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中的价值追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四辑)200□年□□页□□–□□阴云中的价值追寻刘笑敢为第四辑写编后语的情况有些特殊。一是人在美国,二是正值世界经济面临由美国金融市场引起的大动荡的前夕。虽然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以七千亿美元救市,但与金融有关的全球市场仍阴云密布,前景黯淡。世界面貌会有多大的改观,难以预料,但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社会运行模式的反思显然是无可避免的。重创何时痊愈?愈后会不会旧病复发?人类社会发展有无可能如梦方醒,改弦更张?如果要改道易辙,有何方向可循?反思当然可以是多种角度、多种方向的,但在此时重读本辑各篇文章,不由想到了人生价值和人类价值方向的问题。全世界都在追求经济增长,但增长目的何在?增长的目标何在?增长,增长,再增长,这就是人类的未来?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意义?在这方面,历来重视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是否可以贡献一些与现代社会人生相契合、现代人感到亲切温暖、普通人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中国哲学的研究者是否可以为此作一些深入的研究和贡献?本辑特稿是劳思光先生关于新基础主义之专论的下部,针对的是英美哲学界曾经流行的“反基础主义”(anti-foundationalism)。反基础主义主要是与认识论有关的理论思潮,否认一切与知识探索有关的可以作为判断和论证之基础和出发点的信念和原则。虽然这纯粹是一个哲学理论中的讨论,但它的出现却与20世纪以来整个西方思想文化思潮中的反对一切真理、教条、标准和确定性的大趋势相呼应。这种思潮一方面有利于反对僵化的教条、迷信和压迫,有利于思想和人性的解放,但同时反对一切确定性或基础性原则的倾向,又导致社会思潮忽视和否定对方向和价值的追求、探求和思考,等于社会思想和经济的航船没有了寻找方向的罗盘和保障安全的锚链。劳先生的文章提出“非绝对主义的新基础主义”的理论,对于从哲学理论上救治这样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思考的新方向。本辑以道德、人权与和谐为主题。除了其他论文中有关道德的论述之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黄勇关于二程为什么要有道德的专论。此文认为二程关于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论述是对西方讨论两千年来的老问题的最好回答,即将人要有道德的根源植根于人性之中,植根于道德行为引起的快乐,而某些人的道德行为不能引起快乐的原因则在于缺乏必要的道德真知。道德真知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类知识。道德真知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得到的,因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鲜明标志。此文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值得注意之处。对于西方从古到今关于个别人为什么应该有道德的讨论中的各种观点,此文全面梳理、分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四辑)2别评论,最后比较二程的理论而得出上述结论。这不是通常意义的比较研究或格义式研究,也不是所谓的“援西入中”,而且也不能算是“援中入西”,因为它不是将中国哲学的内容融入西方哲学或指导西方哲学的研究,而是以中国哲学的理论回答西方哲学中长期讨论的内容,这完全超越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孰为主、孰为客的关系。这在笔者所看到的有关中国哲学的研究中算是独树一帜的进路,值得特别推荐,希望此文能推动我们进一步尝试和探讨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儒家之道德当然是有利于人类和谐的,但道家思想又何尝不提倡人类和谐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体会,终于可以肯定地说,老子的自然不是物理自然,不是生物自然,不是个体自然,不是主观自然,不是野蛮自然,更不是霍布斯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而是人类文明社会中的自然的秩序、自然的和谐,简称为“人文自然”。儒家道德侧重于从个人道德表现的角度推进社会和谐,而老子的自然则从总体、群体和个体的多个层次触及理想的社会秩序问题。这对儒家专注个体道德表现的理论是一个重要补充或修正,并进而可以对西方正义理论提出补充和修正。因为儒家和正义理论都强调自己的正确原则,但不同的正确原则适可造成冲突的根源或助力。现代世界随着资本的扩张和流动,带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互交流、接触和碰撞,既带来全球一体化的憧憬,也带来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这时亟需我们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而不能仅仅听任资本的扩张将我们带到一个飘忽不定的、以银行数字为代表的财富世界。如果人类的美好前景应该是和平、稳定与和谐,那么老子的自然就有可能成为平衡各种冲突力量的中立的价值原则。安靖如(StephenC.Angle)再次给我们带来新的概念和新的论题。他的论文是少有的能够将严肃深入的哲学理论探讨和社会现实问题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佳作。他讨论的课题是人权与和谐之间是否有张力,是否可以同时接受和肯定二者。他提出,和谐在中国传统中是动态的,“要求随机应变,对持续变化的情况作出处境性的具体回应。为了应付新的挑战,需要有新的视角和新加的元素,至于新加的元素是什么,是无法预知的。”他的主要观点是希望在法律进路以外,继续去探索安立人权的非法律进路。当然,他也提出,和谐作为道德价值,也能容许某种程度的建制化。而建制化的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对完美主义的肯定和实行程度,即国家能够并且应该向其公民推广和提倡美好生活的各种重要观念,而非完全放任。这里提出政府的职能问题也非常重要。如果政府只是保护经济的高度增长,而不考虑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何在,不考虑百姓的利益,那末政府就可能沦为少数大投机商的保护伞和救生圈(正如近年美国政府的行为),而不是代表选民的执政者。本辑有三篇与《庄子》之诠释有关的论文。杨儒宾的论文颇出常人意外,提出庄子或属儒们的问题,其说虽奇,却也有不少文献支持,可以自圆其说。不过,笔者认为,先秦本无道家之名,也没有重要文献证明儒家和道家之间有重要论争和对立。新出土的竹简和帛书中也没有儒道之争的痕迹,相反,却有儒道不分的迹象。所以,所谓儒道之争或许只是后人强化演绎的结果,本不足认真恪守儒道之分。陈静对严复的《庄子评语》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严复是近代以“自由”解释庄子的第一人,但严是以无为来接阴云中的价值追寻3引自由,而后人渐以自由来阐释“逍遥”。林明照的文章则强调郭象之独化或有价值义,与庄子思想相去不远。本辑也有三篇有关朱子研究的论文。黄俊杰的论文探讨经典诠释与哲学体系之建构的关系,认为二者既不能分割,又互为紧张。方旭东以中庸章句的鬼神章为中心探讨朱子对鬼神的界说,指出其关于鬼神的界说有气之屈伸往来、阴阳之灵,以及精气三种,但三者又有混融。李明辉的文章是上期论文的续篇,重点讨论道心与人心、四端与七情的关系。本辑“观潮屿”发表了冯耀明介绍东亚儒学研究新动向的专文,“新叶林”发表了范广欣研究郭嵩焘之《中庸章句》的文章,都颇有可读之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期的“学贤榜”中由林同奇先生回顾介绍了史华慈(BenjaminI.Schwartz)研究中国思想的特点与功绩。与当前形势有关的是史华慈认为,“人还是要调控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只有制度是不行的,因为制度也要靠人来设计,来执行。当前的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政府对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监管不力,这是事实,制度上也是会有所改进的。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人们单纯追求个人财富的心魔不除,那么制度的完善总是追不上随时伺机而动的投机分子暗中的巧计,亡羊补牢,补不胜补。因此,重新思考人生及人类的价值方向和价值养育就是根本的长远大计,也是如今的当务之急。笔者目前在美国位于伯克利的太平洋宗教学院(PacificSchoolofReligion)任Tolson访问教授。一个无神论者在基督教神学院教书,堪称趣闻。该校与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原伯克利学院)是同一批创办者所建,神学院早建两年,两校都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双方一直保持盟校关系。神学院是研究院,不招本科生,授予神学博士(Th.D.)、神职硕士(M.Div.)、神学硕士(M.Th.)和文学硕士(M.A.)学位。他们的一位校友为了推动基督教文明与其他宗教文化的交流,捐款设立了一个讲座基金,每年可以聘请非基督教地区的学者来讲授非基督教文化。我和班上的学生随便开玩笑说,我到美式足球队来教芭蕾舞,是不是有点奇怪?没想到班上的一个女学生正是芭蕾舞编导。她说,的确有一些足球运动员学习跳芭蕾舞,为的是锻炼平衡能力,这也真让我感到意外。这里的学生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来自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也不少。在这里我感到的确有很多人在寻求精神方向和人生价值,很多人为此而到神学院来学习。由此想到中国的儒释道也可以并且应该可以为现代世界提供独特的精神食粮。中国哲学的研究者在这方面应该大有可为,而如何有为,如何从严肃而不急躁的学术研究的角度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提供新思维、新方向,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本刊愿意为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园地和论坛,望有志者与我们携手并肩而行。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