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城市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城市作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1拥有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涉最强烈3是一个不完全脆弱的环境系统4呈复杂性且动态变化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又包括城市化研究和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以及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3中国当代城市地理学动向和内容?挑几个,谈谈想法,如新型城镇化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1)规划起点高。(2)途径多元化。(3)聚集效益佳。(4)辐射能力强。(5)个性特征明。(6)人本气氛浓。(7)城镇联动紧。(8)城乡互补好。城市体系(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城镇体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镇通过区域内外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段,相互之间的合理分工和空间组合,从无序到有序,形成带动区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这是城镇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应有的作用,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也成为城市地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进程,它是因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的物质文明与文化、生活方式扩散,导致地域空间的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因而城市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类型地区,又由于各区原有的基础不同,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各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与问题也不相同。因此,有必要根据各国、各类型区城市化进程的规律与出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措施与政策。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各物质要素(工业、交通、居住、道路、商业服务设施、工程管线等等)在城市这个空间载体的分布与组合,是城市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城市地理界对城市地域结构的研究,无论从数量和深度上,较之其他领域均要薄弱得多。地理学家介绍了国外的有关理论,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类型、地域结构演变阶段及动因机制、发展模式等。对中国和各类城市地域结构的实证分析是近几年此项研究的主要方面。“第三章1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结合实际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如维度,降水,地形等。2)地理位置。3交通运输条件。4)区域发展条件。5)信息技术条件。2请你评价武汉的地理环境(地理,交通,区位位置,信息技术,城市性质)武汉,中部六省唯一的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城市具有无法取代的巨大潜力和重要地位。是江汉平原腹地,中国经济的“天元”,人口容量大,水资源丰富,粮食等农业产量丰富,以吸纳和包容交汇为自身特点。属行政区划的辖区13个(7个中心市区6个郊区),另有非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3个。121个街、8个乡、14个镇、5个办事处、2个管委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影响武汉发展的关键:1.、汉水改道,使得沼泽变成居民区,也让汉口成为长江上往来船只的天然良港。从地理条件来看,汉口由于两江交汇,向北通过汉江可达安陆、襄阳、南阳、郧阳、汉中等地;向东经由长江与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地相连,往西往南可与湖南、四川等省相通,成为长江中游物资集散中心。2、人工修筑堤坝。保证了城内免受洪水灾害,同时大大扩大了城市的面积。3、地处全国中心的辽阔腹地,九省通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中部唯一的中心城市。4、自然资源丰富,既适于发展钢铁等重工业,也适于发展纺织等轻工业。3中国城市分布地理特征。1)平原丘陵地区多,高原少。这是因为城市起源和农业相关,多在平原,河谷多的地方。三大台阶:(1)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部分新疆,部分甘肃,部分四川。(2)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多是海拔2000左右地区。包括在内的省份有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四川。(3)第三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布最广泛,人口最多。2)资源指向明显:a文化指向b旅游指向。如桂林,宜昌,江南城镇等地拥有中国116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大部分。c交通指向分布(最主要的)现代城市决定交通,通讯影响未来。海运影响大,河运已不大。铁路的老构象,长久以来都是九纵九横。4三大成熟城市群,若干正在形成的城市群。成熟城市群:1津京唐城市圈。环渤海地区,京津唐大都市圈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调整北京目前所承担的过多的功能,明确以营造环境为目标。在北京至天津之间打造一条密集型城市带和产业走廊,并提高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各方面联系强度和深度,大幅度增强京津唐都市圈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而唐山的最高价值在于其战略地位。2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金华、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合肥、马鞍山22个城市。其核心区是环太湖区域,即上海、苏南和浙北。该城市群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山水优美度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3珠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江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珠三角城市群的面积及综合实力不及长三角城市群,但它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政府政策机遇。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经济和政策优势使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极大的吸引了全国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这里聚集,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铺平道路。2)行政区域规划优势。珠三角同属一个省管辖,在资源整合协调上明显优于长三角或京津唐地区,这一因素可以使得珠三角能够更好的在统一的规划与安排下整合各城市的资源,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相互分工合作,这能够使城市群进行良性循环。3)地缘优势。珠三角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珠三角比邻港澳,且改革开放初期正逢港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需要依托大陆转移其成本日渐高昂的轻型产品加工制造业,于是大量资金流入珠三角城市;面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越过海洋能与整个世界连结在一起。4)具备极大包容性的文化。岭南文化毫不排斥的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各方面的人才,也填补了本土很多资源的不足。5)足够的资金流入。珠三角吸引的外资中,港澳和侨资占绝大部分,这对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起了主导作用。若干正在形成规模的城市群1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包括23个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国中西部第一位。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基本架构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其他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结构特征:城镇分布相对密集。城市布局呈集聚型,交通指向和圈层状特征明显。4条动脉为主干的初级城市网络格局。城市体系空间布局优化的目标:逐步形成以各级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快速交通干道、工业都市带为发展轴线,以各种生产要素流、各级交通和通讯线路为联系网络的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形态。2武汉城市群。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武汉城市群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即“两型社会”),以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为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湖北9市(武汉、黄石、咸宁、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天门、潜江)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共有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5个、省直辖县级市3个、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7个、市辖县15个。3海峡西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简称海西城市群,主要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群。以厦门为中心的九龙江口城市群。以泉州为中心的泉州湾城市群,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市,以及温州、汕头、九江等临近城市。《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确定了海西发展总目标——将海西建设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衔接长三角、珠三角,辐射中西部的沿海增长极,两岸文化交融、社会和谐的示范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规划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实现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和谐、持续、快速发展。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提升到62%以上。4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等地级城市。关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经历建国以来五十余年的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其体系框架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层,即西安中心城区;第二层次为紧密层,即四大副中心临潼、长安、咸阳、三原;第三层次为中间层,即西安都市圈三大外围中心城市渭南、铜川、杨陵;第四层次为开放层,即关中城市群六大周边中心城市宝鸡、彬县、黄陵、韩城、华阴、商洛。5哈尔滨城市群。哈尔滨城市群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为中心,包括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等城市,辐射到伊春和佳木斯,其核心优势是土地规模大、人力资源丰富、城市群分工明确、铁路交通便利。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十位,比较高。如果充分发挥现实竞争力的诸要素,成长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哈尔滨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基础设施较好的优势,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人均GDP的增长,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Ps:两型社会,答题时放开思路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