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二中教学开放日教案第1页共6页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2)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2、能力目标:(1)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2)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2、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释放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日本人怎样可以确定炸弹一定能飘到美国?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板书: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广州二中教学开放日教案第2页共6页组织复习:评价学生复习情况。设问: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局部地区冷热不均。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在全球范围内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讲授新课:假设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且太阳直射在赤道。地球的大气环流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在P33活动画图。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和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得出结论:单圈环流广州二中教学开放日教案第3页共6页转承:既然说单圈环流是假设了以上三个条件所形成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热力环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真正的地球的大气环流的状况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自转,因此,气流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在南北纬5度左右的范围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2)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3)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鉴于学生的空间理解能力仍然不强,特地加入赤道至北纬30°的近地面到高空的大气环流模式,增强理解。广州二中教学开放日教案第4页共6页(4)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带。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5)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6)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7)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和向南分流。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8)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结合上述分析完成学案。教师只讲解北半球,让学生解决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精神,同事也可以借此检验上一部分的教学效果。广州二中教学开放日教案第5页共6页(9)请结合所完成的图,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请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转承:除了地转偏向力以外,影响到大气环流的还有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存在着季节性移动。因此,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而移动。总结规律: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冬季往南移。练习:变式拓展:“三圈环流”的变式图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说明、分析的能力。广州二中教学开放日教案第6页共6页课堂小结:①赤道、极地的冷热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地球自转导致三圈环流的形成。③地球表面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板书设计]:一、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作业布置]:《优化设计》P32优化作业1——10[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地理必修一这册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知识结构上看,它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热力环流的延伸和应用,又为继续学习天气系统做了铺垫。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要准确绘制出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但从学生的水平来看,本节的理解比较困难。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制定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一,做好知识铺垫,关键知识点再现。二,对于气压带、风带的产生和移动等知识点采取“逐步假设——层层递进-接近现实”的方式讲解。三,先对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尽心分析讲解。通过把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做好知识的铺垫,再从析出入手,层层递进,各个击破,学生逐渐理解学习过程,感受到逻辑思维的乐趣,从而解决了教学过程仲的一大难点。根据课后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