否在给定的句子中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