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技巧(一)两个步骤,四个技巧第一步:定时空,抓关键第二步:析选项,找对应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抓关键审题干是指对题干中明确体现的或隐含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造成失分。1.定时空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所以做选择题时首先要定位好时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得分机率。[示例](2014·北京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7年10月21日”,可以利用时间进行排除。B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C项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在1983年由邓小平提出。材料中高校招生改革的信息反映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A项正确。[答案]A2.抓关键新课标下的高考,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设置了新情景,在诸多信息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示例](2014·北京高考)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初”“中央集权”的措施。从时间信息“宋初”可排除D项,将兵法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设三司使和枢密院是宋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故B、C两项与关键信息“中央集权”不符。A项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重要措施。[答案]A第二步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细审干扰选项,找出正确选项析选项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步骤,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往往是由错误选项、无关选项、干扰选项、正确选项组成。正确的解答步骤是先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再细审干扰选项,最后找出正确选项。1.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排除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可以缩小筛选范围,提高选择题解答的正确率。(1)错误选项的主要表现形式:①对问题表述太绝对,以偏概全。②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有知识性错误。③混淆主体,张冠李戴。④因果倒置,逻辑错误等。(2)无关选项的主要表现形式:①选项本身正确,但与试题考查要求无关,如试题考查政治方面的问题,而选项则为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②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时间、空间、人物等没有关系。③选项表述不能支撑判断,与题干要求无关。④偏离解题主旨,表述与题干要求无关。[示例](2014·天津高考)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正确选项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内容主要涉及西方科技,表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关注西方科技了D错误选项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内容可知,他较多关注西方科技,但无法据此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C无关选项题干虽提到西方科技方面的知识,但没有涉及中国体制,即“中体”问题B无关选项开眼看世界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与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无关A选项定位判断理由选项2.细审干扰选项排除掉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后,剩下的就是干扰选项和正确选项,相比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干扰选项最具迷惑性,考生往往因此而失分。干扰选项的主要表现形式:(1)与题干有关但不全面:此类干扰选项的表述没有明显错误,只不过是正确选项的一个方面。(2)与题干有关但不深刻:此类干扰选项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表述好像还很明确,迎合了考生浅显的认识,这类干扰项最难排除。(3)与题干有关但又有其他内容:此类干扰选项往往直接从题干要求中派生出,但又画蛇添足,超出题干要求。(4)与题干有关但不符合考查角度:此类干扰选项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陷阱”。选项表面上看表述正确,但实际上却不符合解题要求。[示例](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错误选项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以家庭纺织业的衰败来推断家庭手工业不复存在,况且材料中有“多半闲置”的表述D无关选项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19世纪初不符C干扰选项工业革命虽然有利于妇女解放,但题干强调的是生产领域的变化B正确选项从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由手工生产(工场)发展为大机器生产(工厂)A选项定位判断理由选项3.找出正确选项在排除了错误和无关选项、细审干扰选项之后,还应对正确选项进行分析、验证。[示例](2013·山东高考)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错误选项礼部在古代一直属于执行机关,没有撰拟权D正确选项清代军机处负责撰拟皇帝的意旨,即“跪受笔录”C干扰选项“内阁奉上谕”说明内阁此时是执行机关,而非撰拟机关B无关选项明朝时废除了中书省A选项定位判断理由选项很多考生受材料中“内阁奉上谕”这一表象信息的误导而直接到选项中找对应而错选B。如果考生慎思细辨,抓住题干中的“撰拟者”和材料中的“奉上谕”,就会恍然大悟,及时纠偏。在解答选择题时,除了上面的通法之外,针对一些特殊的选择题,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技巧。掌握这些技巧,让你能收获“苦思冥想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之喜。技巧一相似相斥——巧妙归纳,正确选项显现依据相似相斥原则解答选择题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选项表述的意思相似,那么这几个要么都对,要么都错,无论对错在单项选择中都要排除;二是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刚好表述的意思相反,基本上可判定一错一对。[示例]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点拨]B、C、D三项均强调天地或物质为万物之本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与王安石的观点相近,故均可排除。王安石认为形体是有生命之物存在的根本,这属于唯物主义思想。而“心外无物”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故此二者相互对立,A项为正确答案。技巧二缩句简化——咬文嚼字,解题思路明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命题者往往会在材料中设置一些障碍来增加考生的阅读难度,通过繁多的字词、晦涩的表达、长句等让考生一时陷入迷茫。对于这种长句,考生可以运用缩化方式变成短句,提取主谓宾,直截了当明白命题者意图,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正确性。[示例](2013·福建高考)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答案]D[点拨]本题从“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入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题目的重点句是“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可通过缩句简化方式表述为“冷战是一场战争”。D项是所缩句子的正确复述。“热战”和冷战相反,专指赤裸裸的战争行动,比冷战更加残酷、血腥,故C项错误;A、B两项材料未涉及。技巧三全面包含——避窄就全,寻找最佳答案选择题四个选项之中可能有很多选项部分地涉及题干中的某些要素,但只有全面反映题干要素且包含其他选项意思的选项方为最佳选项。这种包含关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性,一定要注意分析、判断。[示例](2013·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点拨]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题干材料虽出自《漳州劝农文》,但“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循规蹈矩。B项中“去恶从善”只是材料反映的部分内容;材料的主题围绕着朱熹的“理”,即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D项所描述的生活秩序包含着B项中的要素,较为全面表达了题目的内容,故为最佳选项。A项中的“三纲五常”、C项中的“以农兴业”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技巧四主体一致——干肢比对,对错一目了然所谓主体,就是材料所述行为的实施者或接受者,在高考命题时,命题者往往采用偷换主体这一方式来迷惑考生,混淆视听。在做题时,应注意题干与题肢主体的一致性。[示例](2014·重庆高考)“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答案]D[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主体:“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具体表现为梭伦改革在土地问题上既照顾了平民的利益,即“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又维护了贵族的部分特权,即“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显然,梭伦改革牵扯到两个主体:一是平民,二是贵族,根据主体一致原则可知,对两个主体均有涉及的选项才是正确选项,故选D项。A、B项均涉及一个主体——平民。C项中“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的表述与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的史实不符。要做好高考选择题,保证正确性,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不同的试题往往要采取不同的技巧,这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与积累。“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总结和改进,必能在选择题这片广阔的天空中自如地翱翔。THANKS!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