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第一节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和理论基础------建要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目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义;叙述情境教学的基本要点;说出建主义学习理论的适用范围;列出问题的连续统;列举结构不良问题.学习目标:1、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的要义;以及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2、叙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3、说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4、解释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5、说明学习环境设计的概念及内容;建构主义理论要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情境”、与“协作”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主张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情境性教学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为此应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教学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相类似,在课堂上展示与专家解决问题查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指导学生探索。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情境教学法的概念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情景教学定义: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情景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之处是:它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教学情境教学情景指在教学法中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情境教育不仅从哲学上找到依据,而且还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心理场等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适合于学习的高级阶段初级学习学习可分为高级学习结构不良问题(劣构问题)是指具有多种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条件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的特点界定不明确:问题的构成存在未知识或某种程度的不可知部分,可操控的参数或变量极少;目标界这定不清,缺少限定。具有多种解决方法、途径或根本不存在解决的办法,且有多种评价解决方法的标准。没有原型案例可供参考。因为案例中各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且这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不能确定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对形成方案来说是必须的,又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而且概念、规则和原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案例间的应用存在不一致。对描述或预知大多数案例没有一般性的规则或原理,在确定恰当的行动方面,没有明确的方法。需要学习者表达个人对问题的观点或信念,因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人际互动过程。需要学习者对问题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问题的连续统逻辑问题、算法问题、情节问题、规则问题、决策制定问题、故障排除问题、诊断问题、策略运用问题、个案分析问题、设计问题、两难问题。良构问题劣构问题初级学习——结构良好问题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涉及的是结构良好问题。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与事实,在测验时只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高级学习——结构不良问题结构不良领域有以下两个特点:1、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应用广泛的概念的相互作用。2、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中,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将知识运用于具体情境时,都存在着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第二节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概述学习目标:说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列举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设计步骤;举例说明心偿为主的教学设计易出现的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原则1、强调以学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于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的过程,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讨论和交流,组织成学习共同体,成为学习群体中的一员。经内部协商与相互协商,分享每一位学习者的智慧,即整个学习者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种工具;学习伙伴的帮助和支持;学习被促进和支持,而不是控制;学习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探索学习和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但必须用于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如何有效地加以应用等问题,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开始与归宿,是核心要素。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主题设计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式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易出现的几种偏向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自主学习设计忽视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目标与意义建构并不矛盾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是从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的情境开始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的中心展开;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出“主题”(可以是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过程等),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信息化教学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提出有意义与有价值问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学习问题可以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案例、项目或分歧,它们都代表连续性的复杂问题;学习主题的设计学习主题的设计提出问题的原则:问题要有意义,真实情景下的问题;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解决要隐含所要传授的知识;问题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歧义性;问题要有开放性、非良构性;问题要与学习对象的认知特征相匹配,要结合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学习主题具有可挑战性,问题具有可争论性!情境创设情境即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的类型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情境虚拟情境协作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注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应新颖。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应具有渐进性应具有开放性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热带雨林中最大的天敌是什么?磁问题的提出探究式教学课程设计案例生命科学啃食叶子的“元凶”如何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动物取食的行为如何适应外界,并在生存竞争中怎样避开其它捕食者的威胁?对应《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二生命科学主题1/(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3.观察常见生物,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4.观察和描述常见生物的生活环境,注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主题3/2.了解若干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观察动物的取食······。主题4/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三)遗传与进化/1.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6.列举生物进化现象。问题提出问题上百万种(只)昆虫就是啃食植物叶子的“元凶”观摩思考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是如何维持的?观看影片并请考虑00:26学习情景设计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信息化教学强调要在真实情景下进行学习,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学习情景的三个要素:学习情景的上下文背景、学习情景的表述及模拟、学习情景的操作空间;设计原则:不同学科对情景创设的要求不同、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景、学习情景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学习任务必须与真实学习情景相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情景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对设置的问题情境的思考、探索,利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和友好交互界面的特点,从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节点之间所具有的语义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这些都是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工具的主要表现。管理与帮助设计教师职责: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活动过程的管理、关键点控制常见问题的解答、前提知识的准备与教授、学生疑问的及时解答建立及时响应学生疑问的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形成活动方案,形成研究计划,并监督/检查计划实施学习资源设计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建构自己的智力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组织形式:(1)学习活动中心、或学习资源中心(关键是良好的目录索引、便捷的检索方法、多种形态的资源共存,非单一的资源中心);(2)主题网站的方式,通过超媒体链接而成的虚拟资源中心(良好的组织结构、便捷的检索功能、开放的资源空间,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3)组合资源形态: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4)丰富的资源集合:尽可能的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资源操练和练习虚拟实验教学模拟练习测试问题解答多样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教育专题网站电子期刊微型世界信息检索教育游戏研究专题CAI课件学习资源认知工具选择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与设备问题/任务表征工具Google/Baidu/Yahoo/Sina专题网站、网络视频会议、BBS、CHAT、OICQ电子档案袋系统电子问卷调查系统Excel、数据库、VB、Flash、几何画板、Z+Z平台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学科群网站、协同工作软件Word、PPTFrontpage知识建模工具问题/任务表征工具绩效支持工具协同工作工具信息搜索工具认知工具的作用模拟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写作与创作表达表达自己看法交流、协作探索和发现计算与数据处理提供练习与反馈个别指导和评价提供学习帮助和启示成长记录、质性评估、学习反馈计划总结与强化练习简明扼要的串讲,将学生知识系统化;利用绘图工具,画概念图检测与练习可巩固所学知识,