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1)教会学生倾听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踊跃发言,更需要虚心听取。要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人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的,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发言者就会觉得自己讲的话无关紧要,甚至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作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自己也要以最大的热情参与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而不是敷衍了事。(2)教会学生思考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的独立思考。(3)教会学生陈述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一开始可以要求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个接一个轮流说,如果意见相同就说“我同意谁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摆出自己的理由让组员评价。学生有了敢说的勇气,再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清楚。慢慢过渡到不用轮流说,而是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修正他人的观点。(4)教会学生质疑小组合作学习时如果人云亦云,不做到对他人观点质疑,那问题的解答肯定是不透彻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要学生学会质疑,就要学生不盲从所谓的优等生,就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观点、重点及错误,大胆提出疑问要求解释。(5)教会学生组织每次小组合作学习都要选定“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为让所有人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重心不偏移,小组长应实行轮流制。每个学生都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2008年第11期作者:●郝智丽我国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足见古人知之合作学习的重要。现代社会,知识传播渠道广泛,每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同,相互间的交流和切磋就日益显得更为重要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许多偏差不当,如: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场面很是热烈,甚至轰轰烈烈,究竟学生在讨论什么,达到什么效果?不得而知……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该怎样学、怎样讨论和交流。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策略分配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通过明确的策略分配,促进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有聋哑学校这样一节课:自我介绍。师:为了把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吸引人,小朋友可以先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互相提问,进行补充。(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巡回帮助说话有困难的学生)师:能向好朋友介绍自己了,那你能向小组里的同学介绍自己吗?4人一个小组,相互交流一下,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异质分组,把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进行均衡,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师:各组推荐一名介绍得比较好的小朋友上台向全班介绍自己。(师生评议)从上例可以看出,这是低年级学生的一节说话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避免了出现学生不知怎么办的情景。从好朋友互说、小组内讨论到台前交流,学生由易到难地尝试着进行合作学习。同时,教师也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设计,小组合作遵守一定的规则,小组内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通过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小组的明确分工,使学生明白该怎样交流,在提意见、取长补短、师生评议的过程中,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要明确教学时,会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开始学生就不知怎么办。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教师问题不明确造成的。学生讨论时往往盲目发言、信口开河,说一些与研究内容无关的话。这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思路,把体现新理念、新思想、富有探究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明确提出来。如下面这节课:师:我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到有关凉亭的知识,请同学们按照事先选定的凉亭,组成交流小组,把了解到的有关凉亭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入到导游词中。(布置任务,明确整体思路)出示:1、每个同学都要介绍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的相关知识。2、其他同学认真听记,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3、把同学交流后了解到的知识融到导游词中去。4、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明确要求和分工后,按选定的景段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这是一个小组合作交流比较成功的案例,教师对本次活动的重点和思路非常清楚,在进行学习任务分配上下了一番功夫。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流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自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程序。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担负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责任,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合作学习中去,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学生明确了问题,对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针对性。三、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组间巡视、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讨论停止、事实无法评判、不知道该怎么办等,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化解难点,使讨论进行下去。如下面这节课:100以内数的认识师:6个人一小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并说说是怎么数的?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马上坐好,成员间没有交流怎么数的。师:请每个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说说100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把10根捆成一捆,体会数数的根据师十进制计数法。这是聋校一节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录。理解重点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难点是理解为什么把10根捆成一捆,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教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强调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从本例可以看出小组合作时学生对于“说说是怎么数的”的交流方法没有掌握,根本不知怎么办。教师深入到小组中,找出学生合作交流中不知怎么办的症结,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耐心地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操作程序,有效地解决了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怎么办的情况。“走动式管理”不失为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最佳活动;是在学生合作学习与合作竞争中创造出集体效应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是新课程理念下,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学习,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提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只有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才能巧妙地应对随时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调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不仅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且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了探究性学习的比重。教师应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富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此,我认为应注意以下策略。一、转换自身的角色新课程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认识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角色有时更像是一个主持人。做一名主持人不易,做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更难。崔永元的成功在于他能够耐心倾听,恰如其分的点拨,能较好地与观众互动。同样,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角色扮演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不清楚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例如,一位教师在准备上“生物的特征”一节课时,竟然不知所措,原因是这位教师认为这节课的内容单凭老师讲,只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而在剩下的时间里便觉得没事可做。这说明这些教师关注的依然只是自己的教,并试图以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二、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探究计划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新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项目、形式。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计划,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前提。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就教学内容而言,并非所教学科的所有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探究性学习。因此,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教师在上课前或每学期开学初,应制定明确的探究性学习目标,精心计划。如在讲解《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的一课内容,该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学生的实际,有着现实的生活背景,这就为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保障,我在学期初就确定把该内容作为学生探讨活动的尝试。三、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选择或补充恰当的教学材料内容,并使它们能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易。如上述《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课,我在上课时先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表中这些食物大多是学生天天吃到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食物,学生可以在表上查找这些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师选择教学材料非常恰当,没有一点生活距离,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材料的起点不深,又可为下面的实验、质疑、猜想作铺垫。四、做好课前准备和教学组织安排每节课前学生要作哪些准备,有什么要求等,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如果是校园外的活动,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联系有关事宜,并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如在学习《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学生进行“宝应县的水质、大气、固体废弃物等调查”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自来水厂、村镇、交通、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探究学习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常常是协作性的活动。教师必须懂得在什么时候以及为了什么目的才采用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单独工作这样一些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学习对象或任务较为简单,个人经过努力后能独立完成的,最好由个人单独进行;学习较为复杂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宜采用小组教学,这时小组活动可能有助于相互启发和材料共享。这些课内的教学组织环节都必须在设计中体现出来。五、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1.教师的指导首先表现为:激发、鼓励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