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973计划“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及加工应用中的科学问题”项目启动会----会议纪要会议日期:2011年1月21-23日会议地点:北京西郊宾馆会议议程:21号下午:报到22号上午:首席科学家、01~02课题负责人汇报项目(课题)情况并听取咨询组专家、项目专家组专家的指导意见等。22号下午:03~06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情况并听取咨询组专家、项目专家组专家的指导意见等。23号上午:集体讨论,并首席专家与课题组长签署协议出席单位及人员:(33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欧阳世翕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邓先模北京大学:周其凤/范星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董建华中石化集团公司:谢在库中石化扬子石化研究院:刘波华中科技大学:解孝林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吴友平/吴一弦/田洪池苏州大学:屠迎锋上海交通大学:俞炜/熊辉明四川大学:傅强/陈枫/黄光速/杨伟/邓华/吴锦荣浙江大学:沈之荃/李伯耿/罗英武/范志强/冯连芳/范宏/徐君庭/王文俊/吴林波/高翔/介素云/卜志扬会议主要内容:22日上午:报告一:李伯耿教授:项目所面向的重大需求、中期目标和课题分解课题负责人汇报研究方案:课题一:“高性能TPO制备的新型催化体系与原位合成技术”,汇报人:王文俊教授分四个方面:1.研究方案2.预期目标3.成员4.前两年工作计划课题二:“新结构TPS的活性/可控聚合法制备及应用基础”,汇报人:罗英武教授茶歇专家讨论:李伯耿教授:1.总结前两个课题情况:1)课题1和课题2面向大化工,我们想在扬子和燕山实现工业化;2)中石油有一套烯烃聚合装置,但由于人才流失等原因,产品水平不高,如乙丙橡胶我们目前产品水平仍然很低。3)我们计划与中石化合作在TPS上面有所突破。2.认为项目可以合成两大产品:1)热塑性弹性体,乙烯和己烯共聚。我们计划在现有装置基础上建立新设备。2)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应用。比如聚苯乙烯类的,我们会和燕山石化继续沟通合作。在基础背景方面,吴一弦老师的结晶新思想也希望有所突破。谢在库教授:1.这个课题十分重要,橡胶特别是橡胶项目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在该方向特别是高性能橡胶方面与国际差距还是十分大。比如乙丙胶方面也有公司做,但性能较差,我认为高性能产品研究离不开科学的研究,特别是材料结构的控制,所以整体我认为该项目对科学问题的凝练还是十分好的。2.对两个子课题感受,思路十分新颖。比如对产品结构的控制,比较难但是一旦实现突破还是很领先的。3.活性自由基聚合方面浙大十分突出,工业化有一定困难。总结,创新很强,希望多和工业化联系。纳米隔离效应这里指什么?纳米粒子大小影响?罗英武教授:乳液体系中,自由基在水相产生,进入油相后很难进行双基终止。尺寸影响也较大。从数学角度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周其凤院士:课题的主要的难点在哪?李伯耿教授:1.催化剂的难点。不少人在做,但是真正能把己烯和辛烯共聚结合进去的很难,并且好的催化剂都已经被国外专利保护。溶液聚合要求催化剂高温下要活性高,但目前无法满足,温度上去活性下来了。2.催化剂买不到,开发催化剂要躲开别人专利。3.齐聚方面:选择性差,链长不均一;或生成聚乙烯堵塞管道,我们串接催化技术一边变成辛烯、己烯,一边消耗掉,等于把浓度累计降到最低,有望解决副产物问题。难点在于怎样控制产生与消耗的速度。周其凤院士:现在有没有掌握规律性的问题还是仅仅实验?李伯耿教授:1.乙烯和己烯共聚中油打通,但是用国内的己烯共聚不好,国外的就好。2.目前国产齐聚催化剂已经解决了,共聚高温高效催化剂需要解决。3.瞄准国外失效专利,对其进行剖析和修饰,为己所用。邓先模研究员:1.项目工作十分重要,紧密结合了国家重大需求,浙大的基础也非常好。2.我国主要问题是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产品比较落后。项目整体感觉很不错,创新思路很好。3.希望本项目不仅仅是基础研究,更能面对我国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方法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在高性能弹性体方面突破国外封锁。周其凤院士:聚苯乙烯做立构规整分子量需要控制到多大?吴一弦教授:和嵌段SBS差不多,3万至7万。李伯耿教授:这个催化剂既要控制苯乙烯还要控制软段,对构象要求也很高,如何避免催化剂间的干扰很重要。吴一弦教授:找到一个催化剂和配体很好的配合。李伯耿教授:想从两头长,先丁二烯,两头长苯乙烯就方便了。吴一弦教授:配位方面两头长比较难。傅强教授:第一课题和第二课题代表了我们目前的最强产品,我们做的产品可以和国外产品做一些比较,我们可以多一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我们SBS做了很多,另外SIS方面我们做的比较少,我们研究中也可以多一些考虑。李伯耿教授:我们认为产品工程缺少产品结构、性能方面的模拟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另外,材料表征方面也比较缺失。周其凤院士:SBS相分离情况,改了S段,改了规整性和极性,那么相分离情况会和以往不同,这样的话会对橡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提高耐热性但是性能如何?罗英武教授:如果仅仅S引入极性,会促进相分离,如果在丁二烯段引入极性,可能对相分离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会关注这方面问题。周其凤院士:相分离结构,程度,对性能都有影响。罗英武教授:我认为如果都在强分离阶段,对他性能的影响会不大的。如果丁二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周其凤院士:我认为该项目中相分离是整个课题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对前面傅老师补充,聚烯烃弹性体性能我们在前期尝试发现了其性能可以大幅度提高。吴一弦教授:相分离方面分离和分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引入结晶肯定也大大不同。我们曾研究过发现引入结晶性能很大提高。董建华教授:项目十分有意义,特别是我经历过几个重要产品从头走到尾的研发,发现他们对我国化工发展的确十分重要。1.嵌段S段改了之后是否会对微相分离等方面有所影响,如链段相容性发生了变化,需要的链段比数值也不同了,建议查文献看是否已经研究过,在此指导下来设计链段。2.一个链段限制后结晶是完全不一样的。3.先做三聚,再做共聚,再四聚,再研究基础,为什么按此规律?为什么先考虑己烯?另外通过调整催化剂来控制,这个难度比较大。973需要最后要有所突破,希望做好安排并在5年后能够能有所突破。4.三嵌段容易引入极性,但是性能方面如玻璃化温度差别很大,得到的东西还是不是热塑性弹性体?这个体系其他还会有什么问题?李伯耿教授:三聚催化剂中油已经做好了,我们自己实验室也已经做了相关工作,可以先打通方法,方法弄好把催化剂改成四聚,扬子如果能建立装置,我们线性低密度产品就可以推出了。四聚中油号称做成了,所以催化剂还是可以得到的。极性单体是硬段,软段是丙烯酸酯类,如丙烯酸丁酯其玻璃化温度是零下56度左右,还是软段,还是弹性体。从成本上讲软段做成丁二烯较好,但是难度较大,性能还不明确,我们会进一步研究。罗英武教授:我们会通过估算预先进行软硬段调整。事实上我们SBS乳液已经做成了,检测发现其可以作为橡胶。吴一弦教授:如果结晶的话性能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会进一步研究。范志强教授:我是想对工业上现有催化剂进行改性,如中石化聚乙烯催化剂改性后用于共聚,类似于OBC产品,我们希望进一步改性,另外把机理搞清楚。工业上我们希望用气相聚合,比高温溶液聚合强很多。下午03-06课题汇报课题三“制备热塑性硫化橡胶的预分散动态硫化方法及其应用基础”,汇报人:田洪池总工。课题四“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结构调控“,汇报人:范星河教授课题五“热塑性弹性体的微观结构与粘弹特性”,汇报人:俞炜教授课题六“热塑性弹性体加工过程中凝聚态结构的演变与性能调控”,汇报人:傅强教授。沈之荃院士:听后感觉项目研究橡胶还是十分重要的,从去年开始思考立项,在各单位的帮助下得以申报成功。我觉得科技部对973项目主要有两点要求:针对学科前沿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新人,其次,满足国家重点需求。目前二手成果均要拿出来,据我了解,杨玉良院士和翁老师获奖均是在该两方面有所成果。目前我体会浙江大学研究生积极性不高,所以建议一:如何提高研究生积极性。建议二:要拿出产品,真正的产品,有应用数据,性能数据。应着重发展第一第二课题。长春应化所一个单体的聚合做了很长时间,我们中国橡胶产业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通过这个项目,要在人才,产品和性能上都要有所突破。共聚比单聚更加复杂,如何进一步加强5、6课题组和1、2课题组的合作也十分重要。现在单位更多,如何配合十分重要。出一个产品比写一篇文章要难的多,产品是一个矛盾的统一。杨玉良课题组每次973项目出一个产品,翁课题组也是一个产品,目前科研水平高了,但是环境也复杂了,杨玉良的得到的一些产品没有最终应用也和国内信用度问题有关系,第一批产品好了,但第二批很有可能不行。要达到973项目相当不容易,要破除一些想法。目前年轻人急功近利,也是体制所决定的,要高影响力论文,学生也喜欢进这样的老师课题组,合成方面很辛苦,大家不喜欢。董建华教授:稀土胶方面是沈院士先发表的文章,后来因为没有工业化,而被国外的公司实现了专业化。我们与工业结合要抓紧,论文不是研究的目的,应该是做产品,不是为写文章,如果得到了产品应该先实现产业化,占据市场,不发专利也不写文章,如果技术不是很成熟,可以先写专利保护起来。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发表一些文章,对人类提高认识有所帮助。几个问题:杨老师在做973项目时有几个层次,有基础性的也有主攻方向,在5年内真正拿下。大项目中应该有30%~40%原创的,目前有些子课题与主题联系有多大?有一些可以放开,但是要控制好比例,抓住热塑性弹性体。第三个课题我认为是最接近实际的,其他的也应该更加明确一些。第四个课题液晶单元体将主要用哪一类?单体的宏量制备问题如何解决?体系完成后加工流动性?加工温度问题。目前棒状、柔性共聚已有很多计算模拟模型研究完成,是否可以结合起来,通过较少的实验即可得到结果。液晶材料和热塑性弹性体的关系如何?聚酯是不是热塑性弹性体?第三个课题要做生物可降解性材料?第5、6个课题作用、设计明确,手段方面是否还能有所创新?理论方面能否还能上一个台阶?第6课题侧重于动力学控制,后面体系较为复杂,是否还是热塑性弹性体?感觉尾巴太大,感觉川大把能做的全罗列上去了,需要仔细考虑,希望围绕主题把工作凝练一下。邓先模研究员:强调一下973有别于基金,不是兴趣点在哪,是国家的重大需求是什么,其中科学问题在哪,解决课题的科学问题最重要。希望各个课题统一,5、6课题应该是结合于1、2课题。要在1个或2个方面有重大突破,其他课题围绕它来服务,科技部不追求论文数,要解决我国重大问题。谢在库教授:感觉首席科学家对整个课题的把握还是很有能力的。我们橡胶大国,但是不强。重要需求和科学问题要同时抓,科学问题要进一步凝练,材料都是关于结构性能关系,需要更深入一步。解决科学问题,一个或者两个。90年代973重点科学问题,后来注重实际需要,现在两个方面都要抓。可以通过1或2个点的解决来实现,需要一个材料,围绕1个或者2个材料来做。要有工业化显示度。6个课题需要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如果能进一步上升到理论性的层次更好。专利10~15篇偏少,可略微增加到20~30篇。表征方面及其重要,表征特色需要进一步加强。欧阳世翕教授:启动是十分重要的,是3大环节之一。启动会是首席科学家提要求,6个课题组围绕我来汇报要做什么,中期也是其他课题组来汇报。很多新材料国内工业界不敢采用,是由于信用度的问题。每年希望多组织研讨会,我们都会参加,只有参与了子课题汇报才能发现问题。973定位应该稍微下沉,基金要大幅度上涨,所以973前沿方面要少一点,还是基础性研究,要解决科学问题。希望各个课题瞄准一个目标,整体构思是可以的,但是问题:1、深度不够,像攻关项目,学问味不浓,基础问题不足,各谈各的。2、大家急于出东西,科学问题、规律性的探索不足,除了少数前沿探索都还应该围绕首席科学家,前沿研究也要考虑工艺、加工的可能性。项目5年但也要有长远观点,2各方面都要抓,5年要拿出什么东西来。各位课题组要向首席负责,服从首席指挥。希望我们项目专家充分发挥作用,不要做成一个项目,不是一个个小项目的拼盘,可以放弃一些,重视表征,加强表征评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