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体之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比较--以对同性恋所持态度为例涂沅澄陈学志私立辅仁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近年来有相当多的证据显示,态度或刻板印象会以内隐的、自动化的方式运作,故无法藉由内省法或自陈报告探知。尤其当面对社会禁忌的议题时,受测者更倾向在自陈报告中回答迎合社会赞许的反应。为了避免此一困境,Greenwald,McGhee,与Schwartz(1998)提出了一个测量内隐认知系统的典范--内隐联结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称IAT),使用内隐联结测量时,因个体察觉不到这样程序的研究目的,故难有印象整饰的行为发生,而能更正确的测量出受测者的态度。本研究即采用内隐联结测验的研究典范来测量国人对同性恋者所2持的内隐态度。研究目的为验证内隐联结测验测量国人对同性恋所持内隐态度之可行性;并探讨在同性恋议题上,个体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不一致;且年轻一代国人于内隐态度上,是否如从前传统社会下具有排斥同性恋的心态.在研究一中以标准化程序编制一份「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在研究二中则测量受试者于「大学生同性恋外显态度量表」与内隐联结测验程序的得分,并比较两者的关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测者于外显的「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中勾选接受、不排斥同性恋者的回答。但于内隐联结测验程序中,却发现受试者将同性恋与负向评价概念合并为一类的速度明显的快过将同性恋与正向评价概念合并为一类的速度,亦即呈现出IAT效果(平均IAT效果为358.9ms)。由细部的分析得之,受测者在外显量表中敢于表达对同性恋的排斥态度者,其在内隐IAT测量中亦会表现出排斥同性恋的倾向。然而,在外显量表中表现出对同性恋接受的态度者,却有86%比例的受测者在内隐IAT测量中,显露出其对同性恋的排斥态度。这支持了受测者在外显量表中倾向使用印象粉饰的历程来隐藏其对同性恋者的敌意。同时也显示出,内隐联结测量3比较能避免受测者做出迎合社会赞许的反应,而测量出受测者真正的态度。关键词:外显测量、内隐测量、内隐联结测验、同性恋许多心理学家均曾对「态度」下过定义,兹列举如下:态度是指对某一个特定的人、事、或物的一种较为持久或普遍的正向或负向的感觉(Bem,1970;Insko&Schopler,1972;Oskamp,1977);或是个人对一特定态度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感觉(evaluation),这态度对象可以是任何可以为社会成员所接近之具有实征内涵的事实,如人、事、物、制度及代表实征事件之观念等(virtuallyanyaspectofthesocialworld)(Fazio&Roskos-Ewoldsen,1994)。更有心理学家提出了态度的三个主要的成分:认知、情感与行为意向(Katz&Stotland,1959;Razecki,1982)。人类的态度,对人、事、物的感觉,往往是过去制约学习的结果,即人经由联结(association)、增强(reinformation)与模仿(imitation)等的学习历程,而习得某些态度。态度是一种假设性的概念建构,亦即一种内在的历程,故4无法直接观察,因此需要藉由某些方法测量及推论。其测量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及间接测量。直接的态度测量主要是使用自陈式的方法(self-reportmethod),由个人藉由纸笔测验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这种外显测量法的限制,为受试者为了表现出自己的不悖离社会道德、或相同于其它人,而刻意或无意的隐藏自己真正的态度而做出印象整饰的行为。近年来,社会心理学者一直尝试着采用较间接的方法,让受试者在不知道或不能造假的情况下,而测量到其真正的态度。目前文献上记载较重要的内隐态度测量法有以下数种:生理测量法:肤电反应(GSR:galvanicskinreflex)、瞳孔反应(pupillaryresponse)及脸部肌肉反应(facialEMG-electromyographyrecordings)都是曾被用来推论态度的生理测量方法。让白人或黑人实验者无意间碰触到受试者的身体,再测量肤电反应,藉以推论受试者对不同种族的态度、有无种族歧视;实验结果发现在自陈量表上反应较强的种族歧视的学生,在被黑人实验者碰触时,肤电反应较被白人实验者碰触时为高(Prorier&Lott,1967)。词汇判断反应时间测量法:Gaertner和McLaughlin(1983)向受试者呈现一对字符串,而受试者必须判断字符串中的字是否5皆为合法英文字。欧洲后裔的受试者对于字符串的第一个字为“white”,第二个字意味着正向的特质(如:white--smart)的反应时间快于当字符串的第一个字为“black”,第二个字意味着正向的特质(如:black--smart)。此结果对于在标准化、自陈的种族偏见量表上得分高与得分低的受试者都是一样的。这显示,在外显量表中自陈无种族偏见的受测者,极有可能仅是使用意识控制种族偏见的表达。所以一旦要求他们对刺激做出快速的反应时,他们便无法抑制刻板印象的产生,而间接反应出他们对黑人的优越感。内隐联结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称IAT):本测验最早由Greenwald、McGhee与Schwartz(1998)所提出,用以测量内隐的认知系统。Greenwald及Farnham(2000)、余思贤(民91)与李威震(民91)则将其应用于内隐自尊的测量上。例如以内隐联结测验测量内隐自尊时,在一步骤中要求受试者先将与自我相关的字与正向意义的字归为一类、将与自我无关的字与负向意义的字归为一类,测量其反应时间;再于另一步骤中要求受试者把自我无关的字与正向意义的字归为一类、将与自我相关的字与负向意义的字归为一类,再测量一次反应时间;前后两步骤的反应时间差即为内隐自尊。6在实施内隐测量法时,受试者会无意识的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态度,将平时极力隐藏的负向态度不知不觉的表现出来,故这样的内隐测量是比外显的自陈式报告更能测量到受试者意识之下的态度。此一内隐测量以及外显自陈量表上的差异,在愈敏感的议题上,也就愈加的明显。本研究即拟以国人对同性恋者的态度来检验外显以及内隐测量上可能造成的差异。过去同性恋被宗教认为是罪恶的、被法律认为是违法的、被心理卫生专业认为是病态的、被学校认为是一种社会性的偏差。各种不同的观点传递出对同性恋者同样的看法就是:同性恋是不好的、羞耻的、令人害怕的、应该被禁止的。自艾滋病盛行之后,同性恋者又被与艾滋病患者画上等号。在刻板印象的假定之下,社会大众倾向于运用各种有意、甚至不经意的歧视来贬抑他们,并合理化对他们的增恶;这使得具有「污名」身分的同性恋者必须小心翼翼的以印象整饰来隐蔽异于常人的属性,有时甚至要过着双面生活或衣柜生活(Goffman,1996)。然而,随着社会的开放及进步,学术界已渐渐能接受同性恋是人类自然的行为之一,而非一种偏差行为。这种观点赋予同性恋社群存在的合法性(deMonteflores&Schultz,1978)。许多组织团体致力于降低对同性恋者的歧视,社会亦随着时代的7变迁修正对同性恋者的态度,使得现今的社会大众比较容易接纳同性恋者的存在;美国精神医疗与心理协会(AmericanPsychiatricandPsychologicalAssociation)亦不再将同性恋视为病态行为(Coleman,1982),美国心理协会(APA)也于1975年时正式宣告:「同性恋的性取向并无损于个人的判断力、稳定度与一般的社会职业能力,故应将同性恋取向自心理疾病中除名」(Herek,Kimmel,Amaro,&Melton,1991),而仅将之视为性取向(sexualorientation)不同于异性恋者而已。然而,国人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当真已有了撤底的改变?抑或仅只是表面上的接受,但在骨子里仍存在着敌对排斥的态度呢?本研究即拟透过国人在外显自陈量表以及内隐联结测验上的差异来回答此一问题。内隐联结测验(IAT)系Greenwald等人(1998)提出一种崭新的研究典范,其目的在测量内隐认知系统,目标态度与其它概念的联结强度,兹举Greenwald实验中的作业A及作业B为例:作业A共分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呈现一系列男性与女性的脸,受试者需尽可能快的对男性脸按下hello键,且对女性脸按下goodbye键。接着呈现一系列男性与女性的名字,受试者需尽可能快的对男性名字按下hello键,且对女性名字按下goodbye键;最后,男女性的脸与名字交替呈现,受试者需尽可8能快的对男性的名字或脸按下hello键,并对女性的脸或名字按下goodbye键。在作业B中同样分3个步骤进行:首先,呈现一系列男性与女性的脸,受试者需尽可能快的对男性脸按下hello键,且对女性脸按下goodbye键;接着,呈现一系列男性与女性的名字,受试者需尽可能快的对男性名字按下goodbye键,且对女性名字按下hello键;最后,男女性的脸与名字交替呈现,受试者需尽可能快的对男性脸或女性名字按下hello键,并对男性名字与女性脸按下goodbye键。(其中所呈现的脸及名字都是极易辨识的。)男性的脸与男性的名字是很强的联结,而女性的脸与女性的名字也是很强的联结,要抗拒这已经建立好的联结要做出相反的反应是很难的,所以「作业B」的步骤3要比「作业A」的步骤3难上许多。由此当我们认知对象和我们的认知系统较和谐时,我们的反应较快,较不和谐时反应时间将拉长,Fazio,anbonmatsu.,Powell,&Kardes,(1986)亦以此为基本原则提出他的态度理论。在此基本假设下,也就产生了内隐联结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Greenwaldetal.,1998)的研究方法。内隐联结测验的设计便是藉由计算反应时间的差异,推测其中某一反应间的概念-属性联结是不和谐的。9理论上,内隐联结测验的程序是令受试者对于两种不同的项目给予单一种反应,这当中或许就存在了一个概念-属性的联结,两种联结强度必有一种较另一种为强烈。概念-属性的共享产生了强大的反应联结,使得受试者在作业上的反应变快。这样的实验方法即是:受试者对两种不同的概念要归入同一属性时发生了困难,所以对于其中一种概念-属性的联结有反应时间上的延迟;反之,若受试者不认为两种概念不同的话,其在分类时就不会有反应时间上的差异情况发生。本研究假设对于像同性恋议题这类敏感的态度议题,社会大众在内隐的态度上与表现在外的外显态度上会产生不一致;即我们可能为了跟进社会潮流或是不让自己成为所谓的异类与别人眼中不开明的人,而刻意整饰我们于自陈量表中所表现的外显态度,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持有该态度。如此一来,自陈量表就无法真正测得真正的态度。近来许多研究更发现一个人的内隐态度可能与外显态度有着不一致的情况,且于内隐态度上测量到有刻板印象的人,其在外显态度上,通常会否认自己是有偏见的(Crosby,Bromley,&Saxe,1980;Fazio,Jackson,Dunton,&Williams,1995;Wittenbrink,Judd,&Park,1977)。异性恋者是否在外显的量表上否认其对同性恋者的偏见,而在内隐10的测量上却无法以意识控制其偏见而表现出来,这便是本研究所欲探讨的问题。故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发展国内同性恋外显态度量表以及内隐联结测量IAT的测量工具,同时也探讨在同性恋议题上,个体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不一致。故本研究针对以上论点提出以下假设:首先,本研究预期大部分受试者于外显测量中,会表示自己不具有同性恋偏见态度(亦即并不排斥同性恋者)。其次,受测者于外显测量中自陈排斥同性恋者,于内隐测量中,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同性恋态度。最后,受测者在外显量表中表示自己不具有同性恋偏见态度,但在内隐联结测量中仍将表现出同性恋的偏见。研究一:「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之编制研究一旨在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同性恋量表,并进行相关的信、效度检验,以便提供研究二中使用。研究参与者量表预试样本为辅仁大学及台湾师范大学主修心理学及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